曾国藩家训百字铭(曾国藩耕读传家)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湖南湘乡人。他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虽死后毁誉、褒贬不一,但其撰写的家书却情理兼备,感人至深,获得一致称赞。他在家书中写道:”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延庆一二代者鲜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告诫子弟要做耕读孝友之家,如此方可家运兴旺长久。

曾国藩家训百字铭(曾国藩耕读传家)(1)

耕 读 传 家

曾国藩一生崇拜祖父星冈公的为人处世,星冈公耕读传家的治家方法深深影响着曾国藩。他后来把星冈公的耕读观念总结为”八字”,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他时常告诫子弟们要做耕读之家,即使子弟娶媳,女儿出嫁,也是挑选耕读俭朴人家。

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曾国藩反复告诫家中子弟,日常生活中应勤劳。曾国藩写道:“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曾国藩认为若做到“勤”,须克“惰”,每日早起。他在家书中写道:“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会烧茶做饭”。他还时常敦促家中子弟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并列举祖辈早起持家的事例激励子弟。他说:“吾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约坐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尔所及见者”。曾国藩以身作则,终生“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一生节俭,他认为“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在给几个弟弟的家书中,时常提到“节俭”。他让弟弟在“俭”字上下一番功夫,用一番苦心,在家常用度、建造房屋、人情往来上应节俭。他认为若做到“俭”字,须克“奢”字。他让家中的男妇老少平时细心收拾,即使一纸一缕,竹头木屑,也要拣拾起来。他说:“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篓,竹头木屑,皆宜检拾”。

除了勤与俭,曾国藩尤其告诫后代子孙要读书不辍。曾国藩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所以曾国藩一生喜爱读书。

曾国藩读书特别注重一个”恒”字,道光二十二年,他在给自己规定的“日课十二条”中这样写道:“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曾国藩一生无一日不读书,这在他每天的日记中都有记述。即使在繁忙的的军事生涯中,也坚持读书;即使晚年眼睛不好,也坚持读书;即使临死前一天,手哆嗦不停,也在坚持读书。曾国藩不但要求自己读书,还要求自己的子弟们读书不辍,这在他的家书中随处可见。他给弟弟们讲读书的方法“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劝弟弟们读书应在”恒”字上下功夫,每日都需要读书,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

曾国藩家训百字铭(曾国藩耕读传家)(2)

孝 悌 和 家

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是为仁之本欤”,可见孔子把孝悌看作做人处事的根本。曾国藩深受传统儒学的影响,非常重视孝与悌,这在他写给父母子弟的家书中常常体现出来。

曾国藩在给父母的家书中,经常劝父母爱惜身体,不要因家务过劳。他说:“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党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意珍重”。曾国藩在给四弟的家书中,让四弟多多在家伺候父母。他写道:“澄弟宜时常在家,已尽温情之职”。曾国藩作为孝子,当然想回家省亲,但路途遥远,花销过大,不是曾国藩所能承受的。

道光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一日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表露了回家的渴望和现实的困难,“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账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需数百,甚难昔半。二则二品归籍,必须具折,折中难于措辞”。曾国藩此时已经身居二品,按理说养活一大家子绰绰有余,但他还要照顾老家人,此外他在京还有各种应酬,这也免不了花销。所以曾国藩的日子过得并不宽绰,常常是东挪西借,捉襟见肘。即使生活如此窘迫,他每年还是会寄回很多银两、衣物、药材,供养老家的生活。所以曾国藩的”孝”绝对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他更注重实际行动。

曾国藩家训百字铭(曾国藩耕读传家)(3)

亲 族 友 邻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曾国藩一生信奉儒家的立达思想,拥有一颗博爱施仁的心,总是尽其所能地周济自己的亲族。

曾国藩于道光十九年考中进士,此后十年间官运亨通,连升七级,从七品小官做到二品大员。但是身居高位的曾国藩并没有忘记家中的亲族,时常挂念他们的生活。他在家书中让祖父为他们解危调停,例如他曾在家书中写:“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竟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补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做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曾国藩还在物质上周济这些亲族。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好运连连,三月大考升官至五品,五月又任四川乡试正主考,此次四川之行曾国藩得银两千多两。曾国藩极其高兴,寄回湖南老家一千两银子。曾国藩在给父母的信中,提到了这些银两的安排,“男前次信回,言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赠戚族之用”。曾国藩馈赠亲族的举动不只一次,几乎每年都会寄一些银两给家中亲族,正如在家书中说的:“近四年每年寄银少许,与亲属三党,今年仍循此例”。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纵观古今,家族鼎盛的局面能传到五代以下的的确是少之又少,但曾氏家族能够做到百余年来长盛不衰,代有英才,如曾纪泽,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数学家;曾广钧,翰林,著名诗人,人才辈出。难道上天独偏爱曾国藩家族吗?显然不是。曾国藩家族之所以长盛不衰,英才辈出,根本原因是曾国藩家书中的治家方法在曾氏家族中代代流传,使得曾氏子孙皆能谨守家训,做耕读孝友之家。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