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公侯有什么好处 关于封侯的几个小故事

封公侯有什么好处 关于封侯的几个小故事(1)

在古代封个侯有多难?

这种事情,说难也难,李广搬砖一辈子也封不了侯!

说容易也容易,在小县城里报个信儿,就能封个侯。

当然,如果投胎投得好,玩鼻涕的时候就是侯爷了。

或者,去摸名人的尸体,比如霸王项羽,幸运值 5!

◎骗子的故事

有个偏门的小故事。话说汉武帝晚年,有个名叫公孙通的卸任县长造反。造反失败,他又打扮成中央派来的锦衣卫(衣绣,相当于锦衣卫),跑到河南杞县招摇撞骗。结果该县官员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识破了这个骗子,并当场弄死了这厮。

——骗子什么的,最讨人厌了,直接杀死,不用请示!

就凭这事,有功的四个人全部封了侯。

1.县警察局长(守尉)魏不害封当涂侯;

2.县养马官(厩啬夫)江德封阳侯;

3.县副警察局长(尉史)苏昌封蒲侯;

4.无品小职员(小史,未记录名字)封关内侯。

按秦汉通用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关内侯为第十九级,是次高级;列侯(亦称通侯、彻侯)为第二十级,是最高级。

几个人可谓一步登天,爵位直接给拉到了顶。

封爵时,汉武帝亲自召见了四人,跟他们座谈。小职员大概是没见过世面,不懂礼仪,在旁边小声说话。武帝问:你嘟囔啥呢?(言何)

小职员:当了侯爷还能回老家不(为侯者得东归不)

武帝说:你想回去不?我让你富贵。你老家什么名字(女欲不?贵矣。女乡名为何)

小职员:遗乡。

武帝问:遗乡送你了(用遗汝矣)

这个啥都不懂的小职员,算是汉朝最底层公务员,说不定还是个临时工(这里没有任何内涵的意思,嘻嘻)。本来是被派去伺侯公孙通的,应该是他首先识破公孙通的底细,然后报告给了上级。

既然干的是伺候人的活,估计年纪也不会太大,说不定还没结婚。但武帝给他赐爵关内侯、坐拥老家遗乡六百户封地之后,也算发达了吧。

顺手报个信而已,就封了侯。这事,真不亏。

◎李广的故事

李广如果能知道的话,能哭死在厕所里。。。

——我,名将世家,一辈子想封侯,守边四十多年,打匈奴七十多次,战功无数,号称飞将军,当过七郡太守(两千石高官)、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郎中令(九卿),然而到死也没封侯,还落了个自杀。

唉,说出来都是泪啊。

汉文帝惋惜李广没赶上好时候(惜乎,子不遇时)。汉武帝和卫青都知道这老头倒霉催的(数奇),出征时故意把他支开。就连王维这么佛系(诗佛)的人,也曾写诗感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家的故事

说到卫青,人跟人的命真是不能比。在李广自杀前四五年,一次卫青又把匈奴干趴下了,因为这个事,他的三个娃都还在玩鼻涕的时候(臣青子在襁褓中),就一股脑儿全被封了侯(卫伉为宜春侯,卫不疑为阴安侯,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1300户)

卫青是个厚道人,连忙上表推辞。

武帝说,我不听,就得封。

反正是自家亲戚,给点好处不心疼。

如果开国功臣们能看到这种事情,估计也得牙疼。

——我们累死累活、出生入死的,才混了个侯爵。你这么玩,侯不要钱的吗。。。

◎分尸的故事

侯真的不要钱,封就是了。还有个分尸封侯的故事。西楚霸王项羽自杀后,刘邦的一群手下纷给上前摸尸体。由于人太多,大家太热情(开玩笑,封万户侯呢),“摸”得太狠了,老项被分了尸(蛮惨的)。最后有五个人分到了,有抢到头的,有抢到其他部位的。

刘邦一看,得嘞,说出去的话得算,一口唾沫一口钉,全封侯吧,五个人全封了侯(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五人中的杨喜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弘农杨氏的老祖宗。后来的关西孔子杨震、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公布《史记》的杨恽、四世太尉、杨修、杨贵妃、杨国忠,都是他们家的。就连隋文帝杨坚都号称自己家是弘农杨后代。

老项如果能预测未来,估计要活不死了。

——我年纪轻轻的(享年30),亚历山大一般的年纪(享年33),正当花季雨季的时光(花季16 雨季17),好歹也是当过领袖的人,尸体就被这么对待?

◎尾声

从此往后1700多年,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他既抗了倭,又写了兵书,还阻挡了蒙古人。作为一个武将,他不想封侯吗?当然想!但即使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朝廷仍然不封。老戚的下场不算好,最后竟然被人多次弹劾而罢免。

又300年后,平定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造反新势力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的曾国藩,也不过获得个一等侯的爵位,并不是功臣爵位的最高级。

其实,封侯这种事情,实际上挺难的。周朝建立后,大封诸侯国,据说有上千个(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但这些多是原生部落势力,周朝所做的不过是再次承认一下。他真正封建的,其实还是功臣集团。这时看着挺多,但经过几百年霍霍,到春秋末期,已经剩得不多了,就十几个,到战国,进一步减少。

秦统一天下为郡县后,以后真正进行封建的,也不过是西汉前期、西晋初、明初,但我们知道,这三位大哥后来都出了不小的乱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

此后的大部分时间,封侯主要是一个荣誉称号,几乎不再实封了。但即使如此,仍然很难。也就王朝开国的时候,搞一波大的,把元从功臣们封一封。

到了中后期,尤其是君权不断加强的明、清,非有天大的功劳,是不会轻易给人的。

当然,汉武帝这位大哥,是个属实把封侯玩透了的老江湖,可以花钱买,可以送人,就兴就给,想削就削,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一般人理解不了他的心理活动,难猜。

参考:《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