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是被后人篡改过的(老子只留下了道德经吗)

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学问,在请教中,老子建议孔子要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并隐藏自己的锋芒,后来,孔子对自己的弟子说,老子就像龙一样神秘莫测

老子的道德经是被后人篡改过的(老子只留下了道德经吗)(1)

公元前485年左右,老子看见周朝衰落,便去云游四方,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对他说,既然您要归隐了,请务必给我们留下您的著作,于是老子花了几天功夫,写下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此后便不知所踪,老子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将自己一生的感悟和智慧融入进道德经之中,影响了后世2500年,至今仍被无数人奉为圭臬

那么这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呢?换句话说老子到底出了什么道呢?

现在就让来一探究竟,老子说有这样一个东西,我们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它绵绵不绝而不可名状,它超越了我们一切感官的知觉,它独立长存而生生不息,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为它无声无形,所以可以把它叫做无,但他却创生了万物,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有,那它到底是有还是无呢?

干脆就把它叫做道,道无为而无不为道创生万物培育万物成长,万物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依靠任何外力,另一方面他没有任何目的,他虽然生养了万物,但却不占有,不主宰,不横加干涉,也不会自视甚高,他处于一种隐匿的状态中,万物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万物却无不在他的影响之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不是?没有所谓的仁与不仁,他依照自然法则在运行,任凭万物自然生长

老子的道德经是被后人篡改过的(老子只留下了道德经吗)(2)

这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类,尤其是统治者也要效法道的自然无为,老子曾深切地感受到朝政的腐败,他看见农田荒芜、仓库空虚,为政者却锦衣玉食生活奢靡,像吸血虫般到处搜刮财物,在为政者的横征暴敛和严苛法令之下,老百姓饱受剥削和压迫之苦,在严峻的刑罚之下,无数生命被轻易地剥夺,老子感叹,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却是损不足而补有余,由于逼迫过剩,最终导致人民不再惧怕威压,不再害怕死亡的恐吓

到了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就只能铤而走险,大的祸患也就开始了,所以,老子呼吁统治者要自然无为,当然,老子说得无为并非完全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来,在老子的理想社会中,为政者不轻易发号施令,只是不着痕迹的辅助,人民能够因势利导,顺应自然,让百姓们按照各自的禀赋去自由发展,社会能包容差异性和特殊性

老子的道德经是被后人篡改过的(老子只留下了道德经吗)(3)

最终的效果就是人民根本感受不到统治者的存在,他们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换句话说,老子认为,政府应该是服务大众的工具,而不是压迫人民的工具,老子反对战争,他认为,主动发起战争是一种自取灭亡的行为,就算是被迫应战,也应该恬淡为上,杀人众多的时候,要带着哀痛的心情去对待,打了胜仗,也要用丧礼的仪式去处理。弱者道之用,老子认为,人还应该向道学习柔弱的作用到的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够绵延不绝,当然,这里的柔弱并非指软弱无力,而是含有柔韧敛藏的意思,人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后就变坚硬了,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后就变枯槁了,所以柔软的东西充满生机,强硬的东西丧失生机

老子的道德经是被后人篡改过的(老子只留下了道德经吗)(4)

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攻克天下最坚硬的东西,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在老子看来,真正有德的人应该具有水的品质,水无私地滋养万物,且甘愿往人们厌恶的低处流,从不自视甚高,正因为它不争,所以没有什么能与之相争,同样的道理,天地不争,所以它能够长久,圣人谦下不争,反而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推崇,国家也是一样,大国谦下不争就会汇聚小。国小国谦下不争就能够被大国所容,不争不是一味地消极逃避,而是一种功成身退的气度和智慧

老子还说要致虚极,守静笃道,虽然是虚壮的,但他却能化生天地,万物作用永不穷竭,天地之间就像一个风箱,虽然是虚空的状态,但一旦开始运动,万物就生生不息,山谷虽然是空虚,的确有大量的水源聚集而来,老子借此告诉人们,要深藏若虚,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不要得意自满,不自满,才会不断地更新,此外,还要虚怀若谷,拥有一个深广的胸怀,能够谦虚地容纳别人的意见,当一个东西是虚的状态,那么它也会呈现出静的状态,老子说,芸芸万物蓬勃生长,最终都要返回到它的本根,也就是静的状态,清静则天下正。

老子的道德经是被后人篡改过的(老子只留下了道德经吗)(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