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

秦始皇的威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不管是影视作品中,还是各种动漫,游戏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千古一帝就是后人给他的评价了,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秦始皇和他的祖辈们是如何起家,秦始皇又如何横扫六国最终实现自己的千秋霸业的。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

一、秦国的发展史

在周幽王时代,这位多情天子为了博美人一笑在历史上留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时代也发生了“镐京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幽王被杀以后,各诸侯拥立姬宜臼为周平王。

由于镐京在战乱中已经残破不堪,再加上犬戎猖獗,周平王因此决定东迁洛邑(洛阳),秦襄公(秦人的首领秦襄公在镐京之变后派兵进入镐京援救周王室)于是一路派兵护送周平王到了洛邑。

为了表达对秦襄公的感激,周平王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都赏给了秦襄公,周平王也把秦襄公封为了诸侯,公元前778年秦国由此建立。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史记·秦本纪》

秦襄公虽然获得岐山的大片土地,但是那里居住着大量的犬戎人。所以秦人开始了和犬戎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经历数代国君的努力。秦国人击败了犬戎,收复了大片土地,由此在西陲之地站稳了脚跟。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2)

秦国初期版图

临至秦国第九位君主秦穆公继位时,秦国已经成为称霸西陲的一个新兴强国,其地域版图已经扩张到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开始与晋国接壤。秦国在西陲站稳了脚跟,不断的发展国力,打牢了国家基础。因此秦穆公继位以后开始谋求向东面的中原发展。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3)

秦穆公时期版图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以后,开始谋求向东面发展,进而称霸中原。不过当时还有强国挡在了秦国和中原之间,那就是老牌诸侯晋国。彼时的晋国在晋献公的率领下达成了“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巨大成就,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之一。秦国作为新兴强国,一时也难以与晋国争个高下。

于是秦穆公开始谋求和晋国达成友好合作关系,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这样一来两国的关系就不一样了,晋献公是他的老丈人,那么晋国自然就成为了友邦之国。

不过历史证明秦穆公没有那么简单,随着晋国发生内乱,重耳被迫流亡,秦穆公相继通过扶持晋惠公、晋文公的手段试图达到控制晋国,从而东图的目的。

不过由于晋文公重耳的励精图治,晋国反而变得越发强大,硬生生的把秦国挡在了西面,导致秦穆公的东图计划化为泡影。秦穆公去世后,秦国进入了长达百年的衰弱期,再也无力东图。虽然东面的发展受到阻挡,但秦国在西面继续进攻西戎,并且击败西戎王,使得秦国的国土再次向西面大幅度扩张,奠定了秦国在大后方的稳定。可惜的是,由于晋文公的横空出世,导致秦穆公在东面无所作为。

及至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甚至一度被各诸侯嘲笑为夷戎。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史记·秦本纪》

不过彼时的形势对秦国却是大大有利,因为晋国在“三家分晋”后已经不复存在,晋国一分为三大大的减轻了秦国东进的压力。因此秦孝公决心重振秦国,他招贤纳士,任用商鞅进行改革。秦国因此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在秦孝公的治理下,秦国很快就恢复了国力,其成就甚至超越了秦穆公,在经历这一番折腾之后,秦孝公以后的秦国政治相对稳定,国君贤明,秦国由此开始走上了其势不可挡的兼并战争之路。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4)

影视剧照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继位后,战国时代百国林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相互角逐和兼并,而秦国由于东进的意图十分明显,而且国力强大,由此成为众矢之的,各诸侯都联合起来反抗秦国。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继位后,任用张仪的“连横”之策,有效的击溃了各诸侯之间的合纵联盟,秦惠文王善于识人用人,在他的任用下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这些人都帮助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秦国在版图上也在持续扩张。

不过,这一时期的局势依然处于胶着状态,而秦国尽管国力强盛,但是由于各诸侯经常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这让秦国也一时间难以吞并各国。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继位后,任用范雎为秦国宰相,并且制定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政策,这一政策有效的瓦解了各诸侯之间的合纵意识,使得秦国能够集中精力蚕食三晋之地,有力削弱了赵韩魏三国的实力。

而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攻陷了洛邑,俘虏了周赧王,把象征王权的九鼎转移到了咸阳,正式结束了周朝的统治。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5)

二、始皇帝的霸业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在其13岁时,继承王位,公元前238年,在铲除权相吕不韦、平定嫪毐叛乱后开始亲政,此时的秦国经过秦孝公到秦庄襄王六代君主一百多年的经营,已经发展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而东边的六国在秦国的长期打击和互相征伐下相继衰败,再也无力阻挡秦国的进攻。经过长期的准备,秦王赢政开始着手进行统一战争,嬴政在李斯尉缭的帮助下,制定下了灭亡六国的战略计划。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通过“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策略 ,从内部分化瓦解六国,进而“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先破赵魏韩,再灭燕楚,最后攻取北齐,各个击破,横扫六合。

公元前251年,好大喜功的燕王喜即位,趁着赵国经历长平之战的大败国力尚未恢复之时,主动挑起与赵国的战争。然而燕国地处偏僻,将寡兵少,即便赵国在长平之战中遭受重创,燕国依然屡战屡败,国土频失。

公元前236年,燕赵大战再起,秦国假借援燕抗赵之名,对赵国宣战,兵分两路攻入赵国。

王翦率一路秦军从北路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等地,占领太行山脉,对赵国都城邯郸呈俯冲之势。桓齮、杨端和率一秦军从南路攻占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地,占领整个漳河南岸地区,与邯郸隔河相望。此时的邯郸已经身陷南北合围,亡国危机之下,赵国军民坚守邯郸,秦军竟无可奈何,难取寸土。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6)

桓齮攻赵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整合南北两路大军,合兵三十万一并交于桓齮指挥,试图一举攻克邯郸灭亡赵国。桓齮放弃了以往正面渡河强攻的策略,改从漳河下游渡河迂回至赵军后侧,攻取邯郸东南的平阳(今临漳县)、武城(兹县),击败了在漳河沿岸阻挡了一年多的赵军,杀赵将扈辄,士卒十万众。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7)

前233年,桓齮挥军北出太行山,攻占赤丽、宜安两邑,试图与渡过漳河的秦军形成南北合计,攻克邯郸。赵王迁(赵幽缪王)急忙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李牧南下后,在宜安、肥下击败桓齮。秦军全军覆没,桓齮畏罪潜逃于燕国。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8)

李牧南下解围

在李牧的带领下,赵军再次击退了进犯邺和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的秦军。数战之后,秦军减员十万,不得已暂时放弃了灭赵的计划,李牧得以凭借一己之力给濒临灭亡的赵国强行续上了一命。

攻赵受挫的秦国将进攻的目标转向了弱小的韩国。位于四战之地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诸侯国,在秦军的数次打击下仅剩下都城新郑及周边少量城邑,并于公元前233年向秦国称臣。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9)

内史腾灭韩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内史腾帅兵攻韩,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韩国灭亡。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0)

灭亡韩国后,赵国境内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大战在即,粮草不济,人心浮动。而此时的秦军,已经休整了三年的秦军,卷土重来,再次向赵国发动进攻。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上地(今陕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围攻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在李牧筑垒固守避免决战的方针下,秦军屡攻不胜,形成对峙局面。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1)

三路灭赵

为铲除李牧这个秦军心头大患,王翦用重金贿赂赵王迁宠臣郭开,造谣李牧司马尚谋反叛君,实施反间计。赵王迁听信郭开的谗言,令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为将,并逼死李牧。

公元前228年三月,趁李牧被赵王迁杀害,王翦发起猛攻,一举击溃赵军,斩杀赵葱,占东垣。同年十月,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率残余宗族北逃,在代地自立,史称代王,此时的赵国已然名存实亡。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2)

南下灭魏楚

秦国攻克邯郸,赵公子嘉北逃后,王翦、辛胜率秦军北上,兵临易水。燕国上下一片惶恐,燕太子丹定下诈降之计,派荆轲携带燕国舆图和秦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宫,趁机杀死秦王嬴政。然而,荆轲刺秦王以失败告终,秦王令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

易水为燕赵两国边界,是燕国重兵防守之地,此时又有燕赵组成联军,成为秦军北进燕国的阻碍。为击败燕赵联军,王翦率主力从上游渡过易水河,包围了位于上游实力较弱的燕军,大败之,燕军残部溃逃至蓟城,赵军独木难支,退回代地。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3)

公元前226年,王翦攻克燕都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将李信乘胜追击,至衍水(浑河)再败太子丹,消灭燕国最后的有生力量。无力回天的燕王喜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秦王嬴政虽没有同意燕国的求和,但也并未赶尽杀绝,而是挥兵南下,对付更重要的魏国和楚国。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4)

魏国位于天下之中,在战国初期称霸一时,但和韩国一样,在秦赵齐楚等周边强国的不断夹击下,沦为和韩国一样的末流诸侯国,到赵国灭亡时仅剩下都城大梁和附近的一些城邑。

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围攻大梁。魏国作为曾经的霸主,都城大梁城高池深,秦军一时难以攻克。强攻无效之下,王贲将大梁附近的城邑全部攻取,坚壁清野,使大梁失去外部支援成为一座孤城,随后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水泡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垮塌,魏王假只好驾着小船出城向秦军投降,魏国灭亡。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5)

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后,秦王嬴政派李信、蒙恬之父蒙武率20万大军,分两路攻楚。李信率秦军主力攻取平舆、郢陈(淮阳),蒙武率一部秦军攻取寝城(固始县),最后两军于城父(亳州)会师。秦军虽然连克数城,但始终没有与和项燕率领的楚军主力发生正面交战,项燕趁李信孤军深入之时,却尾随其后,待秦军锋芒尽失之时,绝地反击,连追三日不舍,大败秦军,连杀七名秦军都尉,秦军主力尽没。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6)

李信攻楚

首战大败,秦王嬴政启用老将王翦,再度调集六十万秦军于公元前224年再次向楚国发起进攻。楚国虽然已经衰落,但大国底蕴犹在,王翦放弃了李信急功近利的轻率行动,在取得郢陈、上蔡、平舆等地后,构筑堡垒,坚壁不出。

此时的秦国已经灭六国其四,整个北方除了齐国偏居一角皆为秦土,有时间也有资本和楚国耗下去,反观楚国,虽然击败了李信,但在总体实力上依然落后于秦国,形式并不乐观。

项燕率楚军主力驻守在淮河沿岸,但不见王翦来攻,本就处于守势的楚军只好静观其变,但楚王负刍却责怪项燕怯战,命令项燕主动出击。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7)

王翦攻楚

在楚王负刍的命令下,项燕只好向秦军攻去,可秦军既不应战,也攻不破营垒,项燕只好领军东去。王翦趁项燕撤退之时,倾巢而出,追击楚军至颍河,两军大战,楚军败走,至蕲南(宿州),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王翦攻克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8)

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南下破齐,齐国在仅剩下两座城池的情况下坚守15年,并最终利用反间计逼走乐毅,成功复国。然而经此一战,齐国元气大伤,再不复桓公问鼎中原之盛况。在秦国攻灭三晋,北伐燕代,南征荆楚之时,齐国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政策麻痹,虽坐拥70余城邑却袖手旁观,妄图通过讨好秦国来保住自己的地位。

公元前222年,王贲率军北上,灭亡了苟延残喘的燕国和代国,到这个时候,齐国才发现自己已是大难临头,慌忙集结40万齐军于齐燕边境。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19)

公元前221年,秦国以齐国拒绝使者访问为由,向齐宣战。由于长时间的媾和政策,使得齐国战备荒废,政治麻木,王贲得以轻松绕过齐军防线,长驱直入,直取齐都临淄,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20)

王贲灭齐

至此,秦王嬴政通过18年的南征北战,先后灭亡韩国、魏国、楚国、赵国、燕国、齐国,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乱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自称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21)

秦国统一天下

秦国统一以后的历史(细数秦国的统一历程)(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