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1)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2)

01

雄赳赳气昂昂

志愿军以战斗姿态进入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3)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签署命令,以东北边防军组建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陈赓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10月19日,第一批志愿军共5个军(第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1个高炮团和1个工兵团,以及后勤7000人,共计30万人,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1950年10月5日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北进行动加快,志愿军人朝时战场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龚军地面部队越过三八线以前,美国当局认为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警告“只是对联合国的恫吓”。

杜鲁门曾向麦克阿瑟询问中国或苏联出兵朝鲜的可能性。麦克阿瑟十分肯定地回答:“可能性很小”。当然,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完全低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决心。

02

第一次战役打响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4)

志愿军放弃第一期的防御作战设想,改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方针后,在部队开进的同时,立即抓紧战机,部署第一次战役。从10月21日至25日,根据各军开进情况以及当面敌情的变化,几经确定部署,又几经调整,最后确定第次战役首先歼灭南朝鲜军两至三个师。1950 年10月25日,志愿军在敌进我进中同敌进人交战,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

10月25日中午,南朝鲜第Ⅰ师向美第Ⅰ军团司令部报告:“在云山和熙川北部,有2万名中共军正在待命。”随后,有关与中国军队发生交战的报告不断送抵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但他们的结论却是:出现在温井和云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只是“从中共军队中抽调出来的支援人员,“联合国牢"总部同样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已经参战。联合国军”总部决定保持既定计划不变,训令部队继续向中朝边境全速推进。志愿军抓住了敌方懈怠之时,且鉴于敌军仍处于分散状态,志愿军总部令各部队分别抓佳当而之敌,予敌各个歼灭。

在南朝鲜第6师大部被歼,第8师一部遭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到 1950 年10月底,美第8集团军,联合国军”总部和美国五角大楼,虽然承认中国军队已经参战,但仍认为规模很小。因此,美军领率机构坚持迅速占领全朝鲜的计划不变,训令部队继续向中朝边境推进。结果是在云山敌我双方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志愿军第39军重创美骑兵第1师,歼灭南朝鲜第1师第15团大部,毙伤俘敌2000余入,其中美军180O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取得了志愿军与美军第一次较量的胜利。 云山战斗,志愿军重创美骑兵第Ⅰ师。之后,美第8集团军全线后撤。志愿军主力进逼清川江。

03

第二次战役---西线 东线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5)

为保证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在战场上和国内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对第一次战役的战术经验及美军、隋朝鲜军的作战特点进行了初步总结,明确了第二次战役的任务。在总结中,志愿军部队认为,美军虽然火力强,但作战精神差,对技术装备的依赖性很大,尤其怕近战,怕夜战、怕抄后路。

西线战场

志愿军首长确定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的部署为:首先歼灭清川江东岸的南朝鲜第2军团,打开战役缺口,造成整个战役扩张战果的战机。根据西线“联合国军"的布势与进展情况,志愿军总部决定,西线部队于11月25日黄昏发起进攻。总攻后,德川、宁远的战斗,歼灭了南朝鲜军两个师大部,打开了战役缺口。之后志愿军在清川江以东发起攻击,侧后迂网结合正面突击,志愿军三面包围美第9军,清川江地区的围歼战,志愿军重创美第9军。

东线战场

志愿军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战场,位于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长津湖为长津发电站的蓄水湖,群山包围,东西两岸均为海拔1300多米的山地,地势险要。10月下句,长津湖地区开始降雪,气温急剧下降。到11月下旬,气温已下降到摄氏零下27度左右,到处是白雪覆地,加之山高路窄.道路冰封,作战环境极为恶劣。志愿军拍负东线作战任务的是第9兵团。原定第9兵团从山东开东北后,先在东北地区整训---个时期,然后再入朝作战。但因朝鲜东线战事急迫,第9兵团开东北后未作停留,遂提前直接人朝作战。

11月27 日,东线战区普降大雪,气温降到摄氏零下30度左右。上午,东线美军和南朝鲜军开始发动进攻。就在美第10军发起进攻的同一天,11月27日黄昏,志愿军第9兵团突然对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部队发起猛烈反击。一天后,志愿军第9兵团成功分割包围长津湖地区美军部队,但志愿军第9兵团由于战前各种准备不足,加之补给困难,部队冻饿体力消耗很大,第9兵团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共歼敌13916人,予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都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并有利保障了志愿军西线部队的侧后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

至此,“联合国军"的东西线进攻均遭失败,“总攻势"彻底破产,侵略者阵营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04

第三次战役---跨过三八线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6)

“联合国军"在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后,麦克阿瑟由轻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转而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发生畏惧,从东京的麦克阿瑟到战场上的美军官兵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联合国军”撤到三八线以后,仍然惊魂未定。鉴于美军中普遍存在着失败情绪,士气低落,李奇微只好故弃了立即转入进攻的打算。“联合国军"进一步构筑了防御工事,准备抗击志愿军的进攻。

在"联合国军"遭到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打击,向三八线撤退时,,彭德怀接到毛泽东13日关于必须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的电令后,决定各部按8日电令到达集结位置后,休息两天,继续向三八线以南前进。

1950年除夕——12月31日,三八线附近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当日17时,志愿军和人民军按照预定计划,经过短促的炮火准备之后,在西起临津江凹,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向“联合国军”的三八线防御阵地发起进攻。在西线的人民军第1军团渡过临津江后,向汶山附近的仙游里,波州里方向发展。在东线的第⒉军团4个师和第5军团1个师,于战役发起前越过三八线,分别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渗透迂回前进。1951年1月1日,美联社记者报道了南朝鲜军争相南逃的情景。志愿军乘胜追击,1月4日下午,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和人民车第Ⅰ军团占领汉城。在逼近三七线后,适时收兵。

05

第四次战役---战略防守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7)

“联合国军"整顿队势,发起反扑。志愿军和人民军在结束第三次战役后,主力于1951年1月12至14日才到达休整位置,志愿军在部署休整时,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曾估计,美国是不会甘心在战场上的失败的。但是对美军如此迅速转人大规模反扑,则缺乏足够的估计,志愿军和人民军只能停止休整,紧急部署第四次战役。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展开了坚守防御作战,志愿军首长极为重视汉江南岸阵地,在“联合国军"发动进攻后,多次指示第50军和第38军第112师,要确保汉江南岸阵地,以作为下一战役的前进基地。此外,志愿军为在东线创造歼敌条件,集结于龙头里、砥平里地区,阻击敌军,掩护志愿军主力集结和寻机歼敌。在横城地区进行了反击作战,这次志愿军恰当地选择了攻击目标,志愿军连续进行三次战役,未得休整和补充的严重困难条件下,主力由刚刚展开休整而紧急转人作战准备,反而在横城地区取得反击作战的胜利,使“联合国军”在东线后撤26公里,打击了其反扑的锋芒,对减缓其在全线的反扑起了一定的作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共作战23天,毙.伤.俘敌2.2万余人,虽砥平里战斗受挫,但整个第一阶段作战仍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志愿军于1951年2月16日拂晓撤出砥平里战斗后,志愿军和人民军转人全线运动防御。“联合国军了”发动“屠夫行动”。志愿军在连续作战疲劳,粮食.弹药供给极为困难,部队减员未补的情况下,为争取更多时间,依托野战工事顽强迟滞“联合国军”的进攻,联合国军”攻击15天,实际战斗推进不超过5公里,并且未达到其消灭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的目的。“联合国军”发动“撕裂者行动”。李奇微的“撕裂者行动”,是在其“屠夫行动"基础上的进攻,目标是夺取汉城和向三八线推进。志愿军方面,联司首长在运动防御作战的关键时刻,连续发出战术指示,及时而有力地指导机动防御作战。各部认真贯彻执行,并结合各自的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实施,开展了机动灵活地运动防御作战,运动防御作战打得千分漂亮。因而,“联合国军”又发动了"狂暴行动”。战场上的李奇微认为,三八线不能防守,同时判断志愿军和人民军正在巢结部队准备发动攻势,为破坏志愿军和人民军即将发动的进攻,决定发动"狂暴行动”,目标是推进至他确定的“堪梦斯线”。志愿军在三八线一带采取阻击和反击相结合的战法,打击北进的“联合国军”,使“联合国军"在中部和西部于4月5日前后才越过三八线,志愿军各部主力于17日晚主动后移,由原来的节节阻击变成了节节诱敌。“联合国军"北进又趋积极。至4月21日.“联合国军"已被志愿军和人民军遏制在开城,高浪浦里、三串里、文惠里、华川.杨口 ,元通旦、杆城一线,未能实现其占领铁原、金化地区的目标。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已完成战役展开,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06

第五次战役---

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8)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在志愿军部队中和在民主阵营内部,较普遍地产生了轻敌速胜的思想,但第四次战役开始以后.部队中的速胜情绪已不复存在。

四月份,志愿军总部为了诱敌深人,便于部队出击,决定第一线各阻击部队再后撤一步,让敌大胆深入。4月22日昼间,西线“联合国军”以一部兵力继续向铁原、金化方问进攻,向“怀俄明线"推进,主力转人防御。当日(4月22日)黄昏,志愿军和人民军各突击兵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对“联合国军"展开全线反击,发起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攻击,再次突破三八线,逼近美第8集团军的“堪萨斯线”主防线。同时在加平方向打开了战役缺口,并对敌翼侧造成了严重威胁。美第8集团军撤至议政府﹑清平川线后,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展进攻、逼近汉城。此阶段作战,志愿军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处于进攻态势,而“联合国‘军"则处于防御和撤退的态势。

在志愿军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进攻的打击下,"联合国军”节节后撤,之后志愿军西线佯动而主力转兵东进。在不断迷惑美军后,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进攻于5月16日18时开始。5月16日18时,在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之后,东线志愿军和人民军各突击集团按预定动划全线发起进攻,打响了县里围歼战,战至19日,南朝鲜第3第9师大部被歼灭在县里及其以南地区,志愿军和人民军缴获了南朝鲜该两师的全部重装备,县里围歼战胜利结束。残敌溃散于山林之中,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于现地展开搜剿作战。之后,志愿军和人民军停止进攻,结束第二阶段作战。

五月份展开了战役转移阶段作战,志愿军和人民军第五次战役经过两个阶段的作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志愿军和人民军在一个月之内连打两仗,部队已很疲劳,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主力转移和休整。但“联合国军”展开全线反扑,造成了志愿军主力转移初期的被动。好在志愿军和人民军迅速调整,主力很快展开全面阻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投入了11个军和4个军团的兵力, "联合国军”投人几乎所有地面部队并有大量航空兵部队的支援.交战双方投入此次战役的总兵力达 100万,展开了连续50天的激烈战斗。志愿军和人民军以歼敌8.2万余入的战绩,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随着第五次战役的结束,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交战双方均转入了战略防御,朝鲜战场的大规模运动作战告一段落。此后,随着朝鲜停战谈判的开始,朝鲜战争便进入了边打边谈的阶段。

天地英雄气,浩然壮国魂

抗美援朝比较大型的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