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觉得星座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星座预测那么准)

来源:十堰广播FM92.0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为什么会觉得星座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星座预测那么准)(1)

远方:星座,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可能常常聊不到几句,话题就会自然地转移到各自的星座分析上去了,或者是,你也会偶尔地翻一翻星座专栏,看看自己这一周、或者是这一个月的星座运势。有时候,我们会把星座分析当做是一种娱乐消遣,但是,你可能也会发现,生活中有部分朋友,会把星座分析奉为圭臬,觉得不同星座之间的性格特点分析都非常准,都能和自己对应起来。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星座分析当成是自己生活的“预测”宝典,用它来解释自己的性格,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说,在遇到不顺时,就深深地相信——“不顺一定是因为水逆”;或者是在感情中和另一方出现矛盾时,就坚定不移地认为,是两个人的星座不合。

相信很多人,对于星座分析的各种结果,还是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在我们的后台留言里,我们也常常会收到关于“星座”的各种困惑。比如说,有人会问:“星座也是一种心理学研究吗?”,“为什么星座分析常常准到让人尖叫?”等等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说一说「星座」这个话题。星座,它真的这么准吗?或者说,它为什么总是看起来这么准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理学当中著名的「巴纳姆效应」。

为什么会觉得星座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星座预测那么准)(2)

曲鹞奇:远方老师是什么星座?

远方:天秤座

曲鹞奇:

从星座学对你性格的解释为:

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其实这段话是我在星座书上随便摘抄的一段。这段话可以用于每一个星座解释,或者说每个星座的人都能在这个解释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巴纳姆效应是说,当我们在用一些具有普适性,可以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描述,来形容某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往往会认为,这个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并且确信无疑,哪怕这种描述,实际上是非常含糊的、笼统的、甚至是言之无物的。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在一次实验中所证实了,所以最初“巴纳姆效应”也被称为是“福勒效应”。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实验?在1948年,伯特伦·福勒给他课上的39名学生做了一个测试。他告诉学生说,这是一个兴趣测试,可以通过这个测试来了解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同时呢,他还告诉学生说,在测试结束后,每个人不仅会收到自己的测试结果,还会收到一份有关于自己性格特点的定制报告。一周之后,福勒果然把报告都带给了学生们,并且要求学生在看完自己的性格分析报告后,给报告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打分。认为分析报告中的描述,越接近于真实的自己,分数就越高。0分是最低分,5分是最高分。

你猜猜看,学生们最后都打出了多少分呢?平均4.26分。这也就意味着,39名学生普遍都非常相信自己的报告,觉得自己的性格特点就是报告里所描述的那样。然而,事实上,福勒的这些性格报告,并不是为学生们定制的,而是来自于一本有关占星术的书。福勒从这本书里,随意地选取了一些描述笼统、模糊、似是而非的描述个人特点的语句,然后拼凑成了所谓的性格报告,给到学生。

我记着我女儿刚出生那会儿,经常在晚上哭,后来我家里老人找了一个风水先生帮着看看。风水先生说你家边上是不是有个坡啊?我家老人很惊讶,因为在我家附近至少有3个坡,一个小坡,二个大坡。 先生说:你家附近的坡在风水上怎么怎么样。后来我家老人对这个先生说的话深信不疑,还按照先生说的去敬了香,烧了纸。结果孩子依然还是晚上哭,后来去看了中医才好。当时我家和我说这事时,我挺想笑的。 十堰是个山城,好像在任何一个地方,附近都能找到坡啊。

曾经看网上说在国外有一个算命很准的师傅,师傅给很多知名人士算过命,但是后来这些人谈起算命的内容,几乎师傅给大多数人的建议都是:未来要控制脾气,不要和人发生争执,运气才会好起来的。

这相当于也是一个巴纳姆效应,这些普遍的描述的可以适应很多人。你也不能说这不对。

远方:因为描述本身并不具备准确性,只是学生们不自觉地自我代入了,相信了这些含糊的描述。这也正是福勒想要通过实验证明的结果。那么,“巴纳姆”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巴纳姆其实是美国19世纪一位非常著名的马戏团艺人,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一个人都会喜欢的部分,让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所以,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用巴纳姆来命名「人们会更容易相信笼统、概括的描述」这个心理学现象了。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星座分析会让人觉得很准呢?其实就是「巴纳姆效应」在悄悄起着作用。

如果你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些星座描述,你会发现,星座中的很多描述都是笼统、概括和模糊的。所以,当你以为某个信息是在描述自己的时候,把同样的一句话给其他星座的人来看,他们也很大程度上会认为是在描述自己。

为什么会觉得星座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星座预测那么准)(3)

曲鹞奇:比如说我从生日上看,应该是属于射手座的,一提到射手座,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追求自由、贪玩、花心。这几个标签几乎是射手座的代名词了,但是仔细想想不对啊。 假如公司要组织出去团建,聚餐啊。其实各种星座的人都愿意去玩,没听说过哪个星座不愿意出去的、或者排斥自由的。我记着我在十年前创业的时候,也曾好几月天天泡在办公室里,谁找我出去玩,我都没去。

甚至在我身边有很多模范夫妻在星座上来看并不契合,而一些星座上高度契合的情侣们也有分手的。

星座学和血型性格学都带个“学”字,还包括成功学。于是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门学问,其中的理论一定是对我们有用的。其实这里面有个窍门,就是凡是大学里不教的学科,只能作为一种思想或者猜想来看。

大概90年代初,还有一本书风靡国内外,是一本日本人写的关于通过血型来研究性格的书。

一位名叫古川竹二的日本人,在东京大学获得哲学学位,毕业后到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现御茶之水女子大学)担任讲师。在此期间,他对1245名对象进行调查,于1927年在《心理学研究》杂志上发表题为《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的系列论文。

随着日本的战败,这股血型学说狂热也渐渐平息。50和60年代是血型学说相对安静的时期,当时的主要鼓吹者是日本现代心理研究会会长目黑宏次和目黑澄子夫妇,他们组织了一些人专门从事这项研究。

1971年,一位名叫能见正比古的记者写了《以血型了解缘分》的书,再次掀起了血型热潮(此书到现在已印刷200多次,发行几百万册)。能见正比古本人并非医学出身,他的书更像是奇闻异事,他所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够科学,他也因此受到了日本心理学界的抨击。

我记得我们当初学习心理咨询师基础时,教材里还介绍了血型性格学说的理论,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性格与血型有关,所以血型学说也没有广泛的被心理学接纳。

某一个星座或者血型的个性分析可能会这么写:“你有时是外向、亲和、善于与人交往的,但有时却是内向、谨慎而保守的”。这些模糊的表达,会让你总是能找到说得通的方式去解释这个描述,让它符合自己的情况,方便自己对号入座。也就是,因为它互补的逻辑,无论它怎么说,都是符合你的情况的。

远方:除此之外,我们还很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觉。比如在洋洋洒洒一大段关于星座的描述中,总能找到一两句话,甚至是一两个关键词,是和自己有关系的,然后就忽略了其他和自己无关的内容,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星座的。而且,一旦你认可了星座的理论之后,还会对自己产生暗示作用,你会在潜意识当中,不断相信它所描述的内容。其实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星座,各种各样的测试、算命,也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找一个星座分析,把12星座的名称遮住,把顺序打乱,再读一读,你也许会发现,每一个看起来和自己怎么都这么像呢!

那么,是不是今后我们就要远离所有的测试了呢?当然不是。如果你想要通过测试分析的方式来了解自己,那么你就需要去有意识地避免那些似是而非、带有娱乐性质的星座分析、命运测试,而是选择一些专业的、有科学依据的评估问卷或测试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比如说,一些专业的心理学量表等等。

为什么会觉得星座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星座预测那么准)(4)

曲鹞奇:但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学量表也不是唯一的诊断依据,比如SCL-90心理量表,我如果早上上班时,因为堵车迟到了,后来因为焦虑又撞翻了刚冲好的咖啡,紧接着因为工作又被领导批评了, 于是我做了份心理量表,量表可能会显示我的抑郁分值很高。这显然并不能说我有抑郁症。所以在专业的心理测量也要结合这个人的近期经历和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

还有的来访者觉得自己有问题,在网上找了一些在线的测量来做,这有可能出现很大的误差,因为测量表进行测评时有很多要求,例如根据最近7天之内的情绪感受来填,或者是有不理解的题目,这就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旁边指导才能完成。

你刚才说的另一个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就是我们面对一个哪怕是很客观全面的描述或者是场景,我们也只会去关注我们希望看到的内容。例如有一些心理存在问题,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人,觉得自己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己调整来解决,于是就买了很多心理学书籍,甚至还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但是他可能会下意识的进行选择性学习,对于自己喜欢的理论过度代入自己身上,对于不喜欢的内容则一笔带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的人格问题越来越固化,而需要改善的部分却没有得到关注。

在网上还有一些关于恋爱的段子,说是男朋友对女友讲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你可能说了99句动听的话,但是就因为一句不动听的话,女友就把你全盘否定了。

远方:也许你会困惑说,那万一知道了“巴纳姆效应”,还是会不自觉地陷入其中,又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需要培养的,是自己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很容易会在潜意识当中,自动挑选那部分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而这样往往会让我们无法看清楚事实的全貌。就会出现,看到水瓶座“崇尚自由”就会不自觉对号入座这种情况。但是,如果你可以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并且在接收信息时,有意识地问问自己,“我接受到的信息是什么?我是不是只看到了一部分信息,然后以偏概全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帮助你更好地察觉到,自己实际上接受的是什么信息,并且更好地判断这些信息的准确性。

为什么会觉得星座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星座预测那么准)(5)

曲鹞奇:人最难得的品质是认识自己,因为想评价别人很容易,因为这个被评价的人在自己之外,但是想了解自己有时候很困难,因为你在了解自己的同时,总会遇到一些痛苦,有的痛苦还是难以面对的。我在咨询室里经常和来访者谈到他们的性格和原生家庭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结果有一些来访者说着说着就聊不下去了,因为会涉及到童年时遇到的创伤和某些痛苦回忆。所以了解自己就像是给自己做个手术一般,

那么,除了更好地处理外部信息,不被其迷惑以外,你也需要去更加清楚、全面地认识自己。当你对自己只有一个概括的、笼统的了解时,你就更有可能去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并把其他人说的一些看起来对的话,作为自己行动的参考,增加自己的方向感和笃定感。

巴纳姆效应并不是没有可利用的资源。 这里面存在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自我预言的实现。我们选择性筛选导致“自我实现预言”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因为图式包括对于某种经历的预期,我们会无意识地塑造我们的行为以符合预期。

我以前和朋友去武当山玩,在山顶上可以抽签看看自己的运势,我的一个朋友抽了下下签,一脸不悦。另一朋友说把下下签扔掉,再接着抽,抽到第三根时,是上上签。朋友这才露出笑容,开心的把签收好。我想这个朋友会笃定的相信上上签里的预言,并去通过行为和认知去实现这个预言。

我上大学时,也看看星座理论,我对说的比较好的点,会去关注,比如说工作努力、为人仗义、心地善良、有事业心等等,这些有利的评价当然也可以当成自己的实现目标,去为之努力。

对于什么星座不适合与什么星座交往,我一般都不会相信。

远方:最后,我想要说的是,选择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其实最终做出决定的是你自己。你需要了解的是,自己在面对外界信息时,是如何做出“相信”或是“不相信”的决定,这都会帮助你去养成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做出人生选择。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