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

最近一段日子里,浙江卫视演播厅里频频出现浙大附中师生的身影。

比如,在杭州市“共同富裕·青年说”比赛中,浙大附中张国军老师讲述了两次特殊的家访经历,不仅荣获特等奖,被授予“2022年杭州市金牌理论宣讲员”荣誉称号,也打动了许多人。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

又比如,五四青年节前夕,在浙江卫视的一档栏目上,浙大附中校合唱团的学生与歌手华晨宇,共同演唱了一首《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让人看到了青春的美好。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几分钟的镜头,但这背后的故事,却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

金牌宣讲员背后:风雨兼程的陪伴

张老师的宣讲,是围绕两次特殊的家访经历展开的,故事的背景,是浙大附中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百名教师访千家”行动,这是学校深入践行“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办学理念的常规之举。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

疫情前,申屠永庆校长与班主任一起家访

疫情当下,学校更是考虑到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全校老师通过电话、微信、QQ等多种方式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状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鼓励学生高效学习。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3)

班主任与年级组老师与学生、家长进行视频家访

为什么浙大附中特别重视家访工作,强调走进学生家庭的重要性?那是因为学校相信:“对孩子的教育,其基础绝不是在学校的‘这一段’,而应该是其‘全部的历史’,我们走近家长与孩子,他们也会因而走近我们。”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4)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5)

纸短情长:一张奖状与一首歌的故事

因为日日夜夜的陪伴,在浙大附中,师生之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令人动容的小故事。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6)

某节班会课上,桂少英老师就尝到了被“反客为主”的滋味。

向来是班主任老师表彰学生,这天,她却收到了学生集体授予的一张荣誉证书,上书“恭喜桂老师获得二班顶梁柱的称号”。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7)

学生授予桂老师的荣誉证书

学生眼中的她,不只是一个认真负责的班主任,更是一个热心、体贴的大姐姐。她爽朗、幽默,体谅学生的不容易,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桂姐姐、阿桂。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8)

刘保臻老师的画风略有不同。

学生眼里的刘老师,管理严格,重纪律、重规范。但是他拥有众多忠实“铁粉”,甚至有毕业生自己作词为刘老师创作歌曲《保臻哥之歌》,并在毕业前夕将歌曲录制完毕,作为礼物送给刘老师。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9)

在浙大附中,你还能听到很多这样的故事。

班主任作为陪伴学生最多的教育者,对学生影响举足轻重。浙大附中的班主任发扬“香樟树精神”:广汲博摄输送给养,默默奉献从不张扬,深埋泥土饱含芳香。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0)

班主任们的工作风格各有不同,但长情的告白是从不改变的共同点。

每天早上7点钟,你会看到他们准时进班;晚自修,学生静下来后,他们才会回家;当学生面临选考科目的抉择,他们会对每一位学生做针对性指导;大考即将来临,他们会与每一位学生促膝长谈,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应考策略……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1)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2)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3)

他们与学生晨昏相伴,爱于无形入人心;他们对学生言传身教,育于微处见真情。

咏唱青春: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

再来说说亮相浙江卫视的校合唱团,为何起名“繁星”?

合唱团成员徐辰浩娓娓道来:“我想也许就像单薄的歌声撑不起舞台,唯有和声奏起才饱满了乐曲一样,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聚成繁星,才能璀璨整个银河。”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4)

走下舞台,学生们最感谢的是社团的指导老师李萧如。“繁星”,正是她和同学们一起想出来的,“正是因为萧如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才让这段时光弥足珍贵”。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5)

教师与学生,是音符与音符,只有携手前行,才能构筑出圆融的乐章。

浙大附中实行社团指导老师聘任制,一社一指导教师、一社一品牌活动,指导老师懂专业,社团活动有目标,参与赛事有收获。每年的文艺汇演、社团文化节、国际文化节、阳光体育节都是同学们的舞台。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6)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7)

学校的社团还实行评级制度,几乎每个社团都至少对接一项赛事,每年比赛获奖级别和人数,将直接影响社团等级的晋升或下降。所以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学生们都能认真对待,不仅会玩,更要玩出高级感,努力打造“一社一品”,即“一个社团,一个品牌”。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8)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19)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0)

简单说,社团就是学生舒展个性、张扬青春的重要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年轻人们做的事情不是“玩”,他们要处理的,是名为“生长”的问题。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1)

为生长破土:新高考时代的必修课

谈到高中生的“生长”的问题,首先要谈的是选择和规划。

高考7选3怎么选?高考80个志愿是如何填报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在何方?这些爸妈们小时候没有遇到、无需想通的问题,现在统统站在高中孩子们面前了。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2)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3)

幸运的是,浙大附中从十年前,就开始建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促进学生适性发展的探索,帮助每一位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不断实现自我,为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有专门的生涯规划学科教学与生涯讲坛,同时实行学科导师制。每位学科导师一般指导10位学生,主要解决本学科相关的内容,如这门学科主要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选了这门学科可以报考哪些大学专业,这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职业或工作。

青山脚下,树触云动真教育

如今走在浙大附中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到处都有沉浸在交流中的师徒,他们有的在畅谈人生规划,有的则在努力拿下知识的桥头堡。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4)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5)

高中学习容量大、节奏快,但是浙大附中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不会被酝酿成为“隔夜饭”。因为你总能在学校各个学习空间里见到正在答疑的学科老师们。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6)

从班级门口的阳光圆桌,到学吧、傍山居、英语角、明远楼、学科教室,松树下,花丛边,无处不是答疑教室;从课间到午休、自习课、答疑课,无时不为学生答疑解惑。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7)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8)

成都老师用父亲5元午餐教育纪录片(杭州这位班主任打动了全国观众)(29)

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它需要老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师者生就非凡之躯,而是育人者的专业要求如此。

正如校长申屠永庆所说——

教育是需要用心的,更需要专业能力,因为学生个性是有差异的、多样的,我们都知道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特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特征,学生个性的多样性是学生成长的特征。如果说发展智慧、完善人格是学校教育的根本,那么尊重个性、了解个性、研究个性则是前提。我们要以普通高中国家级“双新”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己任,以为全国输出基础教育的浙附经验为自豪。以高度的教育自觉和教育自信推动学校新的发展,成长学生,成全自己,成功教育。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