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当时的位置(朝堂上下已经由司马懿一个人说了算)

司马懿在通过高平陵政变,除掉曹爽及其党羽后,整个曹魏政权中,基本上唯司马懿独大,朝堂上下也都是司马懿一人说了算。可是为什么司马懿却并不废黜曹芳自立为帝,要把这个机会让给后人呢?

司马懿当时的位置(朝堂上下已经由司马懿一个人说了算)(1)

(司马懿剧照)

我认为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司马懿并没有称帝当老大的野心。

仔细看看司马懿一生,我们会发现,他之所以最后站在权力的最高峰,有三个字可以形容:熬、干、逼。

也就是说,司马懿是熬出来的,干出来的,逼出来的。

说司马懿是“熬”出来的,是因为在曹魏的权力结构中,他活得最久,因此最后资格最老。皇帝中曹操、曹丕、曹叡都活不过他,大臣中曹真、陈群、曹休都活不过他。最有权力的君臣都先后死掉了,而他还活着,也就成了老资格。

说司马懿是“干”出来的,是因为司马懿从曹操时代开始,历经曹丕时代、曹叡时代,他一直在兢兢业业地为曹魏帝国干事。或者在前方打仗,或者在后方准备粮饷,都干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说他是后曹魏时期的第一功臣,这句话并不过分。

说司马懿是“逼”出来的,是因为司马懿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个老资格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想过要擅权,是没啥本事又野心很大的曹爽想擅权。曹爽不断地逼迫他,最后逼得他无路可走了,为他司马家族的利益考虑也是为曹魏的江山考虑,他才不得不出手。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一直没有要称帝当老大的野心。即便有这样的野心,他也没有表现出来。

司马懿当时的位置(朝堂上下已经由司马懿一个人说了算)(2)

(曹爽剧照)

第二,司马懿并没有完全收复人心。

尽管在高平陵政变中,曹爽及其党羽已经被司马懿拿下,他们对他已经不构成威胁,但这并不表明,司马懿已经没有反对者。毕竟政变这种行为,就很难让人心服口服。实际上,有太多的人对司马懿表示不服。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此后发生的王凌事件。司空王凌联合一些大臣,密谋拥戴曹彪(曹操的儿子)为帝,废黜幼帝曹芳的同时,清理掉司马懿的势力。这个事件最终以司马懿的胜利和王凌、曹彪的失败告终。

不过这个事件也说明,不管是在大臣中,还是在宗室里,都有很多人对司马懿不服,想要把司马懿拿下来。

不仅大臣和宗室中有太多的反对力量,就是在司马氏内部,这种反对力量都存在。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虽然协助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但是他反对司马懿擅权,更反对司马懿称帝。当司马懿得势以后,他甚至从朝堂中退出来,选择隐居。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当皇帝后,他还一直以自己是魏臣自居。

既然有那么多反对力量,说明司马懿完全不具备称帝的条件,因此他不会称帝。

司马懿当时的位置(朝堂上下已经由司马懿一个人说了算)(3)

(曹操剧照)

​第三,司马懿要以曹操为榜样。

东汉的政权能够很平稳地传递给曹氏家族,得益于曹操的正确经营。曹操就算是独掌朝政几十年,整个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都真正地要奉他为老大,但是,他却一直没有称帝。直到他去世后,才由他的儿子称帝。司马懿认为,这实在是值得他学习的。

还记得早年的时候,司马懿曾劝说过曹操称帝,但是曹操并不同意。应该说,这一事件给司马懿的触动很大。曹操绝对是司马懿的榜样,是司马懿最佩服的人,因此,他必定要在彻底收复人心,让大家都认同的情况下,才会做称帝之事。如果自己生前办不到,他也不会贸然行事,而是要把机会让给后人。

司马懿用曹操的办法,最多让他的后代夺取了曹操的江山。

(参考资料:《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