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造谣者被拘留(宿迁一糕点店肉松是棉花做的)

扬子晚报网5月28日讯(通讯员 张新亮 记者 高峰)近日,关于宿迁一糕点店肉松是由棉花做的视频,在当地微信朋友圈疯传,令很多喜欢吃肉松糕点的市民很是担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经过检查,证实该糕点店进货渠道合法,证照齐全受害方随后报警,希望追查并严惩造谣者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经过宿迁市湖滨新区警方缜密侦查,两名制作虚假视频后进行网络传播的嫌疑人被成功抓获,28日上午,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两名嫌疑女子均被处以治安拘留7天的处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肉松造谣者被拘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肉松造谣者被拘留(宿迁一糕点店肉松是棉花做的)

肉松造谣者被拘留

扬子晚报网5月28日讯(通讯员 张新亮 记者 高峰)近日,关于宿迁一糕点店肉松是由棉花做的视频,在当地微信朋友圈疯传,令很多喜欢吃肉松糕点的市民很是担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经过检查,证实该糕点店进货渠道合法,证照齐全。受害方随后报警,希望追查并严惩造谣者。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经过宿迁市湖滨新区警方缜密侦查,两名制作虚假视频后进行网络传播的嫌疑人被成功抓获,28日上午,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两名嫌疑女子均被处以治安拘留7天的处分。

视频“曝光”糕点店肉松是由棉花做的

几天前,宿迁市区很多市民微信中收到一段“小汪糕点面包上的肉松为棉花”的视频。视频中,一女子展示她在市区小汪糕点店购买的肉松,放到一碗水中清洗后,竟然出现棉絮状物质,很像棉花。于是这段视频很快在朋友圈传开了。

视频中,一女子现身讲解,她在在小汪糕点买了肉松,还有购物发票。只见该女子从面包上取出一些肉松后,就放在水里清洗起来,搓了几下之后,声称所谓的肉松其实是棉花做的,“洗出来全是白色的棉花棉套子,你看看,咬不动,给嘴里咬不动,还真是棉花,可坑了”

在揉搓清洗一会后,该女子又拿起打火机烧起来,从而推断出糕点店做的肉松其实是棉花做的,并数次强调肉松蛋糕的来自“小汪糕点”。

很快,宿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介入调查。执法人员发现,糕点店肉绒松来源渠道是合法的,店方现场可以提供出产品的检测报告以及生产厂家的相关资质证明,从检并且证照齐全。

针对网上出现所谓的“棉花肉松”视频,店方一位负责人当场取来肉绒松、清水和棉花进行试验,肉松和棉花用清水洗的过程确实有点像,但是点燃后就发现区别了,肉松有一股肉的烧焦味道。

两女子制作虚假视频双双被拘留,称是为了“好玩”

据了解,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以点燃很正常,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仅吃起来口感不一样,烧起来的味道也有区别。此外,肉松在清洗过程中的掉色现象主要是因为加工肉松时加入食品添加剂和食用香精所致,并不能证明肉松是棉花。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宿迁很多市民看到视频后,都对糕点店的肉松产生了不信任,这对店家的生意影响很大。糕点店愤而报警。警方介入调查后,很快将两涉嫌女子抓获。

据宿迁市湖滨新区公安分局职教园区派出所办案民警仲子维介绍,5月26日中午,职教园区派出所接到宿迁市网安支队指示,发现职教园区辖区有人在微信群里传播“小汪糕点面包上的肉松为棉花”的视频。警方经初步侦查,发现家住湖滨新区某小区的女子郑某在“蚂蚁家族某某战队精英群”转发了上述视频。后经排查,该视频是由郑某的小孩姑姑董某发给其“开心就好”家庭群的。

民警随即对董某进行询问,得知该视频由家住湖滨新区某小区女子张某某在“某某童装童鞋”微信群进行转发。于是,警方成功地将该视频的源头锁定在“某某童装微信群”,视频的发送者微信号为“super某”,嫌疑人分别为1991年出生的女子孙某、1976年出生的女子郭某。

5月27日下午,职教园区派出所民警在市区金铂年大厦,将孙某和郭某双双抓获。在询问现场,嫌疑人孙某及郭某都显得很沮丧。据孙某交代,事发当天,她到自己工作单位附近的小汪糕点店购买面包,回去后听说有人曾在网上看到外地有“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造”的视频,于是就和工友郭某一起拍摄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

两名嫌疑人都承认,视频中洗肉松的人为郭某,拍摄视频的为孙某。“当时我们就是感觉好玩,没想到给商家以及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我们真后悔。”孙某低着头说。 (编辑:曹卢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