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1)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2)

卡尔马尼亚位于今天的伊朗南部海岸。其北面是德兰吉亚纳和帕提亚,南边则是大名鼎鼎的临霍尔木兹海峡,东侧连接着格德罗西亚沙漠,而西部直接与波西斯相毗邻。所以范围就相当于后世的克尔曼省。而且四周均被高原山脉环绕,平均海拔可达1700米。

由于这些地理原因,整个卡尔马尼亚的环境都相对封闭,也造成出好勇斗狠山民性格。事实上,无论是希罗多德等历史学家笔下的格尔马尼亚、泽尔曼亚,还是古波斯铭文上的卡尔马纳,亦或古埃兰语中的库尔-马-那-马尔,全都有“勇气”或“争斗”含义。这些词汇还被后来的希腊人统称为卡尔马尼亚,并最终演变为伊朗语中的克尔曼。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3)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4)

卡尔马尼亚境内的杰罗夫特文明遗迹

不过,卡尔马尼亚地区也有相当肥沃的土地。不仅植被茂盛,尤以柚木闻名,并且盛产白银、铜、赭石、雌黄等重要矿藏,更有堪称稀缺资源的井盐分布。因此,许多古典地理学家如斯特拉波、托勒密等均对当地的丰饶是赞赏有加。以至于早在公元前2500年,卡尔马尼亚地区就孕育过南伊朗南的最古老文化遗迹--杰罗夫特文明。但在3个世纪过后,这个古老文明还是难逃衰弱厄运。

此后,衰败的卡尔马尼亚在古典史料上并无什么明确记载。直到公元前6世纪的阿契美尼斯王朝崛起,才被顺理成章的兼并为波斯领土。很快在稍后雕刻的贝希斯敦铭文内,本地贡品就出现于苏撒宫廷的木料来源地名单上。考古学家就此判断应是黄檀木,但更有可能是发源于当地的柚木。虽然早期的波斯统治者并未在当地建省,但卡尔马尼亚的重要地位还是与日俱增。因而最晚到阿塔薛西斯二世(公元前 405-359年)统治时,这里已被重新划定为单独行省。至于穿过其境内的王家大道,更是其此后保持长久繁荣的基础所在。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5)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6)

毗邻霍尔木兹海峡的卡尔马尼亚

在波斯时代又通上了王室大道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占领波斯波利斯,便迎来卡尔马尼亚总督阿斯帕斯特斯的投降。后者也得以保留职位。却在稍后支持并卷入大规模地方叛乱。于是到4年后,从北印度撤军返回亚历山大途经格德罗西亚,将这位一直忠于波斯的大员处决。马其顿人还特意在毗邻霍尔木兹岛的河口内建城,充当船只往返于波斯湾与印度河流域的贸易中转站。

次年,亚历山大本人在巴比伦病死,麾下的继业者们立即为帝国主导权而爆发激烈内战。卡尔马尼亚虽有自己的总督,却不得不向周边的其他东方省份那样依附强制。先是被武力盛极一时的安提克家族认领,稍后又被反攻倒算的塞琉古帝国给据为己有。由于马其顿-希腊新主需要维护广袤的亚洲领地,故而对扼守印度洋-波斯湾门户的卡尔马尼亚比较重视,其地位明显与凌驾于西侧的波西斯。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7)

由于巴克特里独立

卡尔马尼亚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东部边陲重镇

此后,塞琉古帝国因战线过长而趋于衰败。但位于东北部的帕提亚省沦陷与巴克特里亚省独立,却反而让南侧的卡尔马尼亚地位飙升。公元前206-05年间,武功赫赫的安条克三世结束都东征之旅,就选择到当地越冬休整。

但在公元前163年的安条克四世死后,这个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帝国,还是丧失了对波西斯以东所有地区控制。根据位于杰罗夫特盆地中心的古城阿尔基奥提萨斯出土的钱币学证据,考古学家发现了在这一时期当地铸币上的多个当权者的名字,诸如贝拉伊奥斯、提格拉伊奥斯及戈亚伊苏斯等等。我们认为这些钱币很可能为当时已经独立的卡尔马尼亚某个不知名王朝的历代统治者所铸,后者无疑是当地自杰罗夫特文明以来兴起的首个土著势力。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8)

帕提亚帝国南下后 卡尔马尼亚的经济地位没有受到动摇

然而,这样的中间期毕竟不能持久。仅仅到公元前2世纪后期,迅速南下的帕提亚帝国就将卡尔马尼亚控制起来。但与当时的许多偏远身份一样,他们被阿萨西王室保留下自治地位,代价则是取消私自铸币权。

即便如此,卡尔马尼亚依旧是伊朗高原上最富饶的行省之一。根据当年航行至此的尼亚库斯记载,当地除橄榄油以外还出产各种粮食谷物。公元前1世纪的学者斯特拉波也描述那里不仅盛产多种矿物宝石,还拥有名闻遐迩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术。晚些时候,居住在波斯湾的伊西多尔更是在《帕提亚驿程志》中注明,卡尔马尼亚境内有通往伊朗其它区域的道路系统。显然,这些因素相加在一起,让足够多的财富被聚集起来。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9)

卡尔马尼亚境内的古代城镇遗址

与此同时,东方的贵霜帝国崛起,从而导致帕提亚内陆中介贸易量下降。如此一来,能依赖海运的卡尔马尼亚沿岸就非常关键,还让远在泰西封的宫廷抬高了过境税。许多世代定居于亚洲的希腊、阿拉伯商贾,会从巴林岛驾船东至,到卡尔马尼亚的亚历山大城同阿富汗来客交易。或是经过简单补给,进一步向东航行至印度河口和坎贝湾南侧,与斯基泰人控制区内的文化远亲打交道。甚至是自罗马帝国境内出发的同行,绕过整个阿拉伯半岛赶来接洽。

更为重要的是,这片区域远离几大帝国的交锋前线。所以能长期不被战火波及,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附庸王国体系。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10)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11)

印度洋海上贸易是卡尔马尼亚的繁荣基础

当然,卡尔马尼亚地区的持久繁荣,离不开塞琉古与帕提亚帝国的松散保护。倘若这个结构遭外力突破,那么原先的岁月静好势必将遭遇危机。因而当近在咫尺的萨珊家族蹿起,许久未面临战乱的世外桃源就难以幸免。

大约在公元224-40年之间,阿尔达希尔一世出兵征伐卡尔马尼亚。通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俘虏其国王,随即便吞并掉对方的所有城市。这些新来的波斯主人还从当地纳粮征兵,作为推翻帕提亚霸权的力量补充。阿尔达希尔甚至任命某个儿子为当地总督,算是将整块宝地给彻底盘踞下来。而且为方便进行殖民统治,建立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据点,成为后世克尔曼城的直接起源。至于途径卡尔马尼亚的海运线路,更是成为帝国垄断东方贸易市场的重要途径。以至于到穆斯林阿拉伯人抵达之前,大半个印度洋都沦为萨珊帝国的内海。

阿尔巴尼亚曾经在欧洲也是富有的(闷声发大财的卡尔马尼亚)(12)

在萨珊时代 卡尔马尼亚逐渐演变为克尔曼地区

正是在萨珊王朝的统治下,原本还保有相当地方特色卡尔马尼亚人,逐渐被彻底同化为波斯族群。但相比于许多遭彻底湮灭的小邦来说,这样的结局其实并不是算差,堪称帕提亚属国中最幸运的那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