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里带有参考文献(文献目录3)

1、官藏书目官藏书目,也叫官书目、官府书目,是历代根据国家或各级官府的藏书所编成的目录最早的这种目录就是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是西汉末年的国家藏书目这二部目录早已亡佚,但由于《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删节而成,所以《汉志》实际上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的一部国家藏书目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目录里带有参考文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目录里带有参考文献(文献目录3)

目录里带有参考文献

1、官藏书目

官藏书目,也叫官书目、官府书目,是历代根据国家或各级官府的藏书所编成的目录。最早的这种目录就是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是西汉末年的国家藏书目。这二部目录早已亡佚,但由于《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删节而成,所以《汉志》实际上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的一部国家藏书目录。

中业自此以后历代都有,魏晋南北朝时每代都修本朝的国家书目,前面已经讲到的《中经》、《中经新簿》 、《 晋元帝四部书目》等,都是这一时期根据国家藏书修成的官书目。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

唐代的官书目有开元年间官修的《群书四部录》二百卷,是根据当时皇室藏书修成的一部大型书目。 不久参与修书的毋雯又将此《录》删改为《古今书录》四十卷。二者都是带有内容提要的书目。但是这二部目录同样也都没有保存下来。今《旧唐书经籍志》就是参考利用、舍弃提要而成的,所以也可以看作是唐开元年间的国家藏书目录。

本宋代的国家藏书目录, 有北宋时官修《崇文总目》六十六卷,南宋时《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续中兴馆阁书目》三十卷,也都没能完整流传下来,有后代根据残存遗文重辑的辑本。

明清的内府书目由于时代较近,都有传本。明代有《文渊阁书目》二十卷,《内阁藏书目录》 八卷;清代有于敏中等《天禄琳琅书目》十卷,彭元瑞等《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明代的是完整的内府藏书目录,而清代的这两部只是皇宫里的所谓善本书目。另外《四库全书总目》其中“著录”的部分被抄入《四库全书》,共七部分藏在大内文渊阁等处,因此也是国家藏书目性质。

近现代继承了前代编辑官藏目录的作法,一般称为公藏书目。由于时代改变,这种目录更能体现公藏的全面性。建国后编制出版的几部大型目录,如《中国丛书综录》、《中 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都是利用多种资源,联合全国各地的力量,合作编成,不仅有国家图书馆的藏书,还反映出各地公立单位的藏书状况,无疑要更加全面,也更有价值。

2、私撰书目

即相对于官府藏书书目,是私人藏书目录。出现比官藏书目晚,可能是因为在纸张尤其是雕版印刷术被广泛使用之前,书籍的复制收藏比较困难,私家聚集大量藏书不易,所以藏书目也很少。文献记载最早的私家目录是南朝时任肪的藏书目录,见于《梁书任昉传》,说他富于藏书,死后朝廷派人核对他的书目。但是唐五代以前的私家书目没有流传。

自宋代起,民间藏书成为风气,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是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明清以下,藏书家辈出,这些藏书家一般也很重视藏书目的编写。有时是自己动手,有时也是延请有名学者代为编写。这些私家书目,对于了解-个时代的学术发展学术风气很有用处,不仅如此,这些书目多是善本书目,即所收之书为深受前人重视,很有收藏价值的版本,因此从中可以了解一个时代藏书风气。特别是年代久远流传有绪的一些珍秘之本,借助这些私家善本书目,可以知晓其流传状况,有的书目中还有前代学者、藏书家对其研究及评价,当然价值更高。

由于清代距今时代较近,一些清代著 名藏书家的藏书流传至今,从这些书目可以了解前代藏书情况;”而清代又因清代考据学的发达,这些藏书家多是有学问之人,其书目又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一代学术发展,故清代藏书目大多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史志目录是指历代所修的纪传体史书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汉书. 艺文志》为最早,在《隋书》中称为《经籍志》 ,是除 《汉书》外第二部早期的书目。 后来的断代史的志中,有的沿袭《汉书》 《隋书》的做法,修成《艺文志》或《经籍志》,在《二十五史》中共有七种,除《旧唐书》用《经籍志》为名外,《新唐书》 以后都用《艺文志》。清代文献考据学大盛,鉴于《艺文志》对于研究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诸多学者有感于前代正史或缺《艺文志》的缺憾,于是利用各种文献典籍,为其补缺,已基本补齐。史志目录一般是根据某个时代国家的藏书编定,能够反映当时文化学术状况,是研究学术文化方面非常重要的资料,尤其是早期的史志目录,因同时代其他的书目久已亡佚,史志目录成为现在能够见到的唯一这类资料,所以具有非常可贵的价值。

还有一类书目与上述正史《艺文志》《经籍志》 性质相近,宋郑樵《通志》是私修纪传体通史,其中以略代志,有《艺文略》,相当于正史《志》;另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有《经籍考》,以后的续作沿袭了这一体例。虽是典章制度专史,但就其内容就其性质,也应属于史志一类。因这类书目出现较晚,一般有同时代其他更原始的书目,所以相对而言,价值不如上述早期史志目录,而上述这两种目录也并不是反映某一方面的藏书状况,但是作为目录学著作,学术性更强。

地方志中一般也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属于史志目录的变种,模仿正史而成,对于反映地方上的著述情况,往往更为详尽具体。

古代图书目录主要是以上三种,此外还有专类目录、丛书目录等等,但不如上述三种普遍,影响也不能相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