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而不认命努力而不妄为(知命而不认命不要让)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我国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思想,今天我们分享《墨子》的第二十六篇:《非命》。

前面我们介绍了“天志”,“天志”和“非命”是两个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思想。什么是“非命”?也就是不要相信所谓的命运是上天注定,或者说:知命而不认命。

知命而不认命努力而不妄为(知命而不认命不要让)(1)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历代对“天”的诠释概况为5种:

与天地相对的物质的天;

按法度运行的自然的天;

有人格的主宰的天;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运的天;

以及象征宇宙最高原理的义理的天。

而墨子上一篇“天志”的天就是第三种,一种人格化的天,墨子在上一篇中赋予了“天”以感知善恶、明辨是非、并且能惩恶扬善的意志和能力。

那人的命运是不是由天主宰的呢?在古代,“天命”的思想也是深入人心,天能主宰万物的运行,我们也认为很多事情都是上天注定的,比如一个国家的兴衰更迭,一个人的命运生死,都是由天命主宰着的,这是古代大部分人的信念。

但是墨子却提出了“非命”的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离经叛道的,墨子一方面认为,天具有善良的意志,但是天并不主宰一个人的人生和命运。那墨子是如何具体论述“非命”思想的呢?

知命而不认命努力而不妄为(知命而不认命不要让)(2)

首先,真的有“天命”吗?

墨子说,古人治理国家的王公大臣,都想要国家富裕,百姓幸福,人口众多,但是却没有能做到,甚至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民间的人,相信天命的人太多了,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富贵、寿命、一个国家人口的多寡、和强弱都是由命运注定,那他们怎么还会去奋斗呢?在这里,墨子首先批判了过去的人愚昧地坚信了人们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和动力。

其次,如何让大家不要相信“天命”呢?

想想在2000多年前,要说法民众不要迷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证明没有所谓的“天命”存在,这里墨子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是墨辩的核心方法,墨子说“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如何做到有理有据呢?有三条规则:第一条有可考察的本源,第二条有推断的依据,第三条有实践的证明。简单来说,就是:有理,有据,有效果。这就是墨子著名的“三表法”。

知命而不认命努力而不妄为(知命而不认命不要让)(3)

墨子继续说,那如何考察本源呢?要追溯古代圣王的事迹;如何有推断的依据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所见所闻;如何应用到实践呢?就是要把它作为刑法政令,让百姓看到其中的厉害关系。比如,古时候,夏桀乱国,商汤接管国家并治理它;商纣乱国,周武王接管国家并治理它。社会没有改变,人民没有变化,桀纣时则天下混乱,汤武时则天下得到治理,这难道能说它是有天命的吗?墨子的意思是说,同样的老百姓,不同人治理就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所以并没有所谓“命中注定”的事情,这里墨子借用了古代圣王的故事来说明了“天命”并不存在。

第三,不要让‘天命’思想成为懒惰和无能的借口。

墨子说,从前古代的穷人,好吃懒做,因此衣食财物不足,因而饥寒冻饿的忧虑就来了。他们不认为“自己懒惰无能,做事不勤勉”,而认为是“自己命里本来就要贫穷”。如果一个人相信天命,那么他们就不会努力。

第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知命而不认命努力而不妄为(知命而不认命不要让)(4)

墨子说,三代圣王禹、汤、文、武,刚开始治理天下政事时,说:必举拔孝子而鼓励人们侍奉双亲,尊重贤良而教导人们多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良惩罚凶暴。认为这样去做,混乱的天下,将可以得到治理;危险的社稷,将可以得到安宁。

在桀、纣那里则天下混乱,在汤、武那里则天下大治。天下得到治理是汤、武的功劳;天下的混乱是桀、纣的罪过。所谓安、危、治理、混乱,只是在于君王的施政。那么怎么可以说是有“天命”呢?

所以古时禹、汤、文、武刚开始在天下执政时,说:必须使饥饿的人能吃上饭,让寒冷的人能穿上衣服,让劳作的人能够休息,让混乱得到治理。这样他们获得了天下人的赞誉和好评。怎么能认为是有“天命”呢?本来就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努力。

墨子的“非命”思想和前面的“天志”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知命而不认命”这是墨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