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三老真实结局(水浒探秘)

水浒三老真实结局(水浒探秘)(1)

上回我们讲到,尽管杨志押着生辰纲,一路上是千小心,万注意,但最后还是在黄泥冈上翻了船,让杨志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小说第十七回,杨志指着老都管等人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

然后,杨志就从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深深地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老都管他们一直到了二更天,方才苏醒过来。见丢失了生辰纲,闯下了大祸,老都管便和这些个厢禁军商量了对策,统一了口径,想要诬陷杨志而自保。然后,老都管他们就去济州府里报了案,留下两个虞候随衙听候,捉拿贼人,而老都管自己则领着一干人,立马赶到北京大名府,向梁中书告罪。

梁中书见众人都齐齐拜倒在地下,便说道:“你们路上辛苦,多亏了你众人。”

接着,梁中书又问道:“杨提辖何在?”

于是,众人便告状道:“不可说!这人是个大胆忘恩的贼!自离了此间五七日后,行到黄泥冈时,天气大热,都在林子里歇凉。不想杨志和七个贼人通同,假装做贩枣子客商。杨志约会与他做一路,先推七辆江州车儿,在这黄泥冈上松林里等候;却叫一个汉子,挑一担酒来冈子上歇下。小的众人不合买他酒吃,被那厮把蒙汗药都麻翻了,又将索子捆缚众人。杨志和那七个贼人,却把生辰纲财宝并行李,尽装载车上将了去。”

梁中书听了大惊,也不细问原委,便大骂杨志道:“这贼配军!你是犯罪的囚徒,我一力抬举你成人,怎敢做这等不仁忘恩的事!我若拿住他时,碎尸万段!”

小说的这段描写很有意味,至少有这样三个问题值得玩味:

首先,回来的时间问题。

从大名府到东京城,来回该是多少时日,作为东京人的梁中书,应该是了然于心的。小说第六十二回,对此也有明确的交待,说卢俊义离开梁山“行了旬日,到得北京”。

现在,老都管他们明显是提前回来了。

但是,梁中书见了提前回来的老都管他们,却偏不问为什么提前回来了,反而开口就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你们路上辛苦,多亏了你众人。”

那么,老都管他们一路辛苦了什么?又多亏了你众人什么呢?

紧接着,梁中书又问道:“杨提辖何在?”

明明杨志不在面前,可梁中书却还要明知故问地再问这一句。

如果我们把梁中书这前后两句话联起来读,再联想梁中书在杨志他们出发前,对老都管他们所说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夫人处分付的勾当,你三人自理会。小心在意,早去早回,休教有失。”不是令人细思极恐吗?

水浒三老真实结局(水浒探秘)(2)

智取生辰纲

其次,案件的疑点问题。

生辰纲劫案,至少有这样两个疑点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个疑点,是谁让那些军健去吃蒙汗药酒的?这是此案最要紧的一个关键点。

老都管的陈述说得很清楚,蒙汗药酒并不是杨志让那些军健去吃的,反而是那些军健因为天气炎热,实在忍受不了干渴,所以才凑钱主动去买来吃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小的众人不合买他酒吃,被那厮把蒙汗药都麻翻了。”

老都管他们口里所说的“那厮”,指的是卖酒的白胜,而不杨志。

可见,这蒙汗药酒,根本不干杨志的事。

第二个疑点,杨志与那些贼人通同的证据是什么?这是此案另外的一个关键点。

在梁中书面前,自始至终都是老都管他们在叙说,什么杨志和那七个贼人通同,扮作贩枣子的客商也好;什么杨志与那七个贼人约会做一路,在黄泥冈上松林里设伏也好;什么杨志和那七个贼人一起,把生辰纲全部装载上车抢了去也罢;等等,等等。

这些话都是老都管他们的一面之词。

老都管他们根本拿不出任何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那么,老都管他们的陈述,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梁中书竟然会对如此明显的疑点,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那么,他梁中书唱得又是哪出戏呢?

第三,案件的责任问题。

这次押运生辰纲的人,一共有十五个。

虽然,梁中书在行前曾对老都管他们三人说过:“杨志提辖情愿委了一纸领状,监押生辰纲,十一担金珠宝贝,赴京太师府交割,这干系都在他身上。”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老都管他们对生辰纲被劫一案,就没有了一点的干系了。

可是,生辰纲案发后,梁中书既不问明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追究其他十四人的责任,而只是独独盯牢了杨志一个人:“我若拿住他时,碎尸万段!”

这,不是很奇怪吗?

所以,梁中书在这番言语里所暴露的问题,说明梁中书之所以要讲这些话,其实只是说给旁人听的一种表演。

梁中书只是在打哈哈而已。

因为,梁中书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结局。

因为,梁中书本身就是生辰纲被劫事件的总设计师。

水浒三老真实结局(水浒探秘)(3)

智取生辰纲

对生辰纲被劫一案,金圣叹在这一回的回前总评里,有个颇为中肯的批语:“故我谓生辰纲之失,非晁盖八人之罪,亦非十一禁军之罪,亦并非一都管、两虞候之罪,而实皆梁中书之罪也。”所见是也。

小说读到这里,我们难免要生出这样的感慨了:这个备受蔡夫人欺压的梁中书,到底是个怎样变态的人呀?

所以,我们拨开这些笼罩在生辰纲上的重重迷雾,看到的竟是梁中书为了个人私利,而玩弄他人于股掌之上的处心积虑。感受到的,竟是层层阴谋所散发出来的阵阵寒意。

真的是令人不寒而栗。

但这,却恰恰就是《水浒传》小说的魅力所在。

(文章选自本人著作《水浒探秘》,宁波出版社)

(图片取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