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区gdp2022年一季度排名(广州多区今年GDP增速目标高于6.5)

广州各区gdp2022年一季度排名(广州多区今年GDP增速目标高于6.5)(1)

广州高质量发展之“区势解读”系列2

南都讯 日前,广东省、广州市和全市11区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各区公布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解读经济增长发力点,其中有10个区把GDP同比增速定在了6.5%以上。

广州市最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GDP增长6%以上。多区近日公开表态,将聚焦实体经济,工业“基本盘”被寄予厚望,另有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城市更新等成为发力点。

1月20日,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88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从近年广东省和广州市的GDP同比增速数据看,2020年、2021年全省平均增长5.1%,全市平均增长5.4%,跟疫情前的水平相比还有差距,2019年全省为6.2%、广州为6.8%。

“2022年,在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广州经济先后迎来二季度的本土疫情突发叠加供应链不畅,以及四季度遭遇的抗疫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疫情形势等考验。”广州市统计局此前解读,全市经济顶压前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市活力逐步恢复,工业、服务业两大生产领域提供经济支撑。

从各区公布的2023年GDP增长目标来看,南沙区最高定为10%以上,海珠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增城区都定为7%或以上,荔湾区、天河区、番禺区、从化区定为6.5%以上,越秀区定为4.5%。

广州各区gdp2022年一季度排名(广州多区今年GDP增速目标高于6.5)(2)

(根据各区公开数据整理)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表示,去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如消费、旅游、商贸、物流等,今年将出现补偿性增长,而总体趋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利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发展。

目前,11区2022年经济数据尚未完全公布,但2023年定下的GDP增长目标和前五年水平更接近,释放出了提振经济的期望和信心,经济运行亟待克服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回归正轨。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强调,以GDP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仍有必要,但需要以更多元的维度来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包括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服务于全省、全国发展战略大局的。

另有学者指出,除了看GDP总量,人均GDP指标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考量因素。

广州各区gdp2022年一季度排名(广州多区今年GDP增速目标高于6.5)(3)

(根据各区公布数据整理)

多区侧重投入制造业

11区固定投资总额同比增速目标都定为10%以上

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披露,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8.31亿元,同比增长3.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909.29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611.40亿元,同比增长0.97%。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27.4%、71.4%。

广州各区gdp2022年一季度排名(广州多区今年GDP增速目标高于6.5)(4)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整理)

中国制造、广东制造面临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端挤压”,亟须优化产业结构,重塑竞争优势。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化遭遇逆流,考验各国供应链韧性。

工业化回潮,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许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制造业立市”。2022年,“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第一次出现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与珠三角其他工业强市相较,广州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较低,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自2011年以来,广州市工业占GDP比重逐年降低。近年,广州采取了工业“稳增长”一系列政策举措,2021年扭转了十年来的下降趋势。

顶层设计不断释放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信号。广州制造业主体多元,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关键阶段,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存在新旧动能转换需提速、重大项目增量不足、产业要素支撑有待强化等问题。

广州各区gdp2022年一季度排名(广州多区今年GDP增速目标高于6.5)(5)

(根据各区公布数据整理)

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是固定投资中的三大主要类别。今年,广州11区的固定投资目标总额在115亿元至2500亿元之间。工业重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和增城区都超过了千亿元。天河区、海珠区中心城区也提出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布局都市工业。

广州要完成今年GDP增长目标并非易事,工业投资成为“重头戏”。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施工进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2022年广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2.1%。但工业投资增势较好,较2021年增长了12.6%,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提高21.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

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披露,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与医药健康合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4%。

“在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叠加互联网、5G技术等的发展,智能制造将有较大发展空间。”刘金山表示,广东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且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对芯片有较大需求。疫情则加速了生物医药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该产业仍然是未来经济重要增长点。

长期以来,天河区是广州经济第一大区。第三产业对天河GDP的贡献占绝对主导地位。近两年,天河区也开始向第二产业寻求增长空间。该区“十四五”规划首次将现代都市工业列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卫星及应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都市消费工业、精密仪器等领域。官方还提出目标,到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9%。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达,从设计研发端到生产消费端有基础优势,有助于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发展,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上下游。

此前,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朱宏佳对南都记者指出,固定资产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但并非越多越好,当投资到达一定额度时,边际效益可能递减。各区固投切忌成为“锦标赛”,应当根据规划和重点发展的产业来投资。

汽车制造业是广州主导产业

对全市经济恢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汽车制造业是广州的主导产业,去年汽车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472亿元,整车年产量达313.68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2022年,广州汽车产业虽然一度遭遇零部件供应受阻问题,但在克服产业链堵点后加快补产、全力释放产能,对全市经济恢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广州市统计局方面称。

黄埔、南沙、花都、番禺是广州汽车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尤其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业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明显。而刺激汽车消费被认为是“稳增长”的抓手之一,促进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近年也在密集出台。

番禺区提出,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去年559亿元的基础上增长8%、达到600亿元以上的目标。番禺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915.13亿元,增长42.3%,总量占全区规上工业的38.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1.3倍。

官方数据披露,“十三五”期间,南沙的汽车制造业产值从2015年的844.7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329.89亿元,涨幅57.4%,年均增长9.5%。南沙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文静在该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要稳定汽车制造业发展基本盘,争取汽车制造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作为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花都今年经济目标的完成。花都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由东风日产龙头带动,集聚世界五百强零部件关联企业,汇聚智能创新企业。此前,花都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东风日产启辰20万辆新能源车制造项将于今年竣工投产,未来每年推出不少于2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刘金山表示,汽车制造预计仍是今年广州经济增长快速的产业。他表示,“汽车产业不仅仅局限于汽车制造,也在朝着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方向发力,需要相应的智能路网和设施相配套。”欧江波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近年来的新赛道,正处于快速膨胀和发展期。

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雷敏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介绍,要实施汽车产业“固链”行动,发挥广本、小鹏等链主作用,引导智慧车载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企业本地化生产,争取全年实现产值2200亿元。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各地市之间关联度高,各有分工和优势,广州强调“制造业立市”重在扬长避短。数名受访专家指出,本地优势是制造业基础深厚,拥有大量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资源,区位、交通等条件优越,与国内外市场商贸往来紧密。

采写:南都记者 梁思华 莫郅骅 夏嘉雯 王美苏 代国辉 张德威 郑雨楠 陈卓睿 蒋臻 实习生刘禹

统筹、制图:南都记者 黄姝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