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杀慎杀原则解析(慎一不二戒三杀)

少杀慎杀原则解析(慎一不二戒三杀)(1)

慎一,不二

明代王廷相有一次乘坐轿子进城,天刚下过雨,地上满是积水。

他留意到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轿夫因为疼惜自己的新鞋子,走路格外小心,避免踩到泥水。

进城后,泥泞更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

见新鞋子已经脏了,轿夫也就不再珍惜了,坦然行走在泥泞中。

王廷相由此感叹:做人也是这样啊,一旦失足,恐怕大多数人就此破罐子破摔,无所顾忌了。

不好的事做了第一次,也就难免第二次,第三次……最后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所以,最好从一开始就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让它发生第一次,这叫做“慎一”。

弄脏鞋虽然与第一次踩进泥水有关,但是彻底弄脏鞋的并非是第一次,而是由此不再爱惜,从而发生的若干个“二”次。

犯一次错是不好的,但更糟糕的是不思悔改,自甘沉沦,继续一次一次地错下去。

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

如果说“一”是突破性的改变,是质的飞跃,那么“二”才是真正的量变的突破,是毁灭性的行为。

所以,“慎一”固然重要,但是“不二”更不可忽视,更为难能可贵。

少杀慎杀原则解析(慎一不二戒三杀)(2)

戒三杀,得五福

在《孔子家语》一书中,孔子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正常的寿命巅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死于非命”,其中有三种自取灭亡的活法,即病杀、刑杀、兵杀这“三杀”。

1.病杀

起居时间不合适,饮食不节制,过于劳累或安逸,这样的人,疾病可以夺去他的性命。

病杀与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据科学统计,大约有70%-80%的人死于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台精密的机器,那么我们平时的使用、保养,就会直接影响到机器的使用寿命。

2.刑杀

喜欢使用暴力,对于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节制,贪求无厌;为满足贪欲,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刑罚可以夺去他的性命。

人不贪不暴,看淡放下,就可以避免飞来横祸。

3.兵杀

鲁莽好战,人少却去冒犯人多,自己弱小,却还要去轻慢强大;易怒而不慎重行事,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这样的人,刀兵战事可以夺去他的性命。

人不争不斗,谦和安分,就可以避免不测之祸。

少杀慎杀原则解析(慎一不二戒三杀)(3)

相对于“三杀”,古人认为幸福的人生是具有“五福”,戒除“三杀”,可得“五福”。

“五福”指的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是生命不夭而且足够长久。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在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

现实中,五福俱全是很少有的,有的人虽然长寿而没有富贵,有的人长命百岁而贫贱度日,有的人富贵而短命,有的人富贵而健康情况不佳,有的人为贫贱而烦恼,有的人虽然富贵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满足于过贫贱悠闲的生活,有的人贫贱而善终,有的人富贵长命而最后却遭横祸不得好死……

“五福”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

有着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

因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福要靠德来养,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随时布施行善,广积阴德,才可以培植其它“四福”,使之不断增长。

少杀慎杀原则解析(慎一不二戒三杀)(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