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玲范伟片段(曾跟林志玲床笫亲昵的油腻范伟)

文/马庆云

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让范伟老师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显然,这是本年度最令人期待的一部电影。它刚刚上映,我刚刚看完。想简单跟愿意阅读我文章的读者,聊几句这部影片。

先说范伟老师。

林志玲范伟片段(曾跟林志玲床笫亲昵的油腻范伟)(1)

《不成问题的问题》男一号,好像真不容易找演员,也就只有范伟老师能够演出那种蔫坏的感觉来。实际上,这个角色,和《一九四二》中范伟老师饰演的流动法庭的庭长,别无二致。他深谙在中国为人处世的一切道行,这类人,让人升不起憎恶来,因为你会发现,他其实就在你身边,而且,有可能还会时不时地以帮助你的姿态出现。

因为角色太熟悉,所以,很多人习以为常,根本演不出来。

这就是范伟老师的本事。把大伙生活中身边的角色呈现在舞台上,让你觉得,这不仅是像,而且,就是了!其实,范伟老师塑造的角色,从《耳朵大有福》里边的退休老职工,到《一九四二》里边为生存而给日本人做伙夫的角色,甚至于从《跟踪孔令学》里边的老师,到《道士下山》里边和林志玲亲亲我我的油腻中年男人,无疑不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角色,我们过分熟悉,就在身边。

成也范伟,败也范伟。

林志玲范伟片段(曾跟林志玲床笫亲昵的油腻范伟)(2)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在于展示,揭露,还是在于批判呢?我读老舍先生的原著小说,觉得是有批判的,这个男主人公的圆滑世故,老舍先生是一万个瞧不上的。他以极具素描的笔法简单勾勒,就把这个丁主任的社会面貌勾勒出来了。老舍先生笔下,是对这种老于世故给足了讽刺的。

但是,电影让范伟老师演出来之后,我们容易觉得这种老于世故的人,怎么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大哥呢,这么亲近,不忍心批判。所以,范伟老师其实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中,成了影片很大的一个问题。他以往塑造的角色,都有生活的迫不得已,都是倔强而可爱的生存者。可这次,范伟老师显然要塑造一个善于笑着搞斗争的丁主任形象,背地里,需要让影迷升起恨来,这样才能形成作品强有力的批判价值。

可是,我反正是恨不起这个角色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甚至于把他们当做了润滑剂,没有他们,时代好像没有办法更好的运转一样。甚至于,在我们的教育中,情不自禁地会表扬这种社会能力,把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往丁主任的性格上培养。

不是配角多努力,是配角真的戏太足。

林志玲范伟片段(曾跟林志玲床笫亲昵的油腻范伟)(3)

上海电影节的时候,电影频道的传媒大奖,给了《不成问题的问题》的配角一个最佳提名,张超同学自然很高兴,但是,他能拿到这个提名,并非他演的多好,而是剧本角色塑造的好,或者说,是剧本创作的好,戏捧人,给谁演估计都差不多。当然,那些小鲜肉除外。

张超饰演的秦妙斋,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中,起到了最大的讽刺作用。他代表着阿谀奉迎的某部分读书人的形象。这批次的人群,不仅没有骨气,而且善于做虚假的抨击,见死不救,见人下药,在主任和主任的斗争中,善于投靠阵营,不以道德法律和常识和判定标准,而以利益为行为准绳,而且一旦得势,特别会搞“打倒”谁谁谁的口号式宣传。

最近百年来,我们见惯了这批次的读书人。秦妙斋写大字报扬言打倒尤主任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想起一些历史过往来。而且,具备更大讽刺意味的,是秦妙斋被利用打倒尤主任之后,立马被丁主任清理掉了。而整部戏,对读书人的态度,就是讽刺吗?

尤主任,是整部戏的点睛之笔。

林志玲范伟片段(曾跟林志玲床笫亲昵的油腻范伟)(4)

在如是的局面下,真的想做事情,想帮助农场盈利的尤主任,真正的留洋知识分子,其实是百无一用的。他不会农场群众间的斗争方式,只会传播生产技术,免不得处处掣肘,最后被善于做人世斗争的丁主任清理掉。但他身上那股子要建设好农场的劲头儿,实际上让很多真正的知识分子受用。时代再不清明如抗战时期,照样有真正的知识分子前仆后继,中国不光有老于世故的丁主任,和投机取巧的秦妙斋,更有一心一意但没有方法的尤大兴。

尤大兴其实有创作者的自况。这是一种知识分子存在的力量感。大家都愿意让这么民族往更好出去,但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事阻碍。展现这些问题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许就有改变的可能。如果我们都做尤大兴,中国或许会有大兴盛的。但是,可怕的,就是我们对范伟老师饰演的丁主任角色,竟然升不起憎恶来。成了范伟,败也范伟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