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为何反对建造对撞机(对建造大对撞机投出)

杨振宁最伟大的成就当属和李政道博士首先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不仅是中国人首次荣膺诺贝尔奖,而且还是诺奖截止1966年前首次“未获诺奖提名"便荣膺诺奖者。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还是当年美籍知名学者访华第一人,为推动中美关系和中美科技文化事业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振宁为何反对建造对撞机(对建造大对撞机投出)(1)

我们先聊聊让杨振宁奠定江湖地位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这是相对于宇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而推论宇称守恒不成立。1928年美国物理学家理察·T·考克斯观察到β衰变中宇称的不守恒性。1956年6月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物理评论》上共同发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认为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内存在“不守恒”,θ和τ是两种完全相同的粒子。

杨振宁为何反对建造对撞机(对建造大对撞机投出)(2)

1957年1月,吴健雄与安布勒、海沃德、霍普斯等科学家从钴60的衰变的实验证实了上述推测。她用两套装置中的钴60互为镜像,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左旋,另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右旋,结果发现在极低温(绝对零度以上0.01K)下放射出来的电子数有很大差异,实验结果推翻了物理学上数十年不变的宇称守恒定律。这一实验现象被公布后,1957年10月,杨振宁和李政道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为何反对建造对撞机(对建造大对撞机投出)(3)

杨振宁在诺奖的获奖致辞中表示:“对称原理之一,即左右对称,是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观念。自然界是否具有这样一种对称性,过去的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然而,物理定律过去却一直显示出左右之间的完全对称性。”

杨振宁为何反对建造对撞机(对建造大对撞机投出)(4)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他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有突出成就,在物理学界影响力极大。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工作。并和李政道一起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合作。

杨振宁为何反对建造对撞机(对建造大对撞机投出)(5)

1966年后,杨振宁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办并主持了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1965年杨振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017年当选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共同创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1967年和1972年,杨振宁和罗德尼·巴克斯特分别创建了量子杨一巴克斯特方程,这也让量子可积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突出进展。尤其是弗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所建立的Yangian和量子群理论对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对称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杨振宁为何反对建造对撞机(对建造大对撞机投出)(6)

目前经过上述系统性发展,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模型、量子多体问题、量子可积模型和纽结理论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