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冰淇淋为什么深受百姓喜欢(哈尔滨又一个老字号)

雪莲冰淇淋为什么深受百姓喜欢(哈尔滨又一个老字号)(1)

南极冷饮厅,一代哈尔滨人的记忆,门脸前总是人来人往,柜台后的店员一边收着钱一边念叨着“冰砖两块”,到手的冰砖散发着丝丝寒气儿,蓝色的招牌如同不朽的青春无法褪色……11月5日,哈尔滨市南极冷饮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因多种原因,公司拟整体出售、股权转让变更。这个消息传出后,勾起了很多人关于南极冷饮厅的难忘回忆。

一段段关于“味道”的记忆

白色的雪糕箱子,里面铺着厚厚的棉被,冰棍、雪糕就被层层的包裹在其中,用简单的薄纸包着,便宜,好吃。对于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过来的哈尔滨人来说,“南极冷饮”可以说是生活里最难忘的味道之一。

今年67岁的市民王先生对本报记者说,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没有闲钱给孩子买冰棍,家里鼓励孩子卖废品。“我就盯着家里产生的废品,如废报纸和纸壳子,拿去卖钱。那时候废品最贵的是废铁,我出门四处寻摸废铁,希望能多卖几个钱。换了钱之后,我就乐颠颠地跑去买冰棍。那时候南极冷饮厅还不叫冷饮厅,只是冰棍厂,有人拿着冰棍暖瓶四处叫卖,这种冰棍暖瓶和普通暖瓶不一样的地方是,瓶口特别宽,能容纳人的手伸进去掏冰棍,冰棍放在这样的容器里,至少能保证大半天不化。”

王先生表示,有一种香蕉冰棍最好吃,还有奶油冰棍和咖啡冰棍。“我和别人口味不一样,我喜欢冰比较多的那种。那时候最贵的冰棍是红豆冰棍,就是冰棍堵头那里有一小块红豆冰,那家伙,谁要是能吃上红豆冰棍,老能显摆了。”的确,据说那时候,想要劝服一个孩子乖乖出门,只要跟他说去秋林,他就会立刻穿好衣服等在门口。而调皮的男孩会在家长终于松口说“等下去南极吃冷饮”后,“嗖”地一声提前跑去门口等,惹得家长满街乱找。

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南极冷饮厅自主研制了高中低档冰点、冰棍、冰糕等20余种产品,包括鲜奶朗姆冰点、蓝莓冰点、奶酪冰棍、榴莲冰棍、酸奶冰棍、朗姆冰糕、蓝莓冰糕、原味冰糕……品味之多,味道之美,想想就令人感到回味无穷。

对于许多70后80后来说,南极冷饮厅承载着许多儿时的回忆。“当年能坐在南极冷饮厅里就算是比较高端的享受了,里面的东西口味多,但东西有点贵。即使贵,多数时间还是找不到空闲的座位。”出生于1978年的张莉告诉记者,当年在南极冷饮厅里排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为了同学聚会,她会一大早就去店里“占座”,因为一到中午,店里必然爆满。

面对南极冷饮厅的挂牌出售,许多市民表示难忘与遗憾。1975年出生的孙青说:“还是很怀念小时候,考试得高分时,和妈妈撒娇买南极冰棍的场景……”1981年出生的吴哲说:“那是一个纸盒,纸盒里有个透明纸包装的冰砖,上面只有南极冰糕四个大字,吃起来黏黏糯糯,奶油味十足,是小时候最大的美味。”

雪莲冰淇淋为什么深受百姓喜欢(哈尔滨又一个老字号)(2)

1990年出生的黎刚说:“最爱三色冰砖,左边巧克力,中间奶油,右边冰糕,是当时特别火的产品。妈妈怕我受凉,控制我,每天只让我吃一口,好怀念。”当时南极冷饮厅最大的特色是种类多,样式新,前店后厂,后面就能加工,不少哈尔滨老市民过生日,还回去订制一个冰点蛋糕,趁凉赶紧吃,与众不同。

2000年来哈尔滨上大学的市民小雪则被从小在哈尔滨长大的男朋友邀请到南极冷饮厅约会,当时觉得这个冷饮厅好大啊,那么多张桌子坐满了人,柜台里摆满了各种冷饮、酸奶炸串。吃一口冰点,嘴角却一直往外冒冷气,冻得嘶嘶哈哈地。

据考证,冷饮厅是爱吃雪糕冰棍的黑龙江人的首创,在没有星巴克的年月里,冷饮厅成了无数龙江男女的相亲场所。两人见面点上一碗酸奶,用冰棍一起沾着吃,窗外冰天雪地,零下三十几度痛快吃冰,那叫一个爽。你别管相亲结果行不行,这气氛当时就打开了。

有人回忆说,对于南极冷饮厅,那不仅仅是小时候的味道,更像是一种妈妈的味道、亲情的味道、友谊的味道、爱情的味道。南极冷饮厅2014年离开了南岗,搬到了中央大街。有人感慨地说,逛完秋林只能去奋斗副食走走逛逛,没有了电烤串,没有了蜜豆冰糕,没有了南极冷饮厅,在秋林逗留的时间似乎都减半了。

南极冷饮厅辉煌的历史

1946年南极冰棍厂成立,位于南岗区建设街附近、现在的松雷商厦旁边,最初由十几个车间工人组成。建厂初期,冰棍、冰糕是冷饮厅的主打产品,一直到1970年后,才增添了冰激凌、雪糕、冰砖等品种。1987年南极冰棍厂设立对外经营场所,更名为南极冷饮厅,后改建成可以坐在大厅里吃冷饮,改变了过去消费者站在街上吃冰棍的历史。

南极冷饮厅研发了“冰点”,也称“冰点心”,由冷冻制品作为蛋糕坯,上饰奶油花,兼有冰激凌、雪糕及西式糕点三种食品的特点。产品上市后,成为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1988年,南极的冰糕种类有菠萝、芝麻、葡萄、桃子、山楂、桔子、果酱、梨等各种口味。冰点的种类也各有不同,价格低的有熊猫小冰点和三色冰砖,价格贵些的有5元-50元不等的多种造型的选择。2011年,南极冷饮厅获商务部批准的“中华老字号”称号。

根据《精彩的弄潮儿——哈尔滨市南极冷饮厅久盛不衰探源》一文的描述,当年南极冷饮厅鼎盛时期曾是黑龙江冷营业利税10强第一名,全国投入产出300强企业。南极冷饮厅始终立足靠自身实力求发展,不贪大求洋,不跟风,在已有冷饮、热饮和烧烤的基础上,借鉴鲜奶蛋糕的做法,研制出高档的鲜奶冰点、果仁熊猫冰点、果酱夹心小冰点、巧克力、可可芝麻冰棍。

南极冷饮厅引进了北京凉皮、汉堡包、保持原有烤羊肉串、火腿肠的同时,又增添了烤鱿鱼、炸薯条、炸牛肉串、炸鸡制品等。仅炸牛肉串一项日增加销售额千元以上,形成了以冷、热饮为主,多种风味并存的南极特色经营格局。

南极冷饮厅还曾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拓展经营,促进国有资产增值,将冷饮厅靠建设街市场一侧扒开3个大窗户,建起9个商亭,招商引资,每年收租金20多万元。还曾在太平区民主村买了一块地建立鸡鱼养殖场,鸡蛋做生产原料,产鱼2万多斤,既可以出售又为职工谋福利。

可惜的是,2014年南极冷饮厅搬离现址,到了中央大街,虽然从繁华的秋林商圈混进了百年大街商圈,但是它却渐渐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繁华不在,直到今天。

雪莲冰淇淋为什么深受百姓喜欢(哈尔滨又一个老字号)(3)

东北人对冷饮深厚的感情

其实,人们对南极冷饮厅的回忆里,还充满着东北人对冷饮的深厚情感。在很多外地人看来,很难理解地处东北最北的哈尔滨人为何对冰淇淋、冰点的喜爱如此执著。即使在极度严寒的“三九天”,大街上也不乏见到大口嚼着冰棍的匆匆路人,还有人冬泳完了吃雪糕。

本报记者了解到,哈尔滨人喜欢吃冷饮,或许是受到早期侨民文化的影响。早在1930年,哈尔滨便有冷饮厂开始生产冰棍,1947年达到50家、日产量140万支。1956年,冰棍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在香坊、动力、太平、平房建厂。1974年,日产量上升至180万支。在中国,哈尔滨也是最早引入西式冷饮的城市之一。

建国后,哈尔滨有五大冷饮厅:道外的合发祥、老鼎丰,道里的源茂、马迭尔,南岗的南极。哈尔滨很多老市民都忘不了小时候大街上的叫卖声:香坊冰棍、马迭尔冰棍、菠萝、山楂、麻酱冰棍;忘不了每个夏天的傍晚,街口提着两桶冰糕的大娘是;忘不了儿童公园、动物园门口从暖壶里顺出来的冰棍。

哈尔滨人对冷饮制品称呼的一个习惯不仅区别于东北其他城市,也跟国内大多数城市相异。对于袋状的冷饮制品,哈尔滨人习惯称之为冰淇淋、冰激凌、冰棍,而不是雪糕;对于桶装的、需用勺打出的冷饮制品,习惯称之为冰糕;最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哈尔滨冷饮界的“高富帅”——冰点。冰点区别于冰糕,在于它不仅上层有奶油,下层也多为三色或者两色冰坯,是一种做法考究、工艺复杂、口味独特的冰点心。分大中小型号,大号的冰点可以作为生日蛋糕使用。

南极冷饮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售的冰点,用一种粉色盒子称装,一勺下去,舀起一大块吸入嘴中,先感受细腻的奶油、再搭配凉丝丝的冰糕,奶油里的草莓果酱又平添几番风味,那感觉简直是难以言表。当年几乎在黑龙江省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自制的土产冰棍,与南方城市相比,黑龙江,才是真正的雪糕天堂。

老字号的衰落

南极冷饮厅一直活在哈尔滨人的记忆里,却没有在如今的冷饮市场里再一次火起来。尤其离开了南岗的老地址,搬迁到游客众多的中央大街后,南极冷饮厅反倒备受冷落,在与马迭尔冰棍的拉锯战中不断衰落。

在中央大街这条百年老街上,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识得马迭尔冰棍,识得华梅冰棍,却未必知道哈尔滨人童年里声名显赫的南极冷饮厅。更何况,南极冷饮厅的另一大招牌——电烤串,重新开业后不久便被搁置。

面对实体店顾客群体的转变,南极冷饮厅虽顺应潮流地进行了“美团”“饿了么”平台的外卖配送,但在线上平台上,越来越多的选择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而南极冷饮厅的品牌营销以及产品包装却没能实现新的突破……73年,事已至此。

显然,要想跟上当下的创新节奏,老字号多少有些后劲不足。对于众多消费实力雄厚的年轻人来说,老字号是陌生的,大家要追的潮流太多,变得太快,老字号品牌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掉队。如今,南极冷饮厅即将易主,国营老店能否迎来新生与改变,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仍满怀期待。

本报记者 毕嘉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