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术黄指谁(黄大将四十不惑)

作者:相忘于江湖

提到开国大将,自然少不了“战神”粟裕和危难时刻雪中送炭的徐海东。

在粟裕和徐海东后面,排在开国大将第三位的,既不是传奇色彩浓厚的陈赓,也不是资历甚老、享有元帅待遇的张云逸,更不是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王树声,而是戴着眼镜的黄克诚。

开国十大将,张云逸年龄最大,授衔时63岁;徐海东次之,授衔时55岁;黄克诚第三大,授衔时53岁。黄克诚比陈赓和萧劲光大1岁,比第一大将粟裕还大5岁。

黄老之术黄指谁(黄大将四十不惑)(1)

北伐时期,黄克诚是第8军团指导员,井冈山时期是红4军12师35团团长。苏区时期,任师政委、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第5纵队司令员、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解放时期,任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第二纵队政委。

三大战役以后,黄克诚被主席点将出任天津书记、湖南书记、副总长兼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为抗美援朝保驾护航。后来任总长、山西副省长等职。

黄克诚堪称全才,不要说在开国大将、上将中罕有,就是元帅中也少见。

四十不惑就被尊称“黄老”的黄大将,最大标签还是“敢说”。

小时候靠亲属接济读了8年私塾,上过高小和衡阳省立第三师范的黄克诚,带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片,看起来斯斯文文、满身学生气。可是一上战场就冲锋在前,而且看见不合理的事情就敢说话。

豪气如主席、刘邓等人也不过三起三落,黄克诚“九起九落”都有哪些?

黄老之术黄指谁(黄大将四十不惑)(2)

李天佑(右一)、黄克诚(右二)

第一次被降职,是1928年1月湘南暴动以后,黄克诚任永兴警卫团政委。

朱老总、陈毅、王尔琢等人领导的湘南暴动,有超过万余名农军群起响应。但是,当时的湘南特委受到错误思想影响,要求起义军大烧大杀。坚决反对并拒绝执行的黄克诚,多次被批评最后被撤职。

第二次被降职,是攻打大城市长沙时,黄克诚任红5军支队政委。

第一次被撤职后不久,红军发展迅速急缺干部,黄克诚被重新启用。

1930年初,黄克诚已是彭德怀红5军的支队政委,此时,头脑发热的上级又命令红5军执行“大城市中心论”攻打长沙。在当时,脑袋清醒的除了主席,还有一个黄克诚。

可是,黄克诚没有主席那样的威望,一言不合又被撤了职。红5军军长彭总眼看爱将频频栽跟头,当面批评他“拿鸡蛋往石头上撞”,黄克诚不服气“长着一张嘴不就是说话的吗”。

黄老之术黄指谁(黄大将四十不惑)(3)

黄克诚(右三)

第三次降职,是1931年9月红三军团3师政委任上。

当时,黄克诚是红3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可巧的是,当时正赶上根据地错误搞整肃,很多指战员都被扣上帽子,遭到逮捕、刑讯逼供和杀害。

面对上级送来要求红3师立即抓捕的“名单”,一向认真的黄克诚发现,名单大多数是红3师的战斗骨干,于是暗中将他们藏到山上。结果,黄克诚被人检举遭到逮捕,幸亏彭总力保。

尽管黄克诚保住一命,但直接被降职为红三军团的秘书。

第四次被降职,是在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任上。

第三次被降职后不久,第三次反围剿红军将领牺牲很大,黄克诚又在彭总力荐下出任红三军团1师政委,1932年初调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1932年7月,黄克诚重回红3师任政委。

所有人都认为,三十而立的黄克诚经历了多次磨难,一定会变得谨小慎微。

可是3个月以后,面对上级要求攻打大城市的陈词滥调,黄克诚毫不犹豫站出来反对。在围攻赣州久攻不克、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黄克诚果断率部突围,以自己的抗命避免了红3师全军覆灭。

结果,黄克诚在广昌被批判,由于“态度极差”被降为宣传部部长、营政委。

黄老之术黄指谁(黄大将四十不惑)(4)

雕塑:广昌路上

第五次起落,是在长征途中因为提合理化建议被降职。

1933年4月,黄克诚在彭总力荐下出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黄克诚多次对博古和李德的瞎指挥向上级提出不同看法,要求主席出来指挥红军,但都被否决。

不仅如此,黄克诚还因为反对上级的意见,再一次被降职。

第六次起落,是在四渡赤水期间,黄克诚反对强攻和无谓牺牲被降职。

长征途中,红军由于减员严重在云南扎西进行了大规模缩编,黄克诚改任红10团政委。团长张宗逊在一次强攻中负伤,黄克诚向上级建议改变打法,结果被批“悲观失望”下放部队反省。

后来,还是黄克诚多次申请,才在会理会议以后被任命为侦察科长。

第七次起落,是在俄界会议后,黄克诚因为“爱发牢骚”而被降职。

红军到达西昌后,黄克诚迎来一个戏剧性转折,教导营营长彭绍辉出任侦察科长,黄克诚则到了教导营担任政委。黄克诚依然不改本色,看到不合理的事情就要说一说,也因为“爱讲怪话”和“爱发牢骚”再次被降职,调任军事裁判所所长,直到陕北才迎来转机。

黄老之术黄指谁(黄大将四十不惑)(5)

抗战时期的黄克诚

第八次起落,是抗战时期在华中和新四军书记胡服发生争执。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黄克诚出任卫生部部长、红一军团4师政委、红军总政组织部长,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红军改编后,黄克诚出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搭档旅长徐海东。

1940年8月,黄克诚带领第5纵队南下豫皖苏。黄桥战役后,新四军决定发起曹甸战役,黄克诚反对,被书记胡服批评“保守”。结果,曹甸战役遭到失利,黄克诚因为“作战消极、不服从指挥、机械保存实力”,被军长陈毅和书记胡服认为“不适合带兵打仗”。

最终,延安同意陈毅兼第5纵队司令员,黄克诚只保留政委职位。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黄克诚任3师师长兼政委,实际上官复原职。

第九次起落,也是黄克诚一生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那就是在庐山。

由于在庐山支持彭总,黄克诚被谭老板批评“吃了狗肉,发热了”,就连一向信任黄克诚的主席也说他和彭是“父子关系”,对彭总唯命是从。

黄老之术黄指谁(黄大将四十不惑)(6)

总长黄克诚

在会上,黄克诚被罗列了“九大罪”,会后被撤销一切职务。幸运的是,彭德怀、周小舟、张闻天先后去世,而倔强的黄克诚在逆境中顽强地活了下来,时隔18年后重新出来工作。

尽管一生九起九落,晚年的黄克诚大将依然不改本色。

尤其是在评价主席和林总的问题上,黄克诚依然敢说话:主席就是主席,绝对不能称呼“同志”,至少在黄克诚这一代人感情上就不能接受。而对于战争年代屡立战功的林总,黄克诚也给予尊重,认为林总有过但也有战功,如果一无是处怎么能评上开国元帅?

黄老之术黄指谁(黄大将四十不惑)(7)

晚年黄克诚

黄克诚晚年病重期间,一直拒绝再做治疗,也一直拒绝使用药物。

1986年12月28日,继战将韩先楚、“军神”刘伯承、“参座”叶剑英之后,开国大将黄克诚也因病逝世。在黄克诚的影响下,他的后人一直遵循他的遗训,自力更生,不接受特殊照顾。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开国大将黄克诚,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