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每日分享100例(家庭教育教子有方小学版)

大量的案例表明,“问题孩子”的背后基本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一对“问题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父母光有期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学习让自己拥有育人的智慧、“科学带娃”的技能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最终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家庭教育每日分享100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100例(家庭教育教子有方小学版)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100例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所有父母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期待,期待孩子健康成长;也对自己充满了期待,期待自己成为一位好爸爸或好妈妈。但是,当父母以实际行动陪伴孩子成长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父母在不经意间已经违背了自己的育儿初心,对孩子的期待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低。

大量的案例表明,“问题孩子”的背后基本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一对“问题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父母光有期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学习让自己拥有育人的智慧、“科学带娃”的技能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最终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

案例阅读

冰冰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冰冰的父母心中欢喜。他们想着,这下好了,孩子没有家庭作业,他们下班回家就轻松多了。谁知,开学刚两个星期,班级群里就收到一条班主任李老师发的信息:“今天的自主学习任务有以下几项:1.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课外书30分钟;2.巩固握笔写字的正确姿势;3.10分钟口算游戏;4.整理明天的课本和学习用品。”冰冰的妈妈第一反应就是,都“双减”了,怎么学校还布置作业呀,这不是违规操作吗?她立马给老师发信息,准备跟李老师理论一番。

相比之下,同班的希希的妈妈就淡定很多,看到信息后转头就对希希说:“宝贝,以后有什么作业,我都会第一时间转发给爷爷奶奶,回家就让他们辅导你写作业,知道了吗?”希希的爷爷奶奶都是服装厂的退休工人,文化水平有限,但想到子女工作那么忙,又这般信任自己,况且一年级的知识应该也不难,就欣然答应了。

问题分析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学校都在认真贯彻落实。显然,冰冰父母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够全面。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其目的是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家长的育儿责任。冰冰妈妈出现的问题是分不清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主体的教育功能。学校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但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家庭的责任。班主任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主要是请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有助于孩子长远与全面发展,并未违反“双减”政策的规定。此外,冰冰妈妈显然没有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成长规律。对小学生的教育,习惯的培养比分数更重要。

案例中希希妈妈的做法可谓当前普遍现象的代表。由于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父母将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祖辈照顾。不可否认,这样的家庭相当多。但是,希希妈妈理所当然地将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爷爷奶奶的做法明显不对,也会影响到亲子关系。要知道,父母的陪伴是有黄金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阶段,是孩子对父母依赖性最强的时候。所以,请父母无论多么忙,都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就很难补救。

再看心理学界对隔代教育的评价:隔代教育中,祖辈容易出现补偿心理,在照顾和教育孙辈的过程中会放低要求,包容过度,甚至溺爱孩子。其实,对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很多父母不是不知道,但为什么还要继续呢?有人一语中的,都是“以为”惹的祸。多数父母因为第一次做父母,没有育儿经验,又不肯下功夫去学习,以为教育可以走捷径;有的父母以为带孩子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谓的学习就是问题出现了才去学习,问题解决了就不用再学,抑或是蜻蜓点水式学习;有的父母以为孩子小,不用太认真;有的父母以为树大自然直;更有父母以为自己的长辈是万能的;等等。殊不知,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且需要科学付出的工程,是需要父母用心学、精心教、慧心育、耐心陪和爱心做的学与教的过程,缺一不可。

父母锦囊

成长原理

  • 父母勇于担责,打造好第一课堂

联合国于1993年宣布,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国际家庭日的倡导,旨在强调家庭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彰显了家庭的独特功能。

家庭不仅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一个人最早接触、最基本、最普通、最持续、最亲密、人数少但影响最深远、最具韧性和适应性的社会团体,其教育的特殊功能是不可替代的。父母要勇于担责,积极打造好家庭这个第一课堂。

作为第一课堂的家庭既要呈现健康的元素,也要充满学习的氛围。为孩子用心打造一个既有和谐温馨氛围又具备健康功能的学习型家庭,是父母的责任,也是让父母自身得到学习和成长的宝贵机会。

健康的家庭并非唾手可得,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学习和努力才能营造出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可知孩子对家的需求并不复杂,但家长做起来却不简单。孩子需要一个安全的家,家中的摆设是安全的,环境是温馨的;他们需要家庭成员能够无条件地爱与接纳自己,需要温暖的关怀和温柔的关爱,需要精心陪伴和包容,需要理解与呵护等。总之,家庭中的友好互动氛围,彼此照顾、彼此支持,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拥有安全感。在此基础上,父母可以通过营造家庭学习氛围,改变家庭成员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双减”政策出台后,有老师反映,孩子的差距明显拉开了,原因首先是家庭这片土壤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存在不同。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习惯,都跟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有关。因此,建议各位父母:未来,如果再遇到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成绩下降或者不爱学习等情况时,先不要急着去批评、指责孩子,更不要埋怨老师,而是应该静心坐下来,认真剖析一下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这一重要环节有没有出现问题。

  • 父母勤于学习,做好第一任老师

实话说,现在的父母不易做,如果不勤于学习,根本没有办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育儿的学习,父母还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和讲究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学习方式。否则,漫无目的地学习只会让父母陷入焦虑的状态。

那么,父母如何让自己的学习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首先,要从“头”开始,思想意识的改变非常重要。在“依法带娃”的今天,育儿已经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担当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要求父母崇尚科学,依据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顺其性、顺其然而教,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拔苗助长。其次,要知道小学教育是在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因此,父母更要重视系统化的学习。系统化学习的最大好处是孩子不痛苦,父母不迷茫。系统化学习让父母明白,教育不是独立的,是环环相扣的。父母要学会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点燃其学习热情再去引导他们爱学习、学会学习。教育的顺序正确了,专业化学习才能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专业化学习包罗万象,有孩子的实际问题,如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正确培养,以及人格品德、身心健康、饮食卫生、人际关系、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等内容;有关乎父母自身成长的内容;也有如何营造好家庭、好家风的内容。总之,新时代的父母,唯有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才能减少亡羊补牢的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学习,能更新父母的育儿理念,育儿须先正己。父母领会育儿先“悟道”再“谋术”的道理,才能深刻理解“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含义,找到让自己为之努力学习的动力。主动学跟被动学最大的差别是学了之后的改变,悟到了育儿之道的父母在学习之后才会有践行的表现,才能在反复的践行中寻求到“谋术”的技巧,也就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德庆县妇联编辑发布

来源:南方传媒、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省学习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