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

引言

前日下午3点传来了杭州10岁失联女童章子欣终究走了的消息,浮尸大海,顿时让人心绪黯然。

带走她的两位租客业已自杀身亡,子欣死亡真因恐怕也只能永远是迷,埋葬于人性的幽暗之中。

周末在家重新看了香港电影警匪片巅峰之作《无间道》全三部,看到里面黑社会成员的人性与处事原则,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只相信,只有死人才会永远是好人。

这是他们邪恶世界所信赖的存在哲学:赢的活着,输的会死

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他们存在的黑道,每天都是以伤害别人来攫取利益,以致他们的活着,就是对别人的必然伤害。

因此,只要发现背叛或者与自己的利益发生致命冲突,那等待对手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在《无间道》黑社会的世界中,从老大到街头小混混,大家也都深谙一个道理,“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1)

不得不赞誉编剧,像得了人世的精髓,将人活得如鲁迅一般明白示下。

鲁迅1936年10月20日天津《大公报》上发布的别样的遗嘱第七条,明明白白写着,“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无间道》里的每个人,不管正邪,都在寻找着对手的软肋,以期一击必中,也在处心积虑防备着对手的报复,免得一个疏忽就横尸街头。

01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2)

譬如在《无间道2》中,陈冠希饰演的青年刘建明深爱着韩琛的老婆MARY(刘嘉玲饰),受她命令独自去暗杀了韩琛当时的黑社会老大倪坤。

后来,当韩琛被倪坤的儿子倪永孝追杀,在泰国出事后,救了MARY一命的刘建明在躲避的乡间安全屋里,鼓起勇气向她表露了爱意,问她有没有考虑过让他照顾一生。

却被MARY连扇了几耳光,告诫他“我是你老大的女人”,并且声称不要再见到他。

那几耳光,像夏日灼灼的冰雨一样打醒了刘建明的痴情。

这让刘建明顿时心灰意冷,杀心顿起。

他深怕MARY告诉韩琛自己是杀死倪坤的执行者,一旦韩琛甩包,将他供出给倪坤的儿子倪永孝,必然引来杀身之祸。

他明白,在黑道上,只有死人才会永远是好人。尽管她是自己曾经内心深处最为心爱的女人。

当MARY离开乡间那间安全屋,准备只身去香港启德机场飞往泰国寻找丈夫韩琛,刘建明立即转身将此消息告密给了倪坤的儿子倪永孝。

导致MARY在机场进口被阿孝手下直接撞死。在被害之前,他给了MARY机会,遵守“我一定会救你”的诺言,但是MARY没有接他在车道对面车里打给的电话。

她不知道,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无意间违反了黑道的处事法则,尽管她是老大的女人,是刘建明一直仰慕悉心爱护的女神,在你死我活的世界里,也照样只能死。

刘建明静静地目睹着MARY整个被杀过程,然后驾车悄然离开。而杀死倪坤的秘密从此只有他刘建明自己知道。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3)

这还不算,《无间道1》中,刘建明为了帮韩琛找出黄警司埋设在他身边的内鬼,向韩琛提供知悉的卧底的位置。

不料当时的卧底陈永仁正和黄警司接头,仓皇之中,陈永仁逃脱,一直扶韩琛上位的黄志诚黄警司,被韩琛的手下暴打十分钟致死。

尽管黄志诚和韩琛曾经是称兄道弟的朋友,尽管韩琛曾经在黄警司的眼里“看起来像个人”,很多年黄警司一直是韩琛背后的靠山,让他免于吃牢饭。

但在黑道的世界里,只有死人才会是永远的好人,谁也不能违背这样的法则。

然后黄警司的尸体被从楼顶像水滴一样被扔了下来,砸在街头的车身上,鲜血四溅。

这也直接打破了警察和黑社会的平衡。

由于私自派人跟踪黄警司导致其被杀,刘德华饰演的中年刘建明成了众矢之的,他必须给手下们一个交代,站出来替黄警司讨回公道。

同时,刘建明也知道,韩琛已经保不住了,按照黑道的一贯原则,只有死人才会永远是好人,他必须在其他警察抓到他之前,杀了韩琛灭口,以免他卧底的身份暴露。

于是,韩琛及其手下被刘建明精心设计,掉入警察围捕的陷阱中。

在无人的停车场,面对仓皇逃跑两手空空的韩琛,刘建明不给韩琛一句说话的机会,对准额头,直接一枪爆头。

韩琛曾经是刘建明的大哥,但是,他忘了此时"一直忠心耿耿"的小弟刘建明已经自身难保,在你死我活的世界里,只有你死,才能他活。

“这是你选的”,刘建明杀了韩琛之后,站在尸体面前,淡定地如此说。

而《无间道2》中,黄志诚警司跟当初还是倪家圈养的打手韩琛说,他很后悔,曾经自己是新丁,出警的时候师兄叫开枪不敢开,以致师兄当场被杀,噗通一声倒在自己身前。

后来,他用枪将六发子弹全打到了歹徒身上,但没打死。以致那歹徒从监狱出来之后依旧活蹦乱跳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黄警司不无感慨地对韩琛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世界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他后来也学会了用黑道的套路和处事哲学,游离出万事都需要证据的警察执法程序和罪犯需要法院审判方能定罪的既定规则,与韩琛的老婆MARY合计,让刘建明直接去杀了倪坤,只有死人才会永远是好人。

事情败露之后,这也使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知道自己犯了法,警察不应该是这样执法的。

但警察兄弟选择了站在他一边,知他背后的付出;当面对复仇的倪永孝持枪顶着韩琛的脑袋,重新上岗的黄警司再度选择了黑道的手法。

当着陈永仁的面一枪爆头击毙他的黑社会哥哥倪永孝,救下了韩琛,从而让韩琛开启了黑社会大哥之路。

到了《无间道3:终极无间》里,陈永仁被老大韩琛出卖,和大陆卧底警察沈澄在船上开枪对射,射的都是对方的手脚,并非直接爆头,目的只是让对手失去反抗力而已。

这让杨锦荣和沈澄一下子明悉,陈永仁不是韩琛的人,是在黑社会中安插的卧底警察。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4)

因为职业警察在非必要情况下,是不会直接开枪杀人的,他们没有生杀大权。他们需要留下罪犯的生命,接受法院有罪或无罪的最终审判。

不同的是,黑社会的职业杀手,尤其得意马仔,流行的手法就是一枪命中门额,直接爆头。

这使得三人不打不相识,决意一同联手摧毁韩琛的黑社会帝国。

在影片最后,陈永仁确认刘建明就是韩琛安插在警察署的内鬼,是他导致黄志诚黄警司被打丧命。

一心要讨回公道的他,在楼顶拿着枪抵住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的后腰,并未为了恢复自己的身份和为黄警司报仇直接开枪,而是依旧按照“我其实是个警察”的人设基因,用手铐将刘建明铐住,以期让法院去审判定罪。

他这一警察的职业举动,却给他带来致命的打击。

韩琛安排在警署的另一名卧底阿B,为了救刘建明,这个时候突然现身。

三人对峙之下,在陈永仁亦步亦趋押送刘建明到电梯的过程中,好人在黑社会面前,亦是坏人,只有死人才会是永远的好人,阿B趁其不备一枪爆头,用黑社会的职业手法将陈永仁杀死在电梯里。

他以为,从此在警界里,便不会有人知道他和刘建明二人曾是韩琛派到警察的黑社会卧底。

正在他自认为万事大吉的时候,反转的是,已经除掉了韩琛的刘建明,害怕自己身份暴露,在电梯里,果断将阿B也一枪击毙。当上警官头头的他自然不会忘了黑道的存在哲学,只有死人才会是永远的好人。

这个时候的刘建明,知悉自己底细的人都已身亡,似乎再也无人知晓曾经犯下的罪行。从而似乎也洗白了自己的身份,可以永久的做与韩琛老婆同名的未婚妻MARY眼中的好人,高枕无忧的做个好警察。

但是未曾想到,保安部的杨锦荣和大陆警察卧底沈澄盯上了他;在罪恶感和黑白身份的混淆之中,他自己得了人格分裂的精分症,面对心理医生李的催眠,他无意吐露埋藏在心底苦不堪言的秘密,告知了自己是黑社会老大韩琛安插在警界中的内鬼。

不可否认,在内心里和现实中,他一直想做个好人,做个好警察,但他无法摆脱自己黑社会的身份和事实。

当面对保安部头头杨锦荣咄咄逼人的内鬼调查,刘建明只好先下手为强,率领手下拿着录制的录音带去找杨锦荣,决意除掉杨锦荣。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反而听到的是卧底陈永强录制的他与韩琛接头对话。

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分裂到连自己都察觉不到自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他自己极度憎恨和否认那个干尽伤天害理事情的黑社会身份的刘建明。

但保护自己的卧底身份不见光,依旧是他“想做个好人”好好活下去的潜意识和现实保护膜。

以致当黑社会卧底的身份一下子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恼羞成怒的“警官”刘建明高喊着“我只不过想做个好人,为什么不给我机会。”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5)

并用早年在黑社会练就的枪法,一枪爆头,杀了追查到他身份的杨锦荣。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6)

这无疑证明了他就是黑社会老大韩琛安排在警署的最大内鬼,被一旁的卧底警察沈澄连环开枪击伤——按照警察的做法,要留下着他的命等候法律的制裁。

02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7)

《无间道》三部曲,都在不断演绎现代商业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简易常见的道理——当你不知道别人身份和底细的时候,不要轻言相信一个人。

不管他告诉你或别人告诉你,或者你一时所见他职业多高,身份多尊,人有多善,财力多大,一定要观其言,察其行,路遥才知马力。

一旦轻易相信,或者自来熟,那就是离钱色被骗甚至是死不远了。

而子欣的一家人,不就是因为轻易相信人,让一个有着“好好学习,未来当画家”年仅10岁的可爱小女孩从此在人世消失了。

我们不少网友都在事后评判他们一家老人太可恨了,实在太傻了,怎么就这样轻易让陌生人带走孩子。

实质上,在存心欺骗他们的骗子面前,很少有真正的聪明者。

因为聪明伪善又极其凶残的凶徒最难对付,就像曾志伟饰演的韩琛说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对你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想杀了你”。

他遇到过,就是他曾经的老大倪永孝——但也被他反算计,“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让黄警司一枪毙命。

我也遇到过打着老乡旗号和朋友名义,以合作生意的噱头向我要跑路费,给了3000元后便各种搪塞,譬如认识某某省市人物,知悉某某部委领导,开了六七家公司等等,后来底细暴露,只是一个到处向人借钱骗取生活费的骗子罢了。

回顾整个过程,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选择了情义、善意与相信。这是我们个人的良好品性,但却是骗子们得以欺骗我们的软肋。

就如不少人认为的,在子欣遇害这个骗局当中,在孩子爷爷奶奶面前,租客不是用这种带走孩子的套路,就会想出另外的套路来。

“自古深情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在骗子世界所存在的逻辑里,所有的骗术,最终是要不择手段赢下这场骗局。

租客中的谢某芳,连自己的亲兄妹都不放过,骗了几十万逃之夭夭,使得兄妹不再相认,连死时都没人来领尸送葬。

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悲哀。

更别说他们这对租客,在这之前,早就做好准备,已经不想活了。

对于隐瞒自己身份和底细的骗子已经防不胜防,更别说决意自杀的凶徒,是很难在日常接触中发觉他们隐藏在背后的复杂的真实面目——除非发明一种智能工具钻进他们心眼的细胞里,读取他们脑海中的信息。

毕竟对于决意要死的人,是谁也拦不住的——没有人会意想到身边生龙活虎的人会自个不想活了。

在所有人惯常的认知逻辑里,日常遭遇意外是情不得已, 何况贪生怕死是人无法摆脱的劣根性,自我决绝的人实在太罕见。

只是,他们的死,不仅自己要死,还要拉上一个10岁留守在家的女童,一个涉世不深爱笑的纯真善良的孩子。

03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8)

回到影片中刘建明的问题,在现实社会里,做个堂堂正正的好人真的难吗?

在《无间道》系列里,不管是警方在黑社会的卧底陈永仁,还是黑社会老大韩琛一早在警校便安插的卧底刘建明,他们都想要堂堂正正做个好警察,做个遵守社会公序良俗的好人,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

黑社会的家族背景和身份,是他们生命中的基因,也是他们无法堂堂正正做个好人的根源。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胡军饰演的陆启军在公交上对着暗自接头的黄警司和卧底陈永仁一句简单的设问,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警觉。

身份和处境的限制,会让人情非得已,做出情非得已的事来——谁也无法意料会遇到什么,结局会是什么。

尤其踏上黑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少不了手上沾满罪恶腥臊。

更别说一旦身份暴露,面对他们的将是被自己人或仇家无穷的追杀,直至死亡。

常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只有死亡才会将秘密封存,才不会祸害到利益攸关的他人。也就是必须遵循着黑道的生存哲学,只有死人才会是永远的好人,活着,就是对别人的伤害。

联系当前我们当前国家的反腐和反黑斗争,为何涉案的那么多位高权重或身缠万贯的人选择轻生?

运用影片中的黑道生存哲学,犯下重案的人,他们知道,如果不死,把秘密埋葬在人性的幽暗里,他们的家人或许就会从此遭殃。

就如当刘建明面对在调查内鬼的杨锦荣的警告“你要小心点”时反驳说,“我是好人,我为什么要小心。”

他忘了,隐瞒得再好的身份和面目,终究会有暴露的一天,因为时间才是最终的法官:

谁也逃不开时间的审判。

正如两位卧底刘建明和陈永仁在影片中不断循环听的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里的歌声,往事总会浮现,总会扣动你的心扉: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记忆中那欢乐的情景

慢慢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那缓缓飘落的小雨

不停地打在我窗

只有那沉默无语的我

不时地回想过去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记忆中那欢乐的情景

慢慢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04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9)

这些人设的秉性里,原本就是罪恶的吗?

《无间道3:终极无间》里,饰演沈澄的陈道明在不同场合进行过“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的经典对话。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10)

他明白人生当中,大多数人是在事情中不由自主地逐渐改变原来的本性。就像黄警司扶起来的韩琛,原本是一个他眼中“看起来像个人”的好人,由于妻子MARY的离世,又被倪永孝追杀,时过境迁,逐渐也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黑社会大魔头。

而对于刘建明来说,由于当小说家、与韩琛老婆同名的未婚妻MARY的好,爱情滋润着他,使得他一心想要隐瞒身份洗心革面当个好人,但是过去的罪恶无法让他真的能够从头再来。

至于陈永仁,要脱离自己黑社会的家庭的过去,重获自己的警察身份堂堂正正做人,他也只能与黄警司配合,拿命去拼自己的未来。

对于他们来说,真正要去改变自己的身份和事情走向,是要冒死而去,向死而生。

因为人性是多样的,也是会变的。不只有好,也有坏,更有不好不坏的灰色地带。

只有心坚定者,死方无畏。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11)

当沈澄一瘸一拐的走到墓地,面对几个在扫黑除恶道路上已经牺牲的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他对心理医生李再度说了这翻话: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往往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但是他们,改变了一些事情。

也就是能够一以贯之坚守内心良善和价值的人,只有他们才能改变一些成见事情、与现象;但往往事成之日,也常常为此而牺牲掉不少宝贵的东西,不管是时间,还是爱情、家庭,甚至是生命。

距离2003年首次看《无间道》,已经近十七年,再度看完,依旧触动人心深思不安。

并发自肺腑地向那些在一线反腐和扫黑除恶阵地上的斗士们致敬,是他们不畏牺牲和英勇奋战,改变了中国社会近些年的一些事情,让白日的阳光更为和煦灿烂。

无间道人物深度解读(17年后再看无间道黑道的输赢哲学)(12)

公众号ID:guofuwenxu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