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雷霆二式攻击机 A-10雷霆二式攻击机

A-10雷霆Ⅱ(英文:Thunderbolt II)是美国费尔柴德公司生产的一种单座双引擎攻击机,负责提供对地面部队的密接支援任务,包括攻击敌方战车、武装车辆、炮兵阵地及重要地面目标等。此外也有一部分负责提供前进空中管制,导引其他攻击机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这些战机被编号为OA-10。其官方名称来自于二战时密接支援上有出色表现的P-47雷霆式战斗机,但相对于雷霆这个名称而言,更常被美军昵称为“ 疣猪 ”(Warthog)或简称“猪”(Hog )。

a10雷霆二式攻击机 A-10雷霆二式攻击机(1)

美国陆军航空队于1947年正式自美国陆军分离成为美国空军,分家后的陆军仅能操作旋翼机与轻型定翼机,而空军成为独立军种后需要负责为陆军提供密接支援对地攻击任务。冷战时期,基于二战的大规模空袭敌方能源、运输及重要工业设施,成功打击德国及日本的经验,美国空军认为「离前线愈远的目标,对于战争的影响愈大」,因而倾向深入后方打击敌方重要的资源及工业设施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强调战略轰炸及战术性核武的使用,大力发展类似F-105等强调高空高速的战斗轰炸机,至于为前线陆军提供密接支援任务的角色并不受美国空军重视,此时空军大多以退入第二线的战斗机或者是多用途飞机执行这一类低重要性的任务。

另一方面,由于1950年代陆军在朝鲜战争时与空军合作的经验,以及海军陆战队拥有自己的空中武力支援地面作战的影响,陆军开始积极推动建立属于陆军指挥体系下的空中武力,包括设立自己的定翼机队提供火力支援。然而反对意见认为,除了军种分离时陆军曾协议不建立自己的定翼机队,避免与空军出现角色重叠外,又以二战时的经验,认为最有效的空中武力运用,应统一在空军的指挥体系下,反对陆军的构想。然而,陆军为了有效提升机动力与火力,仍在1960年代开始强化直升机的部署,从1961年到1965年陆军的直升机数量成长到5000架。但无论是UH-1或后来专业战斗用直升机AH-1,在美国空军的评估中都不适合对抗装甲部队,顶多拿来对付携带机枪或火箭筒的软性目标。

在越南战争的作战经验,陆军发现空军当时的战斗轰炸机在执行近接支援时都存在很多弱点,包括F-100、F-105、F-4,都有巡航速度过快,巡弋时间极短的问题;巡航速度过快导致飞行员在任务目标区上空停留时间极短,难以有效辨识目标,罔论精准提供空中掩护。巡弋时间极短则让陆军无法获得持续性火力攻势;对陆军来讲,最有效的空中掩护仍然是韩战前便服役的A-1天袭者式,但螺旋桨的A-1攻击机在当时已相当老旧,将要自美军退役。由于空军本身能够提供支援的机种日趋减少,且空军仍较重视执行核子武器投掷任务上,使得陆军在1965年自行提出一款重型攻击直升机的研发合约。这个合约要求包括重武装、装甲、飞行速度超过360公里/时的攻击直升机设计,并以此目标制成一架原型机YAH-65「夏安」(Cheyenne)。

陆军自行开发对地攻击机的举动,加上国防部希望建立专门打击苏联装甲部队的空中武力,于是空军提出AX计划开发支援地面战的攻击机作为回应。此时美国空军面对两项选择:将密接任务还给陆军,或者是另行发展专用机种。1966年美国空军参谋长John McConnel将军下令对于任务需求展开研究,同年8月的研究报告指出当时空军无适当飞机能够满足陆军密接任务的需要,建议空军研发一种专门设计执行密接任务的机种。其中亦计划此机性能上不能比螺旋桨动力的A-1攻击机低,而成本则须低于海军操作的A-7攻击机,至此空军正式展开AX的设计与采购计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