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如何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功能)

【论点摘编】王南湜在《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撰文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强调主体能动性与强调社会历史结构客观性之争,或者说强调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者的青年马克思与强调作为《资本论》作者的成熟马克思之争其实,这是人们误读马克思的结果从有效地改变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目标看,历史唯物主义必然具有基于价值理想的社会批判与基于科学考察的社会建构的双重功能,马克思必定兼具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之双重身份这一争论意味着争论双方只是将马克思主义抽象为单一向度,将马克思削减为单一身份之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两种同样片面观点的对立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功能,不仅是对于这两种片面观点的超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种更为合理的阐释,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更为合理的全面理解,特别是对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家身份及马克思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再认识,对当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理解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如何理解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如何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功能)

如何理解认识历史唯物主义

【论点摘编】

王南湜在《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撰文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强调主体能动性与强调社会历史结构客观性之争,或者说强调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者的青年马克思与强调作为《资本论》作者的成熟马克思之争。其实,这是人们误读马克思的结果。从有效地改变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目标看,历史唯物主义必然具有基于价值理想的社会批判与基于科学考察的社会建构的双重功能,马克思必定兼具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之双重身份。这一争论意味着争论双方只是将马克思主义抽象为单一向度,将马克思削减为单一身份之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两种同样片面观点的对立。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功能,不仅是对于这两种片面观点的超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种更为合理的阐释,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更为合理的全面理解,特别是对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家身份及马克思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再认识,对当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9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