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

一支笔、一抔茶,欢迎关注我,一起聆听生活里的风铃声!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傅雷家书》如雷贯耳,这本与《曾国藩家书》齐名的“抵万金”,不仅成为很多家庭教育的必备参考书,而且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销量与影响。于是有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书:爱在最深切的关头》。

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1)

不同于以学生为对象的版本,《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书:爱在最深切的关头》第一次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从傅雷夫妻在1954-1966年期间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精选出112篇,分为“人生”、“艺术”、“修养”和“感情”四大主题,将傅雷夫妻对孩子的教育、关心、甚至歉意都浓缩在一张张书信、一句句话语,甚至一个个标点符号上。

可是在这一封封家书的后面,却隐藏着一位女子极致的爱情观。

01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1966年9月2日的晚上,一位已为2个孩子的母亲却“抛下”她的两个孩子,追随着她的爱情而去。

3日早上,世人发现,一对伉俪夫妻用自缢的方式来告别这个世界的痛苦与打压,徒留一床棉被、一份3000字的遗嘱与一个53.5元的信封。

这位母亲就是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女士,这对伉俪夫妻就是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

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2)

朱梅馥原名叫朱梅福,其父亲为教书先生,小时候在父亲身边的耳濡目染,初、高中均就读于上海的教会学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受过西方先进教育的中国式女子。这样的朱梅馥长大后不仅出落得甜美可人,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一位才气并不亚于傅雷的女子。

这样具有才情的女子本应该活为另一个“林徽因”的,却差点成了第二个“张幼仪”。可是她比张幼仪幸运很多,因为傅雷终究是娶了她,配陪伴其一生,虽然中间有过两次危机,却胜在有惊无险。

朱梅馥与傅雷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彼此很是了解。所以在与傅雷结婚之后,朱梅馥处处以傅雷的喜好来布置生活:傅雷喜欢花,她可以在凌晨三点拿着手电筒陪着傅雷做嫁接实验;傅雷定家规,哪怕是再苛刻,她也会认真执行,并督促孩子们完成;傅雷不好和孩子们说的,怕被孩子误会的,朱梅馥都会在信里与孩子们说明:

“但你成长以后和我们相处的日子太少,还有一个方面你没有懂爸爸。” “像我们这样的父母,向儿子开口要东西是处于不得已,这一点你应该理解。爸爸说不是非寄不可,只要回报一声就行,免得人伸着脖子等。” “反过来想一想,要是你爸爸当时也只为了眼前的幸福不顾一切,那么,今天还有你们吗?” “婚后他因为脾气急躁,大大小小的折磨总是难免的,不过我们的感情还是那么融洽,那么牢固,现在年龄大了,火气也退了,爸爸对我更体贴了,更爱护我了。”

……

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3)

在这112封家书中,朱梅馥作为母亲的家书仅有十几封,而这十几封中近一半的内容都是在劝导孩子多理解父亲。

老公经常会揶揄我说,“人家都说有了媳妇忘了娘,你倒好,有了女儿忘了丈夫。”很多母亲在为人母之后会忽略与丈夫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而朱梅馥却仍旧在丈夫的一切放在第一位,还时刻提醒孩子们要多理解理解自己的父亲。如果不是真的爱到骨髓里,谁能让骨肉之情退位呢?

“像这样的人,我一生从未见过第二个,用上海话讲,她是活菩萨。她受的是西式教育,听音乐、看书画、读英文小说都起劲,但性格却完全是旧社会那种一点没文化的贤妻良母式的典型。”

最后,傅雷想要结束生命,朱梅馥作为妻子,仔细服侍他服毒死在自己的怀里,并为其善后;作为恋人,她在安排好一切事宜后,也随之而去。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爱弃生命,是痴还是傻?我们作为局外人不好说什么,但是连他们的儿子傅聪都说“这个结局不应属于妈妈”,大概也觉得是父亲傅雷“误了”母亲朱梅馥。

那么事实是如此吗?

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4)

02 朱梅馥的爱情原则

在母亲朱梅馥写给儿子的廖廖数封家书里面,最为出名的一封就是朱梅馥对自己于傅雷婚姻的解释:

“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礼教,为人刚正不阿,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更原谅他。”

这一段话,信息量何其大:

首先,如果是我,我很可能这样说,“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因的”,而不会是“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

原因是在给自己的错找借口,虽然能解释事实,却总给人一种推卸责任的感觉,比如“你听我说,我迟到是有原因的”、“是因为……才没有来”……

原则是一种底线,既包含做人的标准,又代表一个人的追求,比如“我做人的原则是……”、“我做事的原则是……”。而朱梅馥对傅雷的爱情里面就藏着自己的这一原则:爱你,是我的事儿,与你无关。

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5)

开篇曾说到,朱梅馥的爱情曾经遭遇过两次危机:

第一次是刚订完婚就出国留学的未婚夫傅雷爱上了热情似火的少女玛德琳,这样看似才子佳人的爱情,很容易让人想到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故事。

好在故事里面的主角还是留在故事里面是最美丽的。遭到拒绝的傅雷及时回头,是看到了朱梅馥的好,还是有刹那间已经明了自己的心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傅雷一回家就与其完婚的行动来看,少年的心应该是着了落。

第二次危机出现在七年之痒时:也许是被朱梅馥养在花房里太久了,也许是为了弥补当年法国昙花爱情的无疾而终,傅雷在30出头时爱上一个女学生的妹妹成家榴,一个如当初的玛德琳一样热情的女子。

两人很快就陷入热恋。而这个时候朱梅馥的做法让人很是不解。她不仅不曾与丈夫傅雷闹过一次,而且还将成家榴请到家中,让热恋中的两人可以朝夕相处,寄情于信。

本来以为会成为第二个张幼仪的朱梅馥,没能感动丈夫,却感动了“第三者”成家榴主动退出。就连晚年的成家榴回忆起与朱梅馥相处的这段时间,都说:“你妈妈人太好了,最后我不得不离开。”

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6)

不得不说,这样大度的女子即使在今天也是让人钦佩的。始终坚持着爱傅雷是朱梅馥自己的事情,所以不曾给自己的丈夫添任何一丁点麻烦,就连傅雷自己都觉得是被“梅馥养在花房里”。

用爱孩子的方式来爱自己的丈夫,注定会让自己很累,可是累并快乐着,就是朱梅馥的爱情原则,也是她的婚姻底色。

03 婚姻的真味是需要时间来沉淀

亲情没得选择的,所以会苛求爱情。以致于很多人会将亲情中的缺憾带入了爱情甚至婚姻里面。朱梅馥将傅雷的脾气、性格归咎于童年的原生家庭之罪。

的确,一个人不受原生家庭影响是不可能的。傅雷自己都知道,他将原生家庭的痛带入了他的脾气秉性,带入与儿子的互动中,所以他对儿子傅聪时而严苛,时而卑微,时而很强势,时而又甚是愧疚。

而在朱梅馥看来,傅雷的原生家庭就如同一件身上破了洞的新衣服,不需要扔掉,但需要及时补丁。

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7)

而这枚补丁就是朱梅馥自己。有了补丁的衣服虽然不再是新衣服,可是却是穿着最舒服、最能感受到温度的衣服。我们都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可是在朱梅馥的爱情里面,鞋合不合适还真的要鞋自己来说,因为这双鞋已经比脚自己还要了解自己的需求。

看偶像剧的时候,最受不了的就是深情的男二号,不管如何的优秀与温暖,就是无法走进女主角的心里,觉得太虐了,但是这样的剧情总是上演,为什么呢?因为弗洛伊德告诉过我们,如果不是来自“本我”的喜欢,即使在“超我”状态下可以容忍对方一时或三刻,却没有办法隐忍一辈子,对美食是如此,对美景是如此,对感情更是如此。

不管朱梅馥还是傅雷,在最青春的十几岁爱上对方,其实就是“一眼即是一辈子”,只是婚姻的真味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后期朱梅馥对于自己与傅雷的爱情越来越笃信。在给孩子另一封家书里,朱梅馥客观地评价了她与丈夫之间的爱情:“你爸爸现在年龄大了,火气也退了,对我更体贴了,更爱护我了。我虽不智,天性懦弱,可是靠了我的耐性,对他无形中有些帮助,这是我可以骄傲,可以安慰的。我们现在真是终身伴侣,缺一不可。”

傅雷家书令你印象最深的一篇(一封封家书的背后)(8)

“我们现在真是终身伴侣,缺一不可。”我想朱梅馥肯定是在傅雷那得到了同样的回应,才会将这个道理教给自己的孩子。

爱虽是无形无声的,但是需要通过有形的介质来表达。《爱在最深切的关头》里面的一封封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拳拳之心,何尝不是朱梅馥对傅雷的一片深情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