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阿道夫(阿道夫维权成功)

作者 | 黄翠芬

《美妆头条》新媒体

正所谓“树大招风”,对于知名品牌来说,用心做好自己的产品还不够,还要时刻提防别的企业抄袭、模仿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如果不认真辨别,一不小心就会错把“李鬼”当“李逵”买回家。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 ”公众号就发布了这样一则案例:两家化妆品企业由于生产与知名洗护品牌阿道夫产品包装、装潢近似的产品,被阿道夫公司起诉,因两家公司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最终被判决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阿道夫公司的经济损失。

01

假冒阿道夫(阿道夫维权成功)(1)

模仿知名品牌产品

构成不正当竞争

阿道夫是由广州阿道夫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道夫公司”)推出的高端香氛洗护品牌。凭借其优秀的产品力和“精油5感香调,持久留香”独特定位,在多年的努力下,阿道夫已经成为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洗护品牌,并打造了阿道夫茶麸护理专研系列、阿道夫生姜防脱育发专研、阿道夫精油香护理专研系列等多个明星系列产品。

在经营过程中,阿道夫公司经人举报发现,某电商平台所销售的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等产品,与阿道夫某款产品的包装、装潢十分近似,但却并非阿道夫公司所生产。经阿道夫公司调查发现,该产品由韵某公司委托魔某公司生产。

假冒阿道夫(阿道夫维权成功)(2)

被诉侵权产品(图片来源: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

假冒阿道夫(阿道夫维权成功)(3)

阿道夫正品

随后阿道夫公司将以上两家公司以及产品的销售方作为被告,以“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讼至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

最终,法院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包装、装潢近似标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判决被告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与原告阿道夫公司有一定影响的“阿道夫净澈清爽洗发乳液”产品的包装、装潢近似的商品,并销毁产品库存。同时赔偿阿道夫公司的经济损失共计40万元。

02

假冒阿道夫(阿道夫维权成功)(4)

屡遭侵权

“李鬼”层出不穷

事实上,自阿道夫问世以来,模仿、抄袭者远不止上文中的一例。阿道夫法务部肖颖告诉记者:因为“阿道夫”品牌在国内洗护产品市场中有较高的知名度,“阿道夫”系列产品的包装、装潢,独特的设计元素在洗护产品市场中也具有较大影响,市场上模仿、侵权“阿道夫”品牌的行为非常多,这些侵权的行为包括冒用“阿道夫”商标,模仿“阿道夫”产品包装、装潢,甚至全面造假等。

记者通过简单搜索发现,早在2019年,白云区人民法院就曾判决过多起侵犯阿道夫商标专用权的案件,包括“添姿色·阿道夫”“雅利阿道夫”等,以上两侵权产品同时侵犯了阿道夫公司中文商标及图形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截至目前,电商平台仍有不少伪冒产品在售,这些伪冒品牌往往在简介中标注称是“阿道夫”产品,而在详情页中却是“XX阿道夫”品牌,但细看,这些伪冒产品的外包装无论是配色还是图案,都与阿道夫品牌十分相似,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其与阿道夫公司有某种联系。

肖颖表示,这些侵权行为直接影响到的是购买到这些仿冒、假冒“阿道夫”产品的消费者,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损。其中大部分消费者基于对“阿道夫”品牌的信任而购买,而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可能因此对“阿道夫”产品产生不好印象,从而造成了“阿道夫”的品牌形象受损。

03

假冒阿道夫(阿道夫维权成功)(5)

品牌加大维权力度

与阿道夫有过类似经历的品牌并不在少数,市场上火爆的品牌和产品,往往都会成为不法商家模仿、抄袭的对象。

为了避免消费者权益和品牌形象受到损害,阿道夫也在不断加大力度维权,并将结果及时公示,避免更多消费者买到仿冒、假冒产品,并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醒消费者注意辨别产品的真伪。同时阿道夫还上线了“阿道夫举报维权平台”小程序,消费者可在该小程序中进行一键举报,实现高效维权。

而除了模仿知名品牌的产品,有的商家更是直接全面造假,生产和销售假冒的品牌产品。如果说“打擦边球”模仿知名品牌,仔细辨别尚能分辨,那假货的辨别更是难上加难。

肖颖透露,针对这种情况,阿道夫投入巨资引进行业领先的高端防伪系统,在产品瓶身打上明、暗两个防伪码,赋予每一件产品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身份证”,真正做到让每一件产品“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身份可查询、责任可认定”。消费者通过“请叫我阿道夫”“阿道夫”“阿道夫Adolph”公众号均可进行防伪查询。

肖颖表示,不正当侵权行为,不是仅“阿道夫”品牌遇到的个例,市场上各类仿冒、假冒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希望广大消费者注意识别。阿道夫公司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坚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为维护良好营商环境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仿冒、假冒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和品牌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化妆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如今,国家对化妆品行业的监管正在逐步收紧,相关部门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相信在品牌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场能回归良好秩序,还消费者一个放心购物的环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