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小清新景点(让野生景点告别野蛮生长)

竹林小清新景点(让野生景点告别野蛮生长)(1)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消息,定于今年9月至11月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并印发《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游客权益。

因为社交媒体形成巨大的引流作用,在既有旅游管理机制之外的一些“野生景点”红了起来。“野生景点全攻略”“宝藏秘境”“夏日免费踩水好去处”,向无数网民“种草”。其中一些景点堪称人间遗珠,小众又幽静,“出片效果”也不错,但是,这些未经法定程序,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许可设定的景点,在迎来了大规模游客之后,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野生景点”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有的根本没有经营方管理,更没有救援响应机制,甚至就是危险区域,没出事就是人间桃花源,出了事就是人间炼狱。之前成都彭州龙漕沟山洪致7人遇难,沟边挂满的警示标识却没有阻挡其成为网红打卡点。还有一些自媒体以“先锋者”“探路”为噱头,对外宣传危机重重的废弃矿洞、野生密林、烂尾工程。

其次,很多私设“景点”游离于正常的旅游监管之外,出现了无照经营旅游项目、擅自收取门票、私自建旅游设施、虚假宣传宰客欺客,还存在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等土地违法问题。真的在“野生景点”里出了问题,消费者可能投诉无门。

第三,一些自媒体为流量不择手段,宣传照片成了“照骗”,有条铁路就敢说是“小镰仓”,有白色房子就说成“东方圣托里尼”,其实名不符实,让很多打卡者瞎折腾一场。

要看到私设“景点”问题的复杂性,一方面其脱离于监管之外,很多打卡点没有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一些“景点”也的确有可取之处,甚至正在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所以,《方案》对私设“景点”不是一关了之,而是要求各地要以专项整治为契机,深入研究私设“景点”问题成因,理清政府、市场、当地群众等各方关系,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这次整治工作,要求各地对辖区内私设“景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根据排查摸底结果,立即依法依规开展整改。要求地方要采用卫星监测、无人机拍摄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在线舆情实施大数据监测,及早识别和发现私设的“景点”,别等出了事再亡羊补牢。同时,通过“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模式,构建政府端、投资端、社区端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还要通过红黑榜等方式,曝光私设“景点”,方便公众甄别选择,引导公众自觉规避私设“景点”。

要让私设“景点”告别野蛮生长、无序“种草”,也让有安全保障、有经济利益、有流量支撑的“野生景点”走向规范发展。希望网红“野生景点”要善用流量,守住安全、合法经营的底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