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影片中的人性观点你看懂了吗)

#悬崖之上实时票房超你的婚礼#我坚持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是探究人性、授人以渔的作品,电影《悬崖之上》符合了这项标准,其中几个细节值得我们考究品味。

悬崖之上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影片中的人性观点你看懂了吗)(1)

一、夫妻为什么分开行动:没有亲情的牵制,大概率是背叛

影片一开始,四名从苏联而来执行任务的特工从天而降到东北雪林之中,张译扮演的张宪臣将四个人分为两组行动,他带领刘浩存扮演的小兰一组,把秦海璐扮演的妻子王郁和朱亚文扮演的楚良分为一组。

这四个人中,张宪臣和王郁是夫妻,小兰和楚良是情侣。张宪臣和王郁身经百战,对分组欣然接受,只是简单交待一句:“活着的找孩子”。小兰和楚良对分组很意外,甚至有些不情愿接受。

我以为这样的分组是“老带新”的一对一帮扶,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带一名初上战场的小战士执行任务,是对小战士的帮助和爱护。但王郁说了一句话:“这样分组,即使一组被捕,也不会出卖另一组”。

王郁这句话点明四个人即将面临的两个现实,一是被捕是必然的,安全才是侥幸;二是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如果没有亲情的牵制,大概率是背叛。

悬崖之上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影片中的人性观点你看懂了吗)(2)

四名特工在剧中都接受了最严酷的考验,张宪臣被电击大小便失禁,越狱抓回后被注射大量迷幻针,最终还是被特务杀害;王郁凭借经验辨认出特务,不惜服毒争取到医院的单独相处时间,逃脱过程中严重负伤;楚良见到小兰被抓情急之下险些暴露,在突围过程中掩护王郁壮烈牺牲;小兰孤身一人执行任务,几次涉险脱离。

四个人在考验中都彰显了坚强的品质,既然这样,那么分组的考虑是否多余呢?当然不是,事实证明,分组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小兰在雪地里故意尖叫,张宪臣没有机会干掉伪装接头的老冯;如果没有王郁在火车上果断决定下车,楚良情急之下会暴露小兰和张宪臣。

张宪臣经受了非人的折磨,即使另外一个行动组没有王郁,他也不会出卖战友,从他舍身保护潜伏特工周乙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具有伟大高尚品性的人。

但是能够经受住人性考验的毕竟是少数,在特殊环境下,趋利避害的人性是一种本能,所以,行动前出于对人性弱点的考虑,将夫妻、情侣分开行动是必要的。

悬崖之上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影片中的人性观点你看懂了吗)(3)

二、叛徒是否值得同情:我们可以控制面对厄运的行动

叛徒谢子荣也算是一个坚强的人,他经受住了严刑拷打,却在最后一刻被敌人击溃了精神防线。

负责接应任务的也是四个人,谢子荣是队长。当看到三个队友在自己面前瑟瑟发抖,被挨个枪毙时,吓破了胆子。特别是他身边的一位女战友,一枪没有打中要害,在雪地里抽搐,特务又补上了第二枪,这时他的心理防线全线溃败了。

这个情节很折磨人,尽管大家都不愿承认,但大多数人心里清楚,自己也过不了这一关。这就像很多人痛恨贪官,恨不得生吞活剥,但如果自己掌了大权,便会有过之而不及。

影片中没有出现日本鬼子,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会以为是中国人的内部对抗。特务高科长、老金、老冯等一群汉奸,本来是中国人,但对待同胞的残忍、血腥,一点也不比日本鬼子逊色。

谢子荣的背叛值得同情,但可恨的是他和盘托出了全部战友和行动计划,背叛的彻彻底底。

悬崖之上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影片中的人性观点你看懂了吗)(4)

张宪臣在迷幻针的作用下,也说出了和小兰的联络方式,在电影院中接头,但他没有说出“电影上映后四天接头”的关键点。所以特务虽然布下了天罗地网,依然没有抓到小兰。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写道:“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无异于低等动物”。

我们可以看到,在苦难面前,每个人不同的表现和差距。我们无法制止厄运的发生,但我们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行动。

悬崖之上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影片中的人性观点你看懂了吗)(5)

三、勇敢的品质来自哪里:寻找生命的意义

与孩子一起走出电影院,他激动的问我:“张宪臣和楚良为什么如此勇敢无畏、坚强不屈?”

零零后生在和平年代,他们最多的苦恼就是学业和玩耍的不平衡,他们还不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残忍与险恶,也无法达到舍身取义的思想高度。我想,给他们解释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生命的意义。

时常听到很多年轻人的抱怨,把失业和失败联系起来,把失败和没用等同起来,没用的结果就是:生活没乐趣、生命无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通过努力为有价值的目标和自由选择的任务奋斗,就能够发现生命的意义”。

对张宪臣、楚良这样的人来讲,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奋斗,就是生命的意义;对叛徒、特务来讲,苛活偷生就是生命的意义;对我们普通来讲,做一个心地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生命的意义。

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也就造就了人面对生死的态度不同。叛徒谢子荣面对生死精神崩溃,而烈士张宪臣却能微笑从容就义。

悬崖之上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影片中的人性观点你看懂了吗)(6)

影片全程揪心,虽然已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在一个镜头前我还是忍不住心悸落泪。楚良战斗在最后一刻,他迅速服下了毒药片,自我了结生命。周乙冲上前去,他拼命的撬开楚良的嘴,想要从喉咙深处挖出药片。此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他知道楚良活不了,但他却不能见死不救,他不忍心同志离去。

战斗结束后,周乙问小兰要走了毒药片,他希望小兰勇敢的坚持下去,能够看到久违的黎明。他把生机留给了战友,自己做好了从容赴死的准备。

我不禁想起苏联作家塔可夫斯基写在《雕刻时光》书中的故事:一群士兵在执刑前等待枪决,其中一名士兵,穿着满是破洞的袜子,在泥坑之间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只为寻找一片净土来放置他几分钟后不再需要的外套和靴子。

从容离开世界的人,对生命已没有了恐惧,因为自己为理想努力过、实现过,了而无憾。

悬崖之上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影片中的人性观点你看懂了吗)(7)

写在最后:尼采说过:“人生是一面镜子,我们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中辩认出自己!”我们对人性的探究,不是为了让自己相信世界更加美好,也不是为了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屏障,而是为了认清自己,继续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