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读的三字经 三字经--三才者

人必读的三字经 三字经--三才者(1)

……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

人必读的三字经 三字经--三才者(2)

写在前面的话

之前我们带着小朋友们聆听了《三字经》中有趣而又生动的小故事,共同感受了古人是如何勤学苦读,家庭教育和学习又对一个人的品行和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那么,除了这些小故事,《三字经》还和我们分享了哪些其他的知识呢,下面,将带来常识的解读,依然本着轻松活跃的原则,尽力去挖掘一些小故事,让小朋友们更好的理解艰涩难懂的常识。

常识解读

《三字经》出现的第一个数字是“三”,为什么是三?为什么不是一二?三解读了什么概念?又蕴藏了怎样的思想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三才 ”

“三才者 天地人”,三才指的是“天、地、人”,这是三样最基本的东西。“三才”出自《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三才”的说法是将人和天地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人存在的意义同天地一样,有着非常浓厚的人本主义思想,可以看出在传统的中国思想里是非常重视人的。

《三字经》是儒家思想重要的启蒙教育,“三”作为第一个出现的数字,非常重要,同样,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三衍生出了宇宙万物,由此可见道家也如此。

人必读的三字经 三字经--三才者(3)

“ 三光 ”

“三光者 日月星”,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说的是宇宙中三种发光的物体。

故事分享

说到“三光”,有一个关于苏轼对对联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一次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辽国使者出了个上联让苏东坡来对,上联是:“三光日月星”,这个对联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难,难在上联中有“三”这个数字,那么对应的下联也需要有数字,可是下联无论是什么数字都需要和后面的字保持一致,这么说来不是少于三就是多余三,真是很难对的对联。可是苏轼略微思索一下,立即对道:“四诗风雅颂。”指的就是《诗经》里的《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四诗”,非常绝妙的对子。

人必读的三字经 三字经--三才者(4)

“ 三纲 ”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三纲的最早说法来自于西汉董仲舒“三纲五常”的理论,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简单点说就是臣子要服从君主、儿子要服从父亲、妻子要服从丈夫,浓厚的封建主义思想,非常生硬,应该摒弃。而《三字经》中倡导的“三纲”是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和夫妻之间的和顺,会更加的温情,也更能体现温馨和亲密的关系。

从前期《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和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中,可以体会到儿子对父亲的孝顺,父亲对儿子的教导,无不传递出一种浓厚而亲密的父子感情,下面再用一个小故事来共同感受《三字经》中所倡导的夫妻关系。

故事分享

举案齐眉:

东汉有一个叫做梁鸿的人,年轻的时候家境贫穷,但是他学习非常刻苦,很有学问,学成后梁鸿回到了家乡,于是有很多人来给他提亲,但都被他拒绝了,后来他娶了同县孟家的女儿,孟光。

这个孟光据说长相一般,而且年纪比较大,已经三十岁了,孟光一直不嫁人,父母就问她什么原因,她说要嫁给像梁鸿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闻后下聘礼娶了孟光。

孟光嫁过去以后非常高兴,打扮的漂漂亮亮,没想到梁鸿一连七天都没有理她,她不知为什么,就问梁鸿原因。梁鸿说:我希望我的妻子能与我一同隐居山林,而不是像这样梳妆打扮。孟光听后换上布衣,开始操持家务。

后来,两个人一同隐居到了山林中,每日梁鸿回到家中,孟光会将准备好的饭菜放在托盘中,双手将托盘举到与眉毛一样高的位置上递给梁鸿,表示了妻子对丈夫的尊敬,梁鸿接的时候也会恭敬的齐眉接过来。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讲述了夫妻间的恩爱与和顺,感情需要双方共同经营与维护,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索取。

人必读的三字经 三字经--三才者(5)

今天的三字经常识解读就到这里,敬请期待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不见不散。

人必读的三字经 三字经--三才者(6)

往期文章:

《三字经》---唐刘宴 方七岁 举神童 做正字

《三字经》---蔡文姬 能辩琴 谢道蕴 能咏吟

《三字经》---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三字经》--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若粱灏 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三字经》---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人必读的三字经 三字经--三才者(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