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思维和方法(价值投资的经典思维框架)

价值投资的思维和方法(价值投资的经典思维框架)(1)

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是一个投资人不得不读的著作,虽然里面很多东西太“干”:过于细致地讲述了美国股市的历史等情况,以及一些和中国市场不适用的东西,比如美国国债、州政府债券等。但总体上,这本书表达的投资思维,影响了好几代人。

最近在梳理自己的投资思路,也在给樊登读书会改过去的稿子(我成为是樊登读书会的作者已经第3年了),所以趁此机会,再理一理这本经典。

1,投资和投资者

用大白话说,如果你利用自己的知识和逻辑,去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那就是投资。但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只是听神棍说“XX要涨”,那就是投机。

但投资者也分两种,我们必须从中选择自己的风格,没有折中的可能性。

  • 防御型(保守型)投资者:没有多少专业知识,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反正就不是干这个的,注定赚不了太高的收益率,首要任务是保证本金安全。一句话,就是“想安全地赚点钱又没有时间和精力的人”。
  • 进攻型(积极型)投资者: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思考,从而获取超额回报。同时注意,这种回报并不需要承担所谓的更高风险。

鉴于我的专业和工作,我肯定要当个积极型投资者,于是我必须努力去学习投资的思想,努力去研究证券,而不是指望哪天牛市来了听神棍的忽悠来择股,好在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接下来我的所有笔记会忽略保守型投资者,因为这不是我个人的定位。接下来的投资者,都指积极型投资者。

如果读者中有保守型投资者,那最好办法是定投指数基金,就当存钱了。

2,确保自己的策略是对的

好的,现在,我清楚地定位自己是个积极型投资者,为了取得超额收益,我们总得努力吧,但如果努力的方向是错的,那就悲催了。

在格雷厄姆看来,所有投资策略,无非这4种:

  • 追涨杀跌:短期内上涨的股票,表现比其它的好。
  • 短线择股:判断哪些股票有利好,或者从小道消息那儿获取选股的方向。
  • 成长股:选择那些下一个BAT,当然这些股票的市盈率也高得可以。
  • 价值投资:选择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

其实说句公道话,这4种方法都可以,我在之前的文章(传送门)提到过的一个民科股神就擅长短线择股,而且成功率颇高,近期跟他交流,方知他还对各类图表技术很熟悉,但技术面往往被价值投资者们嗤之以鼻。但你能因此否认技术面有一定的用处吗?不能。

但格雷厄姆说的也很在理:不是说这些方法不行,而是你hold不住。追涨杀跌?你能保证自己不是接盘侠?判断未来走势?你真的有周金涛的本事吗?成长股?你真的能押宝下一个BAT吗?就算能,那动辄几百倍的市盈率,真的划算?我听说海底捞有600多倍市盈率,也就是说,如果我投资它,哪怕它还能维持现在的盈利能力,我也要600年才能回本。

所以,不断强调“稳妥”的格雷厄姆,最终选择价值投资法。

3,防御型投资者的选股原则

虽然前面我说自己是积极型投资者,但格雷厄姆给防御型投资者的建议,依然很具有参考性:

  • 适当分散化:10-30只。
  • 选大型的、稳健的、长期连续支付过股息(这表示公司有钱)的公司。那要多大,多稳健才行呢?投资不是公式,不是确定不移的东西,是一种拿捏的艺术。只要符合大型、知名的公认含义就行了。
  • 把市盈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总之一定要便宜。

那么,这个投资组合多久审查一次?每年。可见这是很原始的价值投资法,也就是捡便宜货,一切以谨慎为第一原则。而这样选出来的股票,势必与“成长”无缘。

4,对积极型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的3个领域

(1)不太受欢迎的大公司

这里有“不太受欢迎”和“大”两个特点。不太受欢迎可能是缺乏好故事或者话题,而“大”意味着这家公司基本面稳健,相比被低估的小公司而言,大公司恢复盈利能力的可能性更大。

(2)便宜货

经典价值投资的思想,就是买便宜货。但这类便宜货的基本面必须足够好,过去10年要有足够的业绩支撑,并且资产负债表要够好,证明这些公司终将再创辉煌。如果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股价大大低于过去平均价和市盈率,就该关注。

回到现实,这很难,但蛮写出来。

(3)“特殊”情况

大多是来自并购或拆分的机会,这个在资本市场上应该不是什么秘密。在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原文里,可以看到他年轻时还只是私募基金GP的时候,就不是完全采取买便宜货的做法,他经常使用“套利类”手段,也就是格雷厄姆在这里说的“特殊”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可自己去看巴菲特致股东信。

5,积极型投资者的股票选择

首先要讲一个哲学上的东西:一样东西,只要同质化,只要从众,那一定表现平庸。一种产品,所有人都在做了,那就烂大街了,就都没有利润。如果在一座城市,每个人都有100万,那在这里自称“百万富翁”就很不好意思。同样,当分析师都在看好某个行业,或者某家公司的时候,这支股票的价格可能已经高涨。

那么,要获得超额利润,只能与众不同,大家喜欢什么,用什么方法,那就反着来。这就是“逆向思考”。

格雷厄姆列出了可供参考的选股指标:

  • 价格: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或者低于净营运资本or净资产。可以看出,低价是格雷厄姆心中的第一指标,如果先从这个指标入手,可以直接筛掉一批。
  • 财务稳健:比较优秀的流动比例或者资产负债率。
  • 盈利稳定而且能持续增长:近5年没有出现赤字。但我个人对历史数据都有不信任的习惯,前几年很好接下来就变差的情况经常出现,所以还得估摸一下,基本面未来5年会不会有变化。
  • 有支付股息的记录(以及较高的股息率):也就是这家公司钱多,盈利好。在格雷厄姆心里,这个指标的权重可能仅次于“便宜”,他建议防御型投资者可以放心购买那些有20年股利支付记录的股票,不过鉴于A股和美股历史不同,这个数字可以稍作斟酌。
  • 规模:在本书写作时,美股更偏好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更确切地说,龙头)穿越周期的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负债表的质量,都远高于同行。“吨位决定地位”这句话不是乱说的。

格雷厄姆的这本书,确实较为难啃,而且里面的很多数据基于美国股市的情况,不过,作为对巴菲特影响深远的启蒙导师,他的思想不可谓不经典。从今年8月1日开始,我每天读《巴菲特致股东信》1份,至今已经读到2012年那篇了,可以看出巴菲特早期身受格雷厄姆影响,“便宜”是经典价值投资的第一指标,因为股价总有一天会回归价值。但到了后期,巴菲特受到芒格的影响,开始认为应该“为好公司支付合理的价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