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技术岗如何聘用(高校特任)

导语:

很多博士找工作时,对选择高校、科研院所还是企业犹豫不定。选择高校担心6~8年的合同聘期束缚(虽然将来能转为长聘也很吸引人),传说中离职又不易,但毕竟就职高校还有很多好处又想尝试一下。那,有没有可短期任职高校的岗位?小编发现,还真有!有的高校设立了“特别”、“特任”系列的岗位,聘期是较短的为3年(相对准聘长聘来说)。这个岗位具体为何,一起来看。

近日,00后拟入职南京大学成为特任副研究员这一则拟聘用人员公示引发网友热议。大家除了对年纪轻轻的主人公报以艳羡的目光外,还对这一岗位产生了疑问。特任副研究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岗位?与之仅两字只差的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又有何区别?

01

据南京大学人才招聘网介绍,其共有五大招聘类型,分别是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研究系列(含博士后)和管理岗位等。其中所说的特任副研究员属于研究系列研究系类又分为特任系和博士后,属于非事业编制岗位,以科研为主,独立于教学科研系列和教学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

其中特任系列包括特任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助理研究员岗位,均为全时全职岗位,采用聘期制管理,一般3年为一个聘期。

划重点:

1、非事业编制

2、全时全职岗位

3、3年为一个聘期

4、以科研为主的专业技术岗

在《南京大学研究系列岗位聘用管理办法》中得知,研究系列岗位设置原则上向学校重点学科倾斜,实行队伍建设质量与岗位数分配挂钩管理。院系根据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需要,制定研究系列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按照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进行岗位配置,报学校审批同意后执行。

研究系列岗位管理实行联系教授(博士后人员对应为合作导师,下同)负责制。研究系列岗位由院系和联系教授根据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需要,经所在院系审批同意,向人力资源处申报设立。联系教授是岗位和在岗人员管理第一责任人,设岗院系和单位是第一责任单位。

划重点:

1、岗位设立,因院系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需要而设立

2、管理制度,实行联系教授负责制,是岗位和在岗人员管理第一责任人

岗位待遇,研究系列人员其在两个聘期(含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时间,下同)6年内的人员经费由学校和院系按比例共同承担。原则上,研究系列人员两个聘期结束后其年薪全部由院系单位自筹;对于少量经过严格考核,成绩非常突出的,且为院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急需的,可以续聘1~2个聘期,其人员经费仍然由学校和院系按比例共同承担。续聘研究系列人员严格控制数量。

划重点:

1、薪酬发放,由学校和院系按比例共同承担

2、聘期时长,两个聘期(可以续聘1~2个聘期,续聘人数严格把控,两个聘期结束后,其年薪全部由院系单位自筹)

研究员系列人员的聘用条件和薪酬待遇:

高校专业技术岗如何聘用(高校特任)(1)

图源:南京大学官网

链接:https://rczp.nju.edu.cn/yjxlhbsh/zzkyjj/index.html

合同管理与考核续聘,研究系列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和聘期制。获聘人员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和岗位协议(在职博士后只签订岗位协议);原则上3年为一个聘期,博士后聘期可为2年。

研究系列岗位聘用人员考核分年度考核聘用合同期满考核每年底根据学校统一部署进行年度考核。合同结束3个月前,设岗单位应启动对所聘研究系列人员的聘期考核,在合同结束1个月前向学校报送聘期考核材料和聘期考核等级建议。

个人参加设岗单位年度考核对于年度考核中不能按岗位要求完成岗位任务的人员,予以终止聘用。

年度考核等级为不合格和基本合格者,可给予降薪、变更薪酬比例、解除聘用合同或给予退站处理。

聘期考核,考核等级为优秀、良好,可以续聘,可以提高薪酬标准;考核等级为合格的,可以续聘,原则上不提高薪酬标准;考核等级为基本合格的,原则上不续聘,如果续聘应由设岗院系全额自筹薪酬经费,且原则上应调整薪酬标准至学校规定的最低标准;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不再续聘。对于续聘人员,人力资源处可以根据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上调院系出资比例。

综上可以看出,上述的这个岗位属于非在编岗位,那么这个岗位的人员是否有可能转为在编人员?是有可能的,管理办法中指出如果研究系类人员入选国家级支持计划、教育部青年学者项目,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可以直接进入准聘长聘体系的准聘助理教授或准聘副教授岗位(事业编制)任职。

具体项目可查看此链接:

https://rczp.nju.edu.cn/yjxlhbsh/zzkyjj/xgxz/20200814/i125620.html

根据其岗位性质、招聘条件和聘期要求来看,如果博士想要尝试在高校就职又担心无法摆脱超长的合同期限和束缚,那么这类性质的岗位,博士可以尝试一下。3年聘期,可以测试自己是否适应高校的节凑、高校是否是自己理想的就业单位。如果博士自身的学术科研业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又想在高校就职,也可以先应聘这类岗位积累经验攒攒业绩,再以此为跳板,争取在编长聘岗位。

这类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一方面事业编制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需要大量科研人员做研究、搞项目和写论文。所以,对于想要尝试进入高校就职的人,这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02

而与特任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仅两字只差的研究员和副研究员,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上文提到特任研究员和特任副研究员这类岗位是以科研为主,独立于教学科研系列和教学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

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则是属于教学科研系列或者科研系列的岗位。它们走的是准聘—长聘的制度,基本都会有编制。研究员是正高职称,相当于教授的级别;副研究员是副高职称,相当于副教授的级别。

总结来说,一个是编内人员是个是编外人员,无论是薪资待遇和聘期考核都有很大的区别。

对这一岗位你是如何看的?你会尝试应聘这样的岗位吗?

来源:综合自南京大学官网、中国科学报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