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学习汇报(奥尔夫音乐上课的流程)

奥尔夫音乐课该怎样上?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应该将语言、音乐、动作等元素有效整合,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体验,让学生表达对于音乐最本真的感受,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加入教师指导,其中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是关键。总之,奥尔夫教学法的根本在于诱发学生的音乐本能,让学生寻找心灵深处的需求。


奥尔夫音乐学习汇报(奥尔夫音乐上课的流程)(1)



一、奥尔夫听力训练和节奏训练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任何一种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最本真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其训练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听力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听力训练包括拓展音乐素材范围、组织开放式的音乐听力活动、动作参与和图形谱使用等。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師追逐功利性目标,关注音乐表现技巧和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奥尔夫听力训练设计了丰富的训练形式和辅助工具,激发学生对音乐最本真的感觉。


比如,图形谱教学。图形谱以视觉符号形式记录各种音乐元素,将音乐以可视化的符号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图形符号了解音乐的音阶、音调、节奏。奥尔夫音乐图形谱可以标示各种类型的音乐元素,同时其表现形式也相对简单,学生几乎不用前期准备和学习,通过联想就能猜出图形谱的含义。比如,波浪线表示音乐强弱,波浪线起伏越大代表音强越大,波浪线起伏越小代表音强越弱;又比如一朵完整的云朵表示连音,如果出现断音,则在云朵的下面画几个点,像下雨一样,将云朵断开。


因为小学生年龄较低,音乐基础和语言基础弱,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理解不准确。奥尔夫音乐教育通过让学生朗读歌词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根据歌词的节奏朗读,体会附点音符的感觉,直至能够将节奏准确朗读出来为止。学生们熟悉了歌词的节奏后,再根据歌词节奏敲打附点音符,进一步强化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奥尔夫声势动作的应用

“声势”是指伴随着音乐进行肢体律动并发出声响。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加入声势可以丰富音乐表现形式。而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对于肢体律动应用比较少。奥尔夫动作教学中的声势教学将身体作为乐器,利用身体动作发出声响。“声势”的产生早于语言和音乐,因为它的表达更为直接。音乐教学中常见的声势有拍手、跺脚、以手掌拍腿、捻指、弹舌等。


例如,拍手是将双手拍在胸腰前,以右手指尖击左手掌根,发出类似于共鸣的声音,拍手能够较好地表现曲谱的音调强弱变化。捻指,是中、拇指相互发出的响声,捻指不仅考察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考验学生的手指灵活程度,因此非常受小学生喜欢。弹舌富有乐趣,声音脆朗,比较受小学生们喜欢,运用弹舌声势来进行声势训练。声势训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力。在声势训练中,教师要注意维护好现场秩序,不要让他们胡乱拍手、跺脚。


三、奥尔夫即兴创作的应用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即兴演奏和创作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潜力。音乐创作是一种灵感游戏,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小乐句(1—2小节)的“问答”,即教师演奏或者演唱一句起始句,学生接教师演奏和演唱。音乐创作给学生自主处理音乐的机会,使他们掌握更多的音乐表现技巧。


音乐创作让学生享受灵感带来的顷刻之间的美妙感受,实践证明在音乐创作中,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焕发出潜在的创造能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在个性化的音乐表达中,学生越来越敢于表现自我,进而变得自信、开朗、大方,在课堂上更乐于动脑筋,更敢于提问,敞开心胸大胆地表现自己。


四、结语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完善体系的音乐教学手法。奥尔夫认为人类天生自带且又能够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发人对音乐最本真的体验和表达力的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果你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交流!

分享转载只为网友交流学习知识,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予以修改或删除


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