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做这件事)

作者:阿开妮

插画:网络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做这件事)(1)

假如时光倒流十年,你最想自己能做的是什么?

2010年,有些人是买房,有些人是好好学习,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如果时光倒流,想做的事自然不一样。

如果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做一切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事。

95后的我,在经历社会的毒打之后,无数次后悔自己在人生重要节点做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这让我想起《杀鹌鹑的少女》中的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从我填高中志愿,高中分文理科,再到大学选专业,到最后实习选工作方向。每一个决定都直接改变了我人生的走向。大部分农村的孩子都有这种体会,在学校做的大部分决定,父母基本给不了什么建议。自己大大小小的各种选择,都是凭借自己有限的认知和道听途说。

这25年,我做的每个重大决定,基本都踩过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一个普通(中下)95后走过的歪路。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做这件事)(2)

  • 一知半解的坑------高中文理分科

我初升高的中考分数算中等,选了一所在镇上的高中就读。我发小和我的分数差不多,但是她父母特别重视她的教育,就花钱到市里的高中借读。我没办法花钱借读,这是我不能改变的,但我想着以后要好好努力

我高一的时候,学习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科,我没有总结和反思自己到底适合哪一科。我的语文和英语是比数学物理化学要好很多的,但是当时我们学校一共8个班,有6个理科班。

记得有一次在寝室里,我上铺的同学和我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我凭借自己有限的认知,和对这句话的一知半解,选择了理科。最后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我最后因为理科实在是学不好,放弃考本科,直接靠英语和语文,考了一个专科。

现在的我,再回过头去思考这句话,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太多。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前提是要学好,可惜自己连基本水平都没有,从何谈起学好学精。再者,我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一知半解非常多,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的句子,不知道它有上半句,或下半句。比如你受到伤害,有些人劝你要以德报怨,这句话的下半句是何以报德。再比如,我们经常能听到百善孝为先,它的下半句是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还有爱迪生的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它的下半句是:但是,那1%的灵感的意义要远远大于那99%的汗水。

古人诚不欺我,欺骗我的是那些只有一半的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狭隘的认知。

昨天我看了尊龙演的《末代皇帝》,电影里的背景音乐,我经常在各种剪辑视频中出现,但是这个配乐是结合电影场景的,欣赏起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同样的感受在看书的时候也会有,当你阅读经典书籍,会看到很多之前看到过得一些语句的出处,这种感觉和我们看到单独拿出来的优质内容是不一样的。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做这件事)(3)

  • 及时行乐的坑------消费不需要的东西

每当我不舍得喝奶茶、买衣服的时候,我脑海里总会想:对自己好一点,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年轻时候不打扮,难道老了再打扮;别人有的东西我也值得拥有,这一类鼓励自己消费的民人民言。

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中,告诉我们广告和营销并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无节制消费的元凶,而是诸多表象背后的那个首先改变产品,然后改变我们的人。纪录片有三集,展现了从产品本身,到利用人性恐惧,和儿童心理三个方面,促进整个世界进入一个消费主义的真相。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节目邀请了一个汽车设计师,他说:有人说,我要买这个车,但他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这才是优秀的营销。上学的时候,有些时候消费是因为同学也在买这个东西,大家都排队吃这家店,告诉自己尝试一下又何妨。其实买到的东西是换汤不换药的东西,让我们心甘情愿的花更多的钱,去买同样的东西。

对自己好一点,这样花更多的冤枉钱,是真的对自己好一点吗?那些只消费自己需要的东西的人,就是对自己不好吗?

及时行乐不仅体现在消费上,对于学生或者要提升自己要考证的人来说,是放下手机做作业,还是放下作业玩手机,总是让人非常纠结。玩手机能得到的快乐是即时的,而学习则是痛苦的,有没有回报的快乐还不一定呢。所以人们面对这样的抉择的时候,总是很艰难的选择了玩手机。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做这件事)(4)

  • 成功学的坑------毕业后那些一夜暴富的梦

现在很多人都反对看鸡汤,或者嘲笑鸡汤,一个成功企业家在自传里写自己是如何保持善良,坚持原则,最终在时代的洪流中战胜自我成功了。有可能你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看到,其实这个主人公的爸爸是哪个厉害人物,妈妈又是哪个厉害人物。所以普通人不要妄想突破阶级。

在我看来,那些嘲笑鸡汤文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事实,如果在没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一个毫无优势的普通人想要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突破阶级,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运气好赚到了几百万,但总有一天也会亏掉。

在演员尊龙的一个采访里,有学生参加他们的演戏后常常问他:你是怎么起步的?

好几次这样的提问后,他总结出的看法是:如果你对这些工作没有全心全意的热爱,那就别考虑开始,想靠演戏大富大贵,开豪车住豪宅是有风险的。

因为成功有运气的成分,你不能孤注一掷,但现实是你不孤注一掷,你就没有机会,如果支持你的信念源于功名富贵,那就很可怕了,你这是在折磨你自己,谁知道你的义无反顾有没有回报?天晓得。

毕业上班几年,知道赚钱的不容易,很多人都会有一夜暴富的梦想,有些人会拿着上班攒的几万块钱,凭着一腔热血开始实体店创业之路。在不了解行情和没有行业技能的情况下,往往这样做的人结局都是失败的。

自媒体创业不用花钱,但大家都明白,想要把自媒体做起来,基本上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比较厉害的人,这样的人就算不做自媒体,靠工作也能过上很好的生活。还有一部分是靠视频的风口,但这样的并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好的自媒体人,都是要坚持不断输出优质的内容。

普通人的成功不在企业家的自传里,也不在网红的励志鸡汤里。想要赚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急功近利带来的结果,到头来只会是虚度光阴。

为什么看过那么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一生。因为大道理是三观,过好一生是在三观的基础上,有方法的诚心经营。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做这件事)(5)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大部分认知都来自他人,自己在接收观念做决定的时候,没有独立思考判断其是否适合自己,一股脑儿的用在自己身上。

假如时光真的能倒流,我希望我可以早些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我接触到的一切价值观,探索我听到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不要那么浮躁,天真的相信成功学。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穷尽一生也只是为了认识自己,遇见自己。

就像山本耀司说的:“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当下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是我最重要的事,也是相对困难的事情。只有不停的学习不同的东西,才会明白事物不仅只有黑白两面,还有灰色地带,看待万物才会更加客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