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三年规划(选课走班的四个明确及两环七步选课走班模式)

选课走班的四个明确及两环七步选课走班模式

[摘 要]基于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选课走班的案例分析,本文提出构建选课走班时需要做到四个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环七步选课走班模式。

[关键词]选课走班 四个明确 两环七步模式

第一部分 选课走班的四个明确

一、选课走班中的“课”首先应确定在必修课程上,而不是选修课程Ⅰ系列,也不是选修课程Ⅱ系列,更不是校本课程上,此为上上之策

(一)“选课走班”是什么

“选”:以前是老师选;现在是学生选,是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或干预下的选择。

“课”:广义上讲,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指不同的课程;二是指统一课程的不同模块;三是指在高度、深度和广度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的课。狭义上讲,它指的是必修课程。本文将之定义为狭义上的内涵。

“走班”:是基于以上实际而采取的一种外显的上课形式。

(二)课程因学生差异而不同,走班因课程不同而存在

从学校层面讲,选课走班的关键,一是学生在懂得职业规划、专业与学业的关系基础上学会选择的基本技巧;二是学生心理上的调适与走班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二、围绕选课走班而实施的行动研究是创设学校有效走班、特色走班的必然途径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选课走班上的实践是基于其育人哲学的思索。理论上,该校有个双向辩证的探讨,很值得借鉴,即:

由上到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如何提供适合的教育→建立什么样的适应的课程

由下到上:建立什么样的适应的课程→如何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

在实践中,杭师大附中对学生成绩和学情变化的分析、对学生的多次问卷调查和研讨、对家长的问卷和访谈、对教师建议的征询等,从选课走班的起步阶段到运行阶段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教学班的交作业、打扫卫生、行政班与教学班的平衡、对评价方法的探讨)等等,都为其它学校提供了多维度、立体式、鲜活的行动研究个案。

三、选课走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或者说解决好几对因素的矛盾

(一)行政班与教学班的平衡

(二)课程改革者要处理好“人”的关系

1.对教师。许多案例说明,面对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许多教师的思想是滞后的。如何改变以及如何让老师积极参与进来是一个难点。

2.对家长。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里的多篇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的研究表明,家长是反对选课走班模式的,甚至说是强烈反对的。这和杭师大附中早期的问卷调查结论是一致的。如何打消家长的顾虑和缓解家长心理承受压力并取得他们的支持是又一个难点,否则,课堂改革寸步难行。

3.对学生。如何看待选课走班,如何做好基于职业规划下的有效选课是学生首先面对的问题。

(三)解决师资现有水平和状况与改革对教师课程把控力、整合能力要求之间的矛盾

(四)选课走班的常态化运行与动态化管理如何有效统一

学校的愿景是:选课走班运行到今后某个成熟阶段时,在校园里听不到有人谈论“选课走班”这四个字,至少这个词在校园里不再是热点词汇,因为选课走班已经常态化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已经适应了它,它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一个习惯,内化为个体或群体的一种行动。但学校要形成一个机制来防止它固化或者僵化,要促进它不断朝前发展,它是动态的。

四、选课走班要基于对学校硬件条件(如教室或功能馆室等)、师资条件、生源状况三个要素的实际论证

预设案例分析。笔者所在学校2016年高一年级招收6个班共计300名学生。预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教师各3人,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育、技术教师各1人,但目前地理、美术、音乐、技术都缺乏教师,在此情况下如果让其进行走班选课,初步设想如下:

(一)必修科目中的个别学科最早在第二学期试点选课走班

什么样的学科可以试点呢?学校预设的标准是:该学科备课组师资力量比较好、教师对选课走班的认识比较到位、行动研究能力比较强能承担学科选课走班的课题,备课组有比较切合实际的运行方案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

作为国家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从高一一开始就开设,历时三个学期,每个学生小组要完成三个研究课题。由于该课程是以六个班为单位的走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要逐渐适应这种走班模式,它的开设必将对其它学科今后的选课走班起到推动作用

(三)一个思路

即使选课走班今后某个时期会涉及到更多的学科,但是,地理、美术、音乐、技术等学科因教师短缺,学校也很难操作。如果对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的选择进行合并整合再分项,利用讲座或大课形式授课可能是一个思路。其理论根据是:来自国外的“走班制”(其英文为non-graded)本身是对“非固定班级”的通俗说法,他的学名叫做“不分年级制”或“无年级制”

(四)怎么走

方法一:利用已经摸索的经验实施AB层走班。以6个班为一个大单位,相邻2个班为一个小单位,选课走班发生在相邻两个班中。

方法二:ABC走班。以6个班为一个大单位,1、2和3班为第一个小单位,4、5和6班为第二个小单位。把第一、第二两个小单位分别分为ABC三层。如英语教师D分别任教两个小单位中的各一个班,英语教师E和F亦然。三个教师任教班级的安排原则,一是学校要有一定的干预、考核和评价,如对备课组采取捆绑式评价,优秀教师向最弱班级倾斜等;二是以备课组为主确定任教班级。

第二部分 两环七步选课走班模式

基于以上探讨,两环七步选课走班实施模式构建如下:

一、两环

包括常态化运作与动态化管理两个环节。

二、七步

酝酿准备→选层→模拟、调整选择后的教学班→尝试走班→反思调整→更多必修课科目加入→再反思调整

(一)酝酿准备

此阶段解决或基本解决5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选课走班组织机构,出台《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成立相关课题研究组。

2.备课组提交选课走班方案和申请,经论证后确定走班的科目及其子课题。

3.对教师:提高其认识,征求其建议,达成共识。

4.对家长:进行政策宣讲,征求其对实施方案的建议。

5.对学生:介绍选课走班,做好基于职业规划下的有效选课。

(二)选层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ABC层(AB层)不同培养方式进行选择。

(三)模拟、调整选择后的教学班

根据学生选层情况重组教学班,编制课程表。

(四)尝试走班

组织申报选课走班的备课组尝试走班教学。

(五)反思调整

以月为单位,分析学生成绩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学生、家长和教师,找到成功可取之处,找出不足和问题,及时商讨办法解决调整方案。

(六)更多必修课科目加入

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安排更多的科目实施选课走班。

(七)再反思调整

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以上七步,力图使必修科目的选课走班步入常态化,通过反思调整和修订,保持动态管理,逐渐使选课走班的质量不断提高。

选课走班三年规划(选课走班的四个明确及两环七步选课走班模式)(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