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利率通俗讲解(浅析市场利率通俗说法的真相)

有一个现象,如果有咨询过贷款利率的朋友,细心观察会发现,银行和贷款中介给出的说法有时候会有所差别。银行工作人员的表达一般是一个百分比数字,比如说“年化5%”、“年化14%”,而贷款中介人员会说出多少厘,多少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小陈简单解释说明一下。

小陈认为,两种表达方式无对错之分。其中一种是官方法律上的表达方式,而另外一种是民间市场通俗的表达方式。

银行的对外宣传文件是非常严谨的,因此解释贷款产品利率时大多数情况都是按官方百分比的方式来展示。举个直接的例子,现在央行规定LPR就是这样的表达形式,4.45%。(现在最新消息说,LPR还会下调)。这个百分比是以年为周期来计算利息的,因此解释是一般都是加上“年化”二字。比如贷款100万,年化4.45%的利率,代表的利息就是每年1000000*4.45%=44500元。

公开市场利率通俗讲解(浅析市场利率通俗说法的真相)(1)

利率另外一种是民间市场通俗的表达方式,多少厘,多少分。1分=10厘。还是以例子来直接说明,比如贷款100万,每月3厘的利率,代表的利息就是每月1000000*0.3%=3000元。民间利率一般是以月为计算。

回到上面LPR年化4.45%,折算成民间利率就是4.45%/12≈3.7厘。

以上都是通过利率直接计算利息金额的方法。无论通过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都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个月需要还款的利息金额。但是,有时候各位按这个方法计算利息,金额跟实际的还款计划表列出的不一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忽略的一个前提,就是还款方式。

现在银行贷款产品的还款方式各种各样,有先息后本、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灵活还款等等。其中先息后本和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最为常见,以下小陈就针对这两种还款方式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以上的计算方法是可以行得通的,计算出来的结果会跟还款计划表一致。先息后本,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月只需要还利息,本金到最后一期还款。这种方式在整个贷款在供期间,贷款剩余的本金的没有变化,只要每个月的利率不变,那么贷款利息金额就不会有变化。因此用年化利率除以12就能得出月利率。

然后就说说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每个月都需要还款一部分本金 利息,加起来总金额每个月相同。但是如果各位仔细观察还款计划表里面的每个月本金和利息金额的组成,就会发现每个月的数字都不一样,此消彼长。下面截图一个等额本息的还款计划表参考。

公开市场利率通俗讲解(浅析市场利率通俗说法的真相)(2)

从上图可以看出,每个月的月供总额不变都是10340元,但是月供本金却每月在增加,月供利息每月在减少。原因是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每个月都会重新核算一次利息金额,第一个月已经还上了部分本金,那么剩余未还的本金就会减少,然后第二月就会以剩余未还的本金来计算利息,因此每期计算的利息的本金金额不一样,利息也就不一样了。银行系统根据一套复杂的计算公式,在保证每个月本金 利息总金额一样的前提下,来算出每个月需要减少的利息和增加的本金金额。在这种情况下,用一开始提到的利率来计算每个月的利息金额是行不通的,而且月利率也并不等于年化利率除以12。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同样是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贷款中介都是一开始就确认好了月利率,直接计算出来每个月的还款本金和利息都是一样的?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如果用一开始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利息金额,其实是平均月利息金额。用平均月利息金额乘以期数,得出的确实是总利息金额,只不过中介隐瞒了利息从多到少的变化。这部分中介担心客户清楚整个的还款计划表,会纠结一开始供款的期数大部分都是还利息的情况,导致业务没有做成,因此没有说清楚。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不专业的中介连本身自己也不懂的情况。

综上,小陈只是简单给各位做个分析,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更深层次的逻辑可以私下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