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1)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2)

在数字时代实现对老年群体的文化反哺,是广电系统向老年群体发力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也是未来文娱领域向“银发人群”发力的题中之义。

文 | 晴栀

近日,湖南公共频道获批即将转型升级为“湖南爱晚频道”,将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老年主题电视媒体。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3)

“爱晚”的名字,既来源于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也取自“关爱晚年生活”的寓意,从“公共”转向“爱晚”,不难看出该频道目标受众群体的转向。而这或许也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电视大屏端在价值导向和整体发展方向上的一次重要战略调整探索。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4)

从节目到频道、从大屏到全媒体

老年向内容的持续进化

在电视节目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老年群体的节目也是电视策划关注的重点之一。从1991年天津电视台推出电视杂志节目《晚霞金晖》以来,卫星电视时代推出的《夕阳红》《养生堂》《金色梦舞台》等都是具有标识性的老年供向节目。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5)

2005年10月8日,山西广播电视台试播数字电视付费频道“老年福”,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设计了服务、情感、娱乐、知识四个版块共十八档栏目,从2016年开始,该频道还每年举办“全国中老年电视春节联欢晚会”,直至频道停播。

从有线电视时代到数字电视时代,关于老年电视频道建设的倡议和尝试一直在继续。而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和电视大屏的智能化也逐渐成为潮流,面向老年群体的电视频道,也应该搭上媒体融合和智能化建设的快车。

从人口普查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老年人口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占比增多。他们在社会智能化的浪潮中虽处在边缘位置,却也被这个进程裹挟着,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智能设备和热门软件,这为老年向内容的智能化提供了利好条件。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6)

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从目前公开的消息来看,湖南爱晚频道将不止聚焦于电视大屏的节目放送,更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省级老年主题融媒体平台、全国首个省级老年主题泛视频晚年生活矩阵,联动电视端、手机端、户外LED端等多传播平台,试图将媒介智能化的红利尽可能地传达到老年群体中。

2021年3月1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了在线教育服务平台“金色学堂”,对标“中老年专属学习平台”,根据老年用户需求及喜好搭建了智慧生活、文化娱乐、健康科普三大节目带,特色栏目包括《智能手机训练营》《生活好技艺》《乐学书画》《走进国粹》等,还根据时事热点推出专题版面。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7)

在触达方面,“金色学堂”频道节目根据老年人普遍作息将首播时段置于早9点至12点,通过有线电视频道、百视通IPTV频道、上海移动和联通频道以及移动端的“百视TV”APP进行内容放送。

此外,贵州IPTV联手贵州阅美圈科技打造了“多彩芳华”老年生活频道,推出《社区周周乐》《阅游悦乐》《我家拿手菜》《阅美大学院》等节目,致力于传播银龄声音,同时将电视节目内容与用户需求结合,联动线上线下老龄群体的娱乐与生活,关注“智慧助老”。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8)

相对于会根据个人喜好和流行趋势主动寻找内容的年轻人来说,中老年群体更加被动,因此需要从传播者和传播渠道的角度去深化内容传达,需要更加深入的需求开发。

从针对性的节目编排到如今的频道化、全渠道建设,老年节目从单一分散逐步走向了丰富和集中。从老年节目的创新变迁到老年频道的步步推进,我们能够看到面向银发群体的电视生产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及对老年人多方面需求的挖掘和满足。

倡导“积极老龄化”

银发内容凸显社会价值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且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老年群体数量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也是我国社会当前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9)

现代家庭观念的改变、人口流动的加快以及生活节奏的更迭,让“空巢”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如今的老年群体,在精神上更加容易空虚,物质生活和福利保障之外,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同样重要。在老龄化加剧成为我国现阶段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的国情的情况下,电视媒体能够在推动“积极老龄化”方面发挥作用。

电视媒体本身具备社会属性,从职责上有义务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精神产品,保障公众基本的精神娱乐需求,而这样的需求,必定不能单纯地“逐利而为”。处在社会弱势和边缘的老年群体,他们的需求也是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近段时间,老年相亲节目在视频平台吸引了不少热度。吉林电视台的《缘来不晚》、黑龙江电视台的《相亲相爱》、辽宁电视台的《爱的选择》等节目,凭借着戏剧性的相亲故事和接地气的讲述方式,演绎出了这些大龄人群在择偶和组建家庭方面的追求。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10)

《缘来不晚》

节目片段常常被剪辑成短视频放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引发了冲浪的年轻人的围观。从舆情状态上来看,不少网络观众将其作为“图一乐”的喜剧看待,但对这些参加节目的真实的人来说,婚恋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切实的需求,对情绪和情感价值的追求是人到老年的真实写照,而这些,是在大众视野中被长期忽视掉的。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11)

《相亲相爱》

老年群体不是简单的“年龄大的人”,他们有着独特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诉求。老年群体婚恋市场的扩张,与相亲节目表现出的高收视和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能力,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供需的匹配,也是社会代际沟通的外在表现。在家庭关系现代化的过程中,代际之间的沟通阻塞,也有不少年轻人愿意通过老年供向节目深入了解家中长辈。

与“老年”一词相伴的,“老年作息”、“老年表情包”等词语或多或少的带有调侃意味,很容易让人与身体状态不佳、精神不济、信息接受滞后等一些负面形象联系起来。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12)

《爱的选择》

而从一些学者的研究来看,这些负面状态对老年群体本身是不利的,“积极老龄化”的倡导,就是要对老年观众进行“积极老龄观”的价值引导,让银发群体在媒体进步中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让老年群体在人生的后半程体会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和自我价值。

关注老年群体的生活,推动老年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让媒体发展惠老,在数字时代实现对老年群体的文化反哺,是广电系统向老年群体发力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也是未来文娱领域向“银发人群”发力的题中之义。

高活跃、高忠诚

银发人群盘活电视文娱

在电视文娱内容向老年群体的触达中,我们能看到现存的许多问题,限制着老年向节目内容的发展。

银发人群对新媒介的使用程度相对不高,而智能电视的使用门槛也比传统电视高了很多,界面功能板块划分、UI设计、操作按键等都与传统电视天差地别,这对老年群体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老年群体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较低,在媒介生产中往往不是被重点关注的受众群体,大资本、大制作面向的受众也往往不会考虑这一人群。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13)

但老年群体在电视内容消费上的潜力和价值也在不断被发掘。

大屏电视进入互联网智能时代之后,“电视”就从一个功能较为单一的单向传播平台转变成了一种媒体消费的介质,年轻人用智能电视投屏、玩游戏,但打开电视频道的机会却少之又少。

而相对年轻人而言,老年群体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更长,媒介使用习惯更偏向于大屏,且对平台更容易产生忠诚度,他们是相对稳定且庞大的收视群体。而随着老龄化和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精神娱乐生活上有所追求的老年群体会越来越多。

中国家电网发布的《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2022年,全国收看电视的观众逐年下降,唯独5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仍然保持着观看电视的习惯,并以此为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在传统媒体被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普及大潮冲击之下,中老年群体以较为忠诚的媒体使用习惯成为大屏电视内容的忠实受众。

广播电视与文化旅游融合(首个省级老年电视媒体诞生)(14)

老年群体在电视收视群体中占据的比重大,且属于较为稳定的收视群体,都为文娱领域的“银发经济”崛起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创作出更加贴合老年群体的内容,是稳定电视内容受众基本盘的重点,也是拓展大屏业务的发展路径。

国家顶层设计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向老年人群的内容输出,对媒体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精耕细作的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