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小知识分享(天天论语笔记94心存仁德)

【原文】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小知识分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论语小知识分享(天天论语笔记94心存仁德)

论语小知识分享

【原文】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服侍孔子的时候。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朋友们共享,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以劳苦之事加于民。”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养,朋友之间相互信任,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志当存高远。

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颜渊、季路侍”:颜渊、季路两人在服侍孔子的时候。盍:何不。“盍各言尔志”:何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原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志向还停留在追求自己能帮助朋友们无衣食物之忧,追求的是个人物质层面的理想。不仅仅是自己衣食无忧,还可以帮助朋友衣食无忧。都来用我的,用坏了也不抱怨。很有些穷人思富的感觉。颜回“愿无伐善,无施劳”之志上升到了道德修养的层次,但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处世的态度。孔子毕竟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志则升华到了社会治理层面。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层面的车马衣裘,也不是精神层面的个人修养的高低,而是和谐富裕的社会。

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自夸。“无伐善”:不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劳:施,表白。劳,功劳。“无施劳”,朱熹《论语集注》:“伐,夸也,善谓有能。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以不夸己能、不扬己功为其意。按照朱子的理解,颜渊的志向就是“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元人《四书辩疑》驳朱熹说:“该‘无施劳’者,不以劳苦之事加于民也。夫劳而不恤,乃古今之通患。……颜子之言,于世厚矣。”此说直接否定了朱子的解释,说颜回之志是不愿意以劳苦之事加之于民。孟子认为颜回以舜为志,既与舜“同道”、“所追同一”。颜回很赞赏舜帝的“无为而治”,即后来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思想。他曾经说:“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荀子·哀公篇》)所以,颜回这里所言之志应是“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以劳苦之事加于民。”这是欲内修己德、外施爱民之政。这与舜之“无为而治”的思想相符。在颜回看来,唯以此志施行于天下,方能实现孔子所谓“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社会理想。由此可见,颜回在政治志向上不仅有淑世济人的入世情怀,而且颇具早期儒家的民本主义精神。

朋友信之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得到安养,朋友之间相互信任,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朋友信之”如果解释为“能得到朋友的信任”,那也太小瞧孔老夫子了。孔子是何等人物,他还需要把“得到朋友的信任”作为理想吗?我觉得是孔子看到当时的社会跟现在一样,已经严重缺乏诚信,朋友之间都已经没有诚信可言。孔子的“朋友信之”是对社会诚信的追求,希望朋友之间能有相互信任的基础。孔子的志向就应该表述为:让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轻子弟得到关怀。一幅和谐富足的小康社会景象。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有大志。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成才,成为社会栋梁,就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志当存高远。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也就只能是个芸芸众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道客村曰:

子路愿与朋友共,

颜回修己以爱民;

夫子之志存高远,

天下百姓在仁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