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不舒服是不是长肿瘤(肚子不舒服不是小毛病)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临床中经常碰到老年患者来院就诊时,一进入诊室就说:“医生,我的胆结石/胆囊炎毛病又发了!”,或者说,“最近肚子胀,没食欲,我这是不是胃病犯了?”但经过仔细的诊疗后却确诊为“胆囊癌”!这对患者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说起胆囊癌,我不由想起19年上半年接收的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她的配合程度之高令人吃惊,有几次查体需要确定压痛点,几个医生来回按压老婆婆的肚子,痛得她皱眉捂额。但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忍着疼痛问:“医生,要不要再按两下,一定要搞清楚呀。”但一听要手术,却又摇起了头。

一、初识患者

肚子不舒服是不是长肿瘤(肚子不舒服不是小毛病)(1)

第一次和老婆婆的相遇还是机缘巧合。当时科室人手不足,门诊安排是满满当当,我心中虽不至于恼火,但还是有些怨气。那天中午一点多,我处理完了上午的近四十位患者,打算赶紧吃两口饭,休息一下,为下午的工作做准备。

刚一出门,我就看见在大厅等候叫号的人群中有位神情异样的老婆婆,她捂着肚子,眉头紧锁,老伴安慰她还反被骂了两句。疼痛对医生来说是十分敏感的信号,这意味着患者存在处理优先级高的问题,所以我立马转身走向老婆婆。

看到我过来,老婆婆有些吃惊,赶紧起身。见状我赶了两步扶住老婆婆,将她带进了诊室。询问后我得知,这位老婆婆69岁,肚子不舒服已经有三个多月,这两天她自己感觉肚子不光不舒服,还越来越痛,就想来医院,但又担心来医院花钱太多,犹豫了好久才在老伴的敦促下挂了号。

我一听,心里有了不好的感觉,脑子立马蹦出三个字“胆囊癌”。这个病是老年患者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而来医院的原因也常常是肚子持久的不适感。为了检验我的猜测是否准确,我扶老婆婆躺到查体床上,简单专科查体,我发现老婆婆有右上腹和剑突下的压痛,墨菲氏征却是阴性,这让我对老婆婆罹患胆囊癌的“自信”高了一分,心中的遗憾却翻了数倍。

癌症治疗宜早不宜迟,我当机立断,让老婆婆立马完善腹部的CT。结果很快出来: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考虑胆囊癌侵袭可能;腹腔淋巴结多发转移……

我开出住院单,并开始考虑如何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交代手术事宜?他们要是不接受手术怎么办?多发淋巴结转移的话,前哨淋巴结清扫要切除哪些淋巴结?转移会不会是看错了,有这种可能……

肚子不舒服是不是长肿瘤(肚子不舒服不是小毛病)(2)

(图文无关)

二、患者治疗过程

安排老婆婆入院后,我叮嘱管床的住院医师赶紧把手术前检查完善了,而我则回到门诊,开始下午的门诊工作。

下午六点,我结束门诊工作,打电话问住院医师老婆婆的血常规、炎症指标之类检查结果出来没有。他告诉我老婆婆血常规除了血红细胞平均压积稍有降低,其他都在正常值,粒细胞比值也正常,没有炎症表现。

我刚松一口气,准备回家再巩固下腹部的生理解剖,住院医师就告诉个坏消息:“老婆婆不愿意接受手术,术前检查就没开。”

虽然之前就担心过此事,也曾遇到其他患者不接受手术,但这一次我还是感觉心烦意乱。做医生这么多年,我也明白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大概在考虑什么,无外乎怕花钱、怕疼,更怕人财两空,尤其是癌症患者。

第二天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出来了,CA199高达624.3U/ml,这进一步确定了老婆婆罹患胆囊癌的事实,然而老婆婆还是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连做了三天老婆婆的心理工作,都没能说服她接受手术,甚至在经过这几天的调理后,老婆婆除了肚子不舒服,其他部位感觉好了不少,面色都红润了些,嚷嚷着要出院,这让我心急如焚。

好在这天正好是周末,老婆婆的儿子终于现身,我看见他就像看见了救星,拉住他就是一通利害分析,通情达理的老婆婆儿子大手一挥:“医生,你只管安排手术,我妈的工作,我来做!”

果然,当天晚上,老婆婆就签署了手术知情同意书,完善了术前的免疫、凝血功能等检查,最后经过麻醉科的确认,手术室护士安排老婆婆第二天,进行手术。

手术非常顺利,癌灶成功切除,留置引流管后我亲自送老婆婆回了病房。后续切口愈合良好,也没有术口发炎或感染,术后第三天引流袋内没有了血性液体,老婆婆固定点压痛的症状也消失了,随着切口愈合,老婆婆脸上的笑容一天多过一天。出院前例行B超复查,发现老婆婆腹腔有包裹性积液,但没有波及肠道,B超医生穿刺引流后,这最后的问题也解决了。

虽然可以出院了,但对于老婆婆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肚子不舒服是不是长肿瘤(肚子不舒服不是小毛病)(3)

三、患者在治疗中注意事项

1、切口渗血渗液:尽管在术前所有患者都会检查凝血功能有无异常,但谈及个体时,仍然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在手术后应该时刻注意切口情况,一旦有较多的渗血渗液(切口纱布全层浸湿),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2、黄疸:胆囊癌需要切除胆囊,有伤及胆总管及肝总管的可能性,严重者术后会出现梗阻性的黄疸或者胆汁性腹膜炎。对于前者,患者可从口腔黏膜、眼白和皮肤三个部位观察有无黄疸,任一处发黄,都要及时告知医生。

3、积极乐观的态度:胆囊癌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较长,确诊患者不必过于惊慌,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四、患者治疗效果

患者治疗期间初查腹部CT呈现胆囊癌表现,且存在淋巴结转移,完善术前检查后进行手术,顺利下台,术中出血少,术后给予抗感染和补液对症治疗,查房时患者自述腹部固定点压痛消失,后复查腹部B超,提示癌灶切除干净,虽有包裹性积液,但B超引导下穿刺后顺利引出。

出院后,患者右上腹不适未再持续出现,其他部位亦未见癌细胞转移表现,确定为临床治愈。但患者胆囊切除后定然存在食欲不佳的情况,叮嘱患者少食油腻食物,并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之后表示食欲下降症状有所好转。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保持乐观态度:患者态度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呈现相关性。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还应尽力保持愉快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讳疾忌医的认识误区。

2、调节饮食:患者胆囊切除后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对脂肪性食物更难消化,常表现为食少、腹胀、大便不畅。所以应该选择易消化吸收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香蕉、白菜等易吸收消化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肥肉之类的高脂食物,禁烟酒,多饮水。

肚子不舒服是不是长肿瘤(肚子不舒服不是小毛病)(4)

六、医生感悟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胆囊即肝外胆管癌新发11238人,发病率3.9/10万。可见我国胆囊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存在一定联系,所以如何预防胆囊癌成了医疗宣传和科普的重中之重。

但在临床实践中,老年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意愿普遍较差,这可能和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胆囊相关疾病的既往史,在缺乏医疗知识的情况下,可能会认为是医生误诊导致耽误了病情,从而产生抗拒情绪。

而这一例患者则是另一种常见拒绝接受手术的患者。现在生活压力变大,许多老年患者来院后往往是两位老人相互陪伴,子女只有在不得不出现的时候,才会来院,缺少陪伴的老人会将这种时刻视作唤回子女的良机,往往子女一到,三言两语便可说服医生眼里“顽固不化”的老年患者。

但我想这些都是可以而且必须克服的困难,随时行医时间变长,我愈发觉得能够解除患者病痛是一件值得庆幸而不是骄傲的事情。临床上太多患者因为癌症在去世前终日痛呼,无法用杜冷丁缓解的癌痛到底有多痛?

我不想知道答案,更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答案,所以,如果患者能在早期就来院治疗,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为了让这种“庆幸”的事多一些,医疗科普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但目前我国的医疗科普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路虽远,吾愿上下求索。

姓名:高森

单位: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科室:普外科

职称:主治医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