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听的评剧刘巧儿选段(评剧刘巧儿的真实故事)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呀,他的名字叫赵振华,都选他做模范,人人都把他夸呀。”

说起评剧,不少人会想到由新凤霞主演的评剧《刘巧儿》。1956年,随着评剧电影《刘巧儿》在全国上映,刘巧儿成了争取婚姻自由、妇女解放的典型,一时间家喻户晓。而评剧《刘巧儿》所反映的故事,到今天已经发生整整72年了。

最好听的评剧刘巧儿选段(评剧刘巧儿的真实故事)(1)

1947年3月13日, 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封芝琴婚姻纠纷案。由于此案被编为说书词《刘巧儿团圆》和剧本《刘巧儿告状》,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刘巧儿案”。

“刘巧儿”的原型叫封芝琴,于1924年出生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乳名捧儿,从小以剪纸、绣花的“巧手”闻名乡里。

封芝琴小时候就被父亲封彦贵许给张金才之子张柏为妻。随着年龄渐长,封芝琴和张柏经常往来,互生爱慕之意。但是,因张家贫穷,封芝琴又被父亲另许给朱家,但遭到封芝琴拒绝。

最好听的评剧刘巧儿选段(评剧刘巧儿的真实故事)(2)

巧儿与赵振华(《刘巧儿》剧照)

眼看其父为封芝琴张罗婆家,张柏的父亲张金才担心夜长梦多,便按照当地“抢亲”习俗,集合族人在夜间闯入封家,抢回封芝琴,为两人完婚。封彦贵随后以“抢劫民女罪”将张家告上华池县司法所,司法裁判员未做深入调查便召集朱、张、封三家当事人,当庭宣布张家“抢亲”婚姻无效,县警卫队还把抢亲的人全部抓了起来,一对鸳鸯就这样被拆散。

封、张两家均不服此判决,群众也反映强烈。封芝琴徒步上百里路,到庆阳专署驻地庆阳城状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她婚姻的干涉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断案不公,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

时任陇东分区专员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解放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经过深入调查了解,还征求封芝琴对婚姻的意见。

最好听的评剧刘巧儿选段(评剧刘巧儿的真实故事)(3)

巧儿向马专员告状(《刘巧儿》剧照)

在弄清全部案情的基础上,采取调查、调解与审判相结合的方式,就地公开审理,最后作出判决:依法撤销华池县司法处的判决;封、张双方同意结婚,其婚姻有效;张金才黑夜抢亲,扰乱治安,判处短期徒刑;封彦贵多次出卖女儿,违反政府法令,判处劳役,以示惩戒。对这个判决,群众认为合情合理,受罚者甘心服罪,一对青年人更是欢天喜地,结成了美满夫妻。“马锡五审判方式”也由此诞生。

最好听的评剧刘巧儿选段(评剧刘巧儿的真实故事)(4)

封芝琴与丈夫张柏

这起争取婚姻自主的民事案件不仅让周围的百姓们刮目相看,而且轰动了陕甘宁边区,成为20世纪中国八大名案之一。当时,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陇东报》等接连对此进行报道;随之,著名艺人韩起祥将之编成陕北快书《刘巧团圆》、陇东中学教员袁静创作了秦腔剧《刘巧儿告状》在边区广为传播;解放后,中国评剧院又将其编为评剧《刘巧儿》,由著名演员新凤霞主演,随后又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使“刘巧儿”的故事传遍全国,剧中的刘巧儿和赵振华成为了那个时期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的男女青年心中的偶像,甚至还推动了第一部《婚姻法》的宣传普及。

从此,封芝琴就有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大名——“刘巧儿”,她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刘巧儿”成了新中国巾帼楷模、妇女解放的象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