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

文:宿夜花

当提到黄金时代的经典好莱坞电影,更多的观众首先想到的是以《乱世佳人》为代表的片厂时代史诗巨制,这些经典史诗片用最华丽的视听语言、乌托邦式的话语体系满足了观众对美的想象,是电影作为造梦工具的成功实践。而还有一类电影,用影像去关怀现实,使观众看到了很多生活化的鲜活生命与震撼人心的故事,伊利亚·卡赞的《码头风云》即是经典好莱坞现实主义的代表,获得了第2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影片以纪实性的风格、通过对码头工人在黑帮势力压迫下的觉醒与抗争,实现对社会、文化、人性的多层面反思与批判,冷静理性又不失锋芒。无论是伊利亚·卡赞的纪实美学实践、还是马龙·白兰度的超越时代的表演,都使得影片有着十足的观赏性。

伊利亚·卡赞的纪实风格

01.码头都市空间影像的构建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1)

马丁·斯科塞斯评论此片时曾谈到,《码头风云》之于美国电影的意义,就如同罗伯托·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之于意大利电影。这其中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后者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标志性作品,以粗粝的质感反应了战时罗马的真实面貌,既具有艺术层面的探索性,又有着作为历史再现的纪录价值。而《码头风云》同样是摆脱了传统片厂的摄影棚桎梏,开始对都市空间进行拓展以及底层工人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再现。

逼仄狭窄的穷街陋巷,潮湿阴暗、烟雾弥漫的码头,杂乱堆砌的货物,破败拥挤、罪恶丛生、充斥着金钱与罪恶的港区,代表着现代都市繁华的曼哈顿天际线成了一种虚化的背景,这般残破凋敝之景,成了伊利亚·卡赞镜头下极富造型感的城市影像,在这里上演着码头工人的生活悲欢、同黑帮罪恶势力的斗争、挣扎与觉醒。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2)

比之前作《欲望号街车》中影像空间的浓郁舞台感,《码头风云》在强调视觉造型(用线条、门框自然分割画面完成一种封闭与禁锢的隐喻)的同时,伊利亚·卡赞更通过纪实性长镜头、景深构图、深焦摄影,多景别多角度的全方位展现等现代化电影语言体现一种电影空间。即是践行“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力图还原冷峻、严酷的现实本身。因此,电影在寒冬的码头港区实景拍摄,黑白胶片营造出的灰暗、沉郁氛围之下,就连演员呼出来的白气都有一种凛冽摄人的力量。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3)

02.鸽子自由纯洁的象征

鸽子是影片中重要的符号性意象,对影片主题的表达和主人公形象塑造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4)

首先,温顺柔和的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是一种对世间万象、生命万物的包容之爱,象征着人道主义的关怀神性的悲悯,包罗着爱情友谊等世俗化的情感形态。其次,鸽子是纯洁的象征,它的纯洁反衬着罪恶;鹰隼与鸽子的食物链,隐喻着层层倾轧、利益纷扰的人类社会,任人摆布的鸽子是主人公为代表的普通工人面对黑帮头目的欺压无力反抗弱者身份写照。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5)

而屋顶杂乱的电视天线旁边困于钢丝网中的鸽子,更是暗喻着世俗法则、集体牢笼对个体精神自由的禁锢。于主角的现实层面而言,既是黑帮头目对其生活、谋生方式的压迫,也是同事们集体的麻木、良知的缺失与压抑给他带来的精神桎梏。从更为抽象的角度理解,这种对自由是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释放天性、解放自我的精神自由

Terry Malloy:迷惘、觉醒、救赎与抗争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6)

影片在纪实性表达之下,将主题同时赋予视听语言的表意性与情节内容的文本内涵之上,而情节的内涵鱼寓意自然离不开人物的刻画。影片的工人权利意识觉醒个体自由精神自我价值追逐的主题寓于主人公Terry Malloy的成长之上,从作为黑帮势力棋子的浑然不知的迷惘,正义感召下的救赎与抗争,角色的成长与完善被马龙·白兰度演绎得熠熠生辉。

01.“方法派”表演标杆与精准的群像角色

在此前的《欲望号街车》中,马龙·白兰度恣意张扬的野性漫不经心的率性表达,比之费雯·丽工整严谨、注重外在形体表情设计的舞台式表演,已经展现出了现代表演的雏形。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7)

如果说在紧随其后的历史传记片《萨巴达万岁》、电影化的莎士比亚剧目《凯撒大帝》中,马龙·白兰度展现出的对不同类型角色、不同调性表演的驾驭能力,尚且被限定在传统、古典、制式化的经典好莱坞既定模式框架之内;那么作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实践者斯特拉·阿德勒的得意门生、“方法派演员”(Method Actor)的代表人物,在《码头风云》这一伊利亚·卡赞前所未有的纪实性电影语境之下,白兰度现代化的表演方式魅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这种魅力体现在:以深度理解并“体验”角色为基础的真实呈现、看似零碎却透射着人物性格特征与表演“最高任务”的“贯穿动作”、出其不意又妥帖生动的细节。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8)

例如,影片中的白兰度随时咀嚼口香糖、不期上扬的嘴角轻蔑的眼神含混的腔调与吐字方式,轻描淡写,便展现出Terry Malloy曾作为拳击手文化素养不高、叛逆不羁狂傲张扬;而言语之间,飘忽柔和的眼神、不经意地托腮,则体现了他的单纯与善良从迫于黑帮压力而产生的心灵上的不安与懦弱的逃避,到反思、忏悔,再到觉醒、反抗与救赎,这一男性成长母题之下,角色的性格塑造、心理层次都得到了完整而有力的表达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9)

白兰度的标杆式表演自然也与其他演员的精准配合不可分割。女主角Edie Doyle的饰演者爱娃·玛丽·森特既表现出了角色的纯善特质,又重点突出了那份抗争精神与勇气魄力。“手套”一场戏的“即兴表演”中,她与白兰度的对手戏二人互相配合、情绪层层递进,也因此双双获得奥斯卡奖。

此外,黑帮头目的嚣张跋扈、牧师的慈悲与怜悯、哥哥Charley Malloy陷入兄弟手足亲情与黑帮组织的纠缠中难以自拔的焦灼无奈,都被几个实力派演员诠释的丝丝入扣。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10)

02.现实意义的突破

影片的现实意义的突破性体现在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弱势群体生存哲学的思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让弱势者安于一种明哲保身、委曲求全的生活方式。影片中的其他工人,知晓真相却选择用沉默压抑良知、不敢为被害者发声,在畏惧权势的焦虑心态下,他们成了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群体被压迫后开始触底反弹,这种工人群体的觉醒与反抗更有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11)

在以往反映的典型好莱坞片厂中,例如约翰·加菲尔德的《出卖灵肉的人》、柯克·道格拉斯的《夺得锦标归》,展现的均是个人正当的权利诉求与黑帮罪恶势力的矛盾,带着一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码头风云》则试图摆脱这种模式去反映一个群体的生存困境。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12)

结尾处的剪辑堪称是神来之笔,在Terry Malloy被黑帮组织打翻在地而痛苦地爬起身来、跌跌撞撞的前进时,仰角特写镜头之下,孤注一掷的男主角纵使身心俱疲却傲然挺立,主观视角下的前方工厂,是被虚化、摇晃后的模糊图景,而俯角全景镜头下的工人众生,仿佛觉醒后又归于一种麻木,这种讽刺性是不言而喻的。

世界史诗级催人泪下的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经典)(13)

由此可见,对正义与良知的呼唤,对复杂诡谲的人性之中那难以摆脱的贪婪、麻木、盲从、怯懦的讽刺,对亟待完善的公共监管制度的渴求,对劳资关系的深度反思,使得影片有了超越一般片厂时代商业片的现实意义与批判力度。虽然囿于好莱坞大片厂时代的整体环境与创作自由度的限制,影片的社会学层面的现实批判性和对人性的反思力度尚可以更为深入,但无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还是从导演与表演的艺术创作层面来看,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 本文版权归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