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1)

今日23点15分迎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要到了!

2017年大暑时间:7月22日 23:15:18,农历2017年六月(小)廿九。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大暑节气该如何养生:

大暑节气养生就要重在一个“清”字,即“清心”“清热”“清补”“清养”。做到这“四清”能够养心护心、祛暑排毒、健脾化湿、冬病夏治,不仅能安度大暑、三伏,更能带来一整年的健康!

清心:养心护心第一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而大暑节气期间,天气炎热,“心脏”更容易受到暑热的伤害,所以大暑更要注重养心护心。

1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晨练促进阳气升发,但切记不要起床后立刻锻炼。建议适量饮用一杯白开水,再进行短时地晨练,运动不要太剧烈。

2午时:养心宜小睡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2)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3下午:喝杯养心茶

大暑炎热,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钾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大暑期间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

清热:祛暑排毒第一

大暑炎热,身体代谢旺盛,最适宜祛暑热、排热毒。而平素阴虚、湿热、痰湿的人往往发热心烦,口渴起痘。对于湿热、痰多的人来说,大暑养生更要重在“清热”。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3)

祛暑热、排热毒就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莴笋、油麦菜等。如果没有食欲,多以醋佐餐,能生津、开胃、行气,醋泡生姜、醋泡黑豆、白醋浸时蔬等等。

清补:健脾化湿第一

大暑节气,正值伏天,天气潮湿、闷热,不少人出现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症状,这些都是脾虚湿盛的表现。所以,“清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而第一位的莫过于健脾祛湿。

夏薏米红豆汤:健脾祛湿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4)

做法:取等量的薏米和红豆,将红豆浸泡三四个小时,再与薏米一起下锅煮,上层的汤当水喝,下层的颗粒当饭吃。

对于已出现湿热症状的人,可以用莲子、薏仁、红豆、白扁豆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做法:四种食材各100克,放水是食材的3倍。白扁豆不容易煮烧,应先烧1个小时,然后再放入莲子,薏仁,红豆一起煮,最好放一抓手的糯米,这样子煮出的粥有稠度。

吃药粥滋补身体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5)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也可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

食家禽气血双补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6)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可气血双补,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

吃姜暖胃增食欲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7)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的功效。清晨之时,人的胃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

尽量从事“慢”运动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8)

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一年一度大暑节(节日说今日大暑)(9)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对年老体弱者来说,情绪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限酒。

苦夏时节,人们流汗增多,饮水量自然增大,可是,你知道喝水的正确方式吗?

夏季喝水有讲究

1、喝温不喝凉喝凉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从而使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因此,喝水的温度不能太凉,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

2、慢喝不快喝喝水时,不少人习惯“豪饮”一番,但这种饮水方法对健康并无好处。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也容易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胀。正确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

3、喝水也“吃”水黄瓜、西瓜、番茄等果蔬中的水分比起普通的水,更容易进入细胞。因此在喝水的同时,也要“吃”水。

4、喝淡不喝甜夏季流汗损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因此天热时应喝些淡盐水补充钠,自制绿豆汤、柠檬水等不仅消暑降温,还能补充维生素等多种营养。需要提醒的是,各种甜饮料高糖、高能量,营养素也比较单调,不能用来代替白开水。

5、早喝不晚喝当出现口渴心烦或乏力头疼等状况时,说明机体细胞已经开始脱水,此时再喝水已经是“被动饮水”。久而久之,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不利于正常代谢。因此,喝水跟吃饭一样,也需要定时,变被动饮水为主动饮水,在感觉到“口渴”之前喝水。

延伸阅读

经典的“防暑神药”到底该咋用?

【十滴水】能治中暑,不能防中暑

适用症状:头晕、昏迷、高热等

使用小贴士:有的人会事先喝点十滴水,用于预防中暑,这是没多大作用的。十滴水只在发病时服用,而且多用于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的急症,不能当成预防用药。

【人丹】对高温“中暑”最有效

适用症状:头昏、头痛、恶心、胸闷等

使用小贴士:与藿香正气类药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开窍、消暑解热的作用,更适合因暴晒导致的中暑患者服用。人丹含有的薄荷冰有散热、醒脑作用还可缓解中暑者出现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风油精】出汗时要慎用

适用症状: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等

使用小贴士:出汗时不宜使用,因为风油精含有薄荷脑、樟脑等芳香剂,这些成分会通过汗腺被人体吸收,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应在出汗时慎用此药。

这样动不动就汗流浃背的日子,还是能宅就宅吧,如果实在要外出,请做好防暑防晒措施,尽量缩短户外活动的时间。

(全媒汇·节日说,姜海军/综合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