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涉及与监狱和囚犯相关的事情,美剧《越狱》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之所以这类题材会被广泛演绎,既和监狱本身的神秘感有关,又是因为监狱中服刑的犯人那形形色色的故事带有丰富的话题性,很容易勾引起人们的兴趣。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

但真实的监狱,远没有电影故事所塑造出来的那种花里胡哨的剧情,更多的是平静而规律地改造生活。

在2013年,江西省的一座监狱中,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个平素老实本分的服刑人员被查出是“三假犯”,这一事件当即引起人们的热议。

所谓“三假犯”,就是故意用假姓名、假住址、假身份来欺骗司法机关,以达到自己目的的罪犯。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罪犯都是为了逃避刑事处罚而冒用身份信息,但也有人是居心叵测。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2)

比如曾经就有一个这样的案件,一个黑老大进了监狱,竟然趁探监的机会暗中指示,让自己的一个小弟用假身份混入监狱给他送违禁药品。

这种情况虽然比较严重,但还算可控,可怕的是还有一种三假犯会在监狱里做出更出格的举动,危害整个监狱的安全运行。

所以,三假犯是司法机关着重整治的对象,在江西省饶州监狱就出现了一个三假犯。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3)

那是2013年的四月份,在饶州监狱的老残监区,危长良正在监狱内部进行例行检查,也就是大家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每日例行点名。

饶州监狱是整个江西省最大的监狱,关押了众多的犯人,而老年人和残疾人还有专属的老残监区,危长良则是老残监区的副监区长。

本来,这只是一次寻常的例检,危长良也是照旧拿出名单一个挨着一个地点名。但就在危长良喊到“余海水”这个名字的时候,监区里回荡起一个中气很足的回声:“到!”

听到这一声,危长良先是一惊,但也没有过多地在意,继续清点其他人的名字。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4)

而就在这一工作完成后,危长良在返回办公室的路上又想到了当时的情景,这下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之所以危长良的情绪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那个叫余海水的囚犯已经是一个七十七岁的老人了。

以危长良多年的经验,一个年届八十的老人怎么会有这么洪亮的嗓门呢?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但旋即,危长良又觉得是自己多虑了,因为并不排除有的老人身体非常健朗这种情况。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5)

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件事就如同阴影一般萦绕在危长良的心头,让他寝食难安。

终于,危长良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于是,危长良来到了档案室,调取了余海水的资料,他发现资料上注明了余海水是福建南平人,生于1936年,文盲,无业,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之前无服刑记录。

这时候的危长良发现,这个余海水曾经交待自己在入狱前是个黑户,之前长期流浪,因为偷东西被抓。

而这同样让危长良感到疑惑,因为他想不明白一个长期流浪的高龄老人,为什么会铤而走险而偷东西,以至于把自己送进监狱,这并不符合常理。

紧接着,危长良再一次来到监区,暗中观察余海水。这一次,危长良又发现了疑点,那就是他看到余海水在提水桶的时候,感觉毫不费力地就把一大桶水拎走了。

尽管余海水的一只脚有残疾,走起来有点跛,但明显看得出他的动作很干净利落,完全不像是一个残疾的老年人该有的体力。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6)

危长良还注意到,余海水的样貌是很显老,头发花白,但看他的状态和力气,说是五六十岁也未尝不可。

而且,资料显示余海水是第一次服刑,但他看上去并没有第一次入狱人员的落寞感,反而好像对监狱很熟悉的样子,走到哪都是轻车熟路的感觉。

至此,危长良心里的疑虑进一步加深,他开始坚信自己的判断,这个余海水一定有问题。这时危长良的脑海中浮现出三个字,那就是“三假犯”。

想到这,危长良找到了自己的同事徐承芝,和他一起讨论了这件事。听完危长良的描述,徐承芝也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他想起自己之前安排余海水做事情,余海水来往于各个监区之间,从来没出过错,好像对监狱很熟悉的样子,所以徐承芝完全认可危长良的判断,余海水的身份一定有问题。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7)

那么,接下来就是怎么找到证据,查明余海水的真实身份,并弄明白他冒用身份混进监狱的目的。

为了弄清事实,危长良和徐承芝又联系了侦察科的赵科长,三人一起商议对策。

而赵科长给出的意见是,先不要打草惊蛇,通过暗中摸排查出真相,以免罪犯狗急跳墙,造成严重的后果。

顺着赵科长的意见,徐承芝突然想到,既然怀疑余海水并非第一次入狱,而且对饶州监狱很熟悉,那或许以前的服刑记录里会有他的信息,找出来比对一下不就好了。

只不过,虽然这个办法是可行,但因为饶州监狱规模很大,这么多年收监了太多的罪犯,所以数据多如牛毛,从那么多的卷宗中找到一个不知姓名的囚犯的信息并不容易。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8)

危长良又进一步说,可以借助各个监区的狱警来辨认,如果余海水之前在这里坐过牢,应该会有人认识他。

这个办法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他们就联系了监狱各个监区的狱警分批去暗中观察余海水,希望能够获取有用的信息。

但可惜的是,一连好几批的狱警都表示没见过这个犯人,这让危长良很是失望。

但很快,危长良又想到了一个新办法,他找了两个平时表现很好的犯人去和余海水进行接触,看看能不能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

在经过一番试探后,虽然这两个犯人在与余海水接触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大的异常情况,但他们提到的一个细节引起了危长良的注意。

这两个犯人因为是江西广丰人,所以是用本地方言和余海水交流的,但入狱资料上填的是福建南平人的余海水与他们沟通起来却毫无压力。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9)

这一信息说明,要么余海水是广丰人,要么他就在广丰长期生活,否则他不会懂广丰方言,更不会说广丰话。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辨认工作也有了突破,有两个狱警表示他们对这个余海水有印象,应该是他们管理过的一个犯人。

得知消息的危长良很是欣喜,于是赶紧把那两个警官请来谈话。只不过,尽管这两个警官对余海水有印象,但因为在他们手中经过的犯人太多了,他们也想不起来这个余海水究竟是哪一个了。

这可让危长良有些着急了,他只能对两个警官说:“没事,你们再好好想想。”几个人在办公室喝了半天茶,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说着说着又聊到工作的事情上去了。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狱警提了一下:“你不是在二监区干过吗?”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0)

另一个狱警顿时一拍脑门,惊呼:“我想起来了,是二监区,那个余海水之前在二监区待过!”

饶州监狱一共十一个监区,而这两名狱警都在二监区工作过,但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说,余海水大概是在十年前在二监区服过刑,这就把检索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很多。

而根据危长良提供的信息,那两名狱警也回忆起来,之前的那个犯人有一只脚是扁平足,所以走路一跛一跛的。这样一来,所有的信息都对上了。

很快,在明确了检索方向后,关于余海水之前的服刑记录被调了出来,这也让他的身份得到查实。

原来,余海水根本不是什么福建南平人,也不是第一次入狱,更没有七十七岁,他的本名叫做陈达溪,现年应该是五十六岁,江西广丰人,而他这已经是第四次入狱了,此前他还有三次犯罪记录。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1)

在陈达溪的档案中,清清楚楚地写着:1984年1月份,陈达溪因不知名的罪名被关进了江西省第一劳动改造支队,也就是饶州监狱的前身,此次服刑共计两年零八个月。

2002年,陈达溪再次因为犯罪被关进了饶州监狱,而此次性质更为恶劣,是因为强奸和拐卖妇女。

2010年,出狱后不久的陈达溪因为盗窃罪第三次被关到了饶州监狱,但服刑期很短。直到陈达溪第四次被关到了饶州监狱,结果还冒用假的身份信息欺骗司法机关。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2)

事实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戳穿这个谎言,并弄明白陈达溪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了。

思来想去,危长良并不想用审讯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他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就在犯人们“放风”的时候,危长良来到了操场上,他看到陈达溪正在和别人攀谈,神情十分放松。

危长良知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他假装和一个囚犯聊天,以此继续麻痹陈达溪。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3)

就在陈达溪和别人聊的兴起的时候,危长良瞅准机会,突然大喊一声:“陈达溪!”听到有人喊自己,陈达溪下意识地就回应了一句:“哎!”但话一出口,他就愣在了原地。

危长良知道,此时的陈达溪心理防线已经完全崩溃掉了,他再也藏不住了。

很快,陈达溪被带到了审讯室,危长良问他:“你为什么要用假名字和假身份?”

表情面如死灰一样的陈达溪半晌才张开了口,支支吾吾地说明了原委。原来,陈达溪在上次服刑的时候,听同一个宿舍的狱友说过:七十五岁以上的犯人就不会被判处死刑了,还能减刑。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4)

尽管这只是几个囚犯在狱中的闲聊,但陈达溪却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因为深知自己罪孽深重而且死性难改,陈达溪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保命符。

果然,在出狱之后,陈达溪又一次因为偷东西被抓获。由于陈达溪是一个黑户,连个身份证都没有,再加上陈达溪被捕时过于邋遢,显得整个人苍老而颓废,这才造成了目前陈达溪谎报年龄的状况。

事已至此,真相完全大白,陈达溪确实是一个三假犯,而且是一个屡教不改还企图瞒天过海的惯犯。

好在他这样做,只是为了给自己减轻刑罚,没有其他的企图,所以等待他的只有重新审理并判刑了,而法院最后也是给了他从重处罚,这也是他自作自受。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5)

在这里还要回答一点,那就是陈达溪听狱友说:“七十五岁以上的罪犯不会判死刑,还会减刑”,是真的吗?

事实上,我国的刑法中还真的有一条相关内容:“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于死刑”,但在这条法律条文的后面,还有一条补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这些都是《刑法》第四十九条的内容。

也就是说,陈达溪所认为的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不会被判死刑原则上是确实存在的,但罪大恶极地除外。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6)

另外,《刑法》第十七条还这样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刑法》第七十二条中,还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以及对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可见,我国的法律也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在体现法律公平和正义的同时,对高龄罪犯有着一定的包容。在这里,就有一个典型案例,那就是与陈达溪案几乎同时的王伦业案。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7)

2012年初,王伦业因购买四公斤海洛因准备销售,结果被警察抓获。因为贩毒数量巨大,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其判处死刑。

王伦业对此提起上诉,而二审维持了原判决结果,基本宣告了王伦业的死刑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就在死刑复核阶段,王伦业的律师根据他户口本上的年龄发现他已经年满七十五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王伦业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免于死刑惩罚。

30年前坐过牢的案底(2013年77岁老人进监狱)(18)

不管怎么说,妄图以年龄为护身符而知法犯法的行为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更何况像陈达溪这样屡教不改,还企图钻法律空子的惯犯,更不能被容忍,法院最后对他从重处罚,可谓是大快人心。

陈达溪案在当年也曾引发热议,也使得“三假犯”这一名词被公众所熟知。在这个案件中,我们必须佩服基层民警同志的警觉性、执行力和聪明智慧。

如果不是他们细心谨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也许陈达溪就会在监狱中一直隐藏下去,而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只因我们有着这样的好干部,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