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平定的五胡乱华(五胡乱华之桓温一一南望王师又一年)

桓温,是当时东晋四大家族的其中一个,因为他的原籍在,今天安徽怀远县,古时叫谯国,所以也称谯国桓氏,在东晋历史上就是四大家族和皇权共天下,王导,庾亮两个家族过后就轮到这个桓氏了。而且这个桓氏家族控制朝局的时间还特别长,东晋历史就是百年,他家控制了30多年,那皇帝在干嘛,皇帝大部分时候就是一个小孩,东晋短短百年历史,有15个皇帝,你可以想象,更替多么快速。

桓温也是衣冠南渡的大家族,他父亲叫桓彝,死于上一个文章提到的流民苏峻叛乱,而当时桓温才15岁,手藏利刃杀了杀父仇人,为当时的人所称道,成人后,娶了明帝的长公主为妻,也算是皇亲国戚,还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从此登上仕途。

后结识权臣庾亮〈另一个世家大族)之弟,当时的荆州刺史庾翼,并在他的推荐下做了荆州刺史,荆州当时是东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因为你看南京,虽说它背倚钟山,前有长江,有虎踞龙蟠的美名,其实它的城市防务能力很弱,而荆州在长江中游,对南京有护卫之势,可想而知,荆州的位置的重要性。

谁平定的五胡乱华(五胡乱华之桓温一一南望王师又一年)(1)

荆州古城

桓温本人也是雄才大略,文武双全兼备,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政治威信,他决定西征占据巴蜀的成汉政权,以前我们说过,这是五胡乱华中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这个成汉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因为君主无道,也是人心涣散,日渐式微。

桓温上奏朝廷,请求平蜀。东晋朝廷自认为是正统汉室一脉相承,所以有平定外面非法政权的他们自认为的合法性。

但是东晋国力自己都不强,所以对此建议意见不一,但是桓温此时就表现出他的果断来了,没有等朝廷回复,他自己带领精兵万余人,沿长江而上,一举击败成汉政权,把成汉皇帝及其宗室多人送到建康,一时威望如日中天,他趁机收复成汉政权余部,他的势力一时在东晋无人能与之抗衡。

那他强大了,皇权更加弱了,附庸在皇权旁边还有其他家族,一旦利益不平等了,对他是存忌惮,于是暂时弱势的群体联合起来了,王家的新一代领袖王羲之,褚家,殷浩结成联盟对抗桓温,你一看这个构成就能想到谁赢谁输,王羲之他们就是文人,和武将对抗,结果可想而知的。

到了公元349年四月,后赵皇帝石虎病死,冉闵夺位,下达屠胡令,一时间后赵狼烟四起,国内大乱,桓温趁这机会上书朝廷,他要准备北伐,朝廷忌惮他功高不予理睬。他平蜀的时候就自作主张,已经引起朝廷猜疑,于是就对他有所防备。

北伐形势很有利,但不要你去,这些玩政治的,都想利用这次北方大乱,捞取政治资本,褚裒殷浩进行几次北伐,结果大败。

桓温此时还不敢公然对抗朝廷,上书为自己一片忠诚鸣冤。

后东晋继续几次北伐,每次损兵折将,政敌北伐失败,联盟也就崩溃了。桓温乘机弹劾,终于轮到他出场了。

他于354年,大将军桓温率领军队挺进北方,桓温确实很厉害,他能文能武,是东晋史上真正的军事家。他连续打败姚襄,慕容,一路向北,光复被外族占领半个世纪的洛阳,这次北伐,近乎于解放战争,北方人民的民族主义被唤醒了,受到原来晋地的百姓的欢迎,南望王师一年年,今年王师终于来了。地不分南北,整个汉民族的骄傲被重振了,桓温的威信和声望达到顶点。犹如高卢作战的凯撒,就差一件事情回到罗马。

谁平定的五胡乱华(五胡乱华之桓温一一南望王师又一年)(2)

洛阳古城

但是由于东晋政府并没有全力支持他北伐,所以其正收效也不大,当桓温要求朝庭迁往洛阳时,已经在南方安家立业的北方大家族没有一个同意的。不得已,桓温只能挥师南归对付他的政敌。这为苻坚的崛起留下了大片土地和空间,前秦迅速壮大。这是后话。

桓温在最后一次北伐大败后,声望大跌,他回到南方,残酷无情的对付曾经迫害他的政敌,原本他想通过北伐增加自己政治资本,为他称帝铺平道路,现在看来路途遥远,而且年纪也大了他就想先夺帝位,再做打算。

于是回到荆州后,他提出要皇帝为他加九锡,这是权臣有篡位的最后一步,可以说称帝的野心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历史的诡异在于,他不久就病死了,于是这一次东晋的政治危机就运气的混过去了。不过,躲得过今天,躲不了明天,若干年后,他的孙子桓玄还是灭了东晋政府,建立一个短暂的楚国。也算对他爷爷有个交代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