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高产的水稻品种(这几个水稻品种获金奖)

我国水稻不仅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而且一些品种的品质也达到国际一流品质,2018年5月3日,农业农村部在广州召开的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宣布:“首届国家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评选结果,通系933、龙稻18等20个品种获金奖,其中通系933、龙稻18、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四个品种媲美国际一流品质。这批金奖品种不仅在光泽度、气味、适口性等食味指标上表现优异,且单产都在550公斤以上,兼具好品质与高产量的特性。

一、通系933

目前最高产的水稻品种(这几个水稻品种获金奖)(1)

通系933田间表现

特征特性:通系933是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而成的优良食味新品种。2018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45天。该品种稻瘟病田间抗性较强,较抗白叶枯病及二化螟。

产量表现: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48.8公斤,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39.7公斤,比对照品种秋田小町增产8.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94.3公斤,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097.5公斤,比对照品种秋田小町增产6.7%。是高产、稳产、优质的多抗品种。

适宜范围: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种植。

2、龙稻18

审定编号:黑审稻2014005

目前最高产的水稻品种(这几个水稻品种获金奖)(2)

龙稻18田间表现

特征特性:龙稻18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张凤鸣研究员历时11年选育出黑龙江省第一个达到国家标准的一级米粳稻品种。龙稻18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80-2550℃左右。该品种主茎12.5片叶,长粒型,株高98厘米左右,穗长22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40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高抗稻瘟病、耐冷性极强。“龙稻18”整精米率达到70.6%,食味品质达到90分。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82.3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稻11增产6.4%;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490.6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稻11增产10.2%。2015年在依兰,通河,方正,木兰,庆安,延寿,呼兰,尚志,各县适应区域平均公顷产量9437.8公斤。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10.2%,大面积生产平均亩产达到680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吉林部分地区也可种植。

3、美香占2号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6009;滇审稻2012013号

目前最高产的水稻品种(这几个水稻品种获金奖)(3)

美香占2号田间表现

特征特性:美香占2号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籼型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株型好,生势强,谷粒较小,分蘖力较强,结实率较高,熟色好,后期耐寒力中弱。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2~113天,株高90.5~96.6厘米,穗长20.6~21.2厘米,亩有效穗21.8~22.1万,每穗总粒数108~120粒,结实率83.9%~87.7%,千粒重18.1~18.5克。晚造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一级,有香味,整精米率63.7%~67%,

产量表现:2003、2004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53.94公斤、376.21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14.17%和11.7%,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8.51公斤,比对照种减产8.21%。

适宜范围:适宜广东省各稻作区早、晚造种植,但粤北稻作区根据生育期慎重选择使用。

4、象牙香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6044

目前最高产的水稻品种(这几个水稻品种获金奖)(4)

象牙香占田间表现

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2~114天,与粳籼89相当。植株较高,株型适中,有效穗多,穗长,着粒疏,后期熟色尚好,整齐度较好,抗倒性中等,耐寒性弱。株高99.4~104.1厘米,穗长22.7~23.2厘米,亩有效穗22.2~22.8万,每穗总粒数115.2~117.2粒,结实率78.7%~81.8%,千粒重18.5~19.2克。晚造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52.5%,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73.18公斤、355.86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12.68%、12.76%,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49.91公斤,比对照种减产17.72%。日产量3.18~3.26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