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繁体字改革(家谱中的繁体字)

1956年繁体字改革(家谱中的繁体字)(1)

家谱排版

每一次修家谱,旧谱中的数据搬迁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其中除了很多旧谱数据需要反复校对外,对一些有争议的地方更是需要翻找很多资料来给予论证。在这些信息内容确认后,很多人会认为,家谱中的一些繁体字可以简化,于是就有些宗亲把旧谱中的繁体字简化。或者有些宗亲觉得家谱是有文艺色彩的典藏,应该用繁体,故而把简体改为繁体。到底家谱中所用的字体,能不能随意改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

其实翻开以前的老谱,繁体字几乎随处可见。繁体字普及的原因,除了许多谱印刷的年代,习惯用繁体字外。还因为以前修谱大多数是一些老一辈退休的人员,相对来说文化水平有限,因此在对族谱校对的时候,很多文字使用不明确,所以也就不敢随意更改家谱中所使用的字体。

1956年繁体字改革(家谱中的繁体字)(2)

繁体简体解释

传统的修谱,邀请修谱师加入是每次修谱必备的一步。但很多时候,修谱师并非本家人,所以修谱师在收集信息时的手稿书一旦写得不是很清晰,在做信息整理的时候,难免会把一些繁体字写得并不标准,所以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很多时候,家谱中的繁体字所出现的地名,不能随意做变更。例如“西瀛裏”、“八裏”,此处“里”为地名,如果翻成简写的“里”,尤其是后面的那个“里”,很容易被理解成为里程、几里路的“里”。还有的人觉得为了让家谱体现得更有文化水准,就把简体字故意转化成繁体。例如“岁次辛醜”,地支“子丑寅卯”之“丑”,被可以转化为繁体字后,用“醜”代“丑”,给人一种“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但事实“醜”字确实可以简化为“丑”,读起来不觉得,看起来就有一种尴尬透顶的感觉。

1956年繁体字改革(家谱中的繁体字)(3)

摄像头录谱

其实有关繁体字能不能随意变换,还是应该多多请教内行,不耻下问,别自作聪明,贻误后代。毕竟家谱记录的也是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不要因为个别汉字的录入错误,闹出贻笑大方的笑话。

了解更多姓氏文化,欢迎关注“名门修谱”。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转发和分享!

该文章来源“名门修谱”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保留追究其侵权法律责任的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