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王宜早

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1)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王宜早书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2)

先读一读题目。题目的结构比较复杂,由两部分构成,点断了就是:“潍县署中、画竹 // 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潍县署中:潍县的官衙内。潍县在山东省。署:官府、官衙。

这是郑板桥(名燮)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作的一首题画诗。呈:呈献。呈的对象一般是长辈、上级、尊敬的人;同辈亦可互呈,表示客气、尊敬;对小辈即使尊敬也不宜用呈。年伯:古人同榜考中进士,称同年、年兄;同年的父辈则尊称年伯。这位年伯姓包,名括。包大中丞括:就是名括的包大中丞。大中丞,古代朝廷文官的最高职位。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尊称之为“大中丞”。相对于一个小小的知县,大中丞显然是上级,要用尊称。把官职提前,紧接在姓氏之后,而把名字缀在最后,这是古代一种习惯称呼法,表示尊敬。题目意思是,在潍县知县的官署中,为长辈、上司包括大人画了一幅竹子,并题了这首诗。

因为画的是竹子,所以题画诗就围绕竹子写。

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3)

郑板桥竹石图 IC photo

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4)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我躺在衙斋里休息,听着窗外竹叶发出萧萧的声响,以为是民间啼饥号寒的声音。衙斋:官衙中的书斋,官员燕居之处。萧萧:形容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疑是:以为是。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人间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些小:小小的,表示官职低微。吾曹:我辈,我们。州县吏:州县级官吏。一枝一叶:以自然界的一枝一叶,比喻老百姓的一举一动。总:都。关情:关心,牵动我们的感情。

咏竹、画竹,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寄托高洁情怀的手段。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郑板桥是画竹、咏竹高手,他所寄托的思想情怀,大大地超出了传统的内容。这首题画诗,在竹子的形象上,寄托了他对民众深切的同情和关怀,相当于向自己的长辈和上司做了一个内心的表白。

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5)

郑板桥(1693-1765)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1746年54岁时由山东范县县令调任潍县县令。此时山东“岁荒,人相食。”郑板桥于春荒时开仓放赈。据《清史郑燮传》记载,“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人阻止他,他说:这都什么时候了?等到一级一级层层报批,那老百姓要饿死光了!)他令县内大户人家开厂施粥;又大兴工役,修筑城池,招募远近饥民赴工就食。他让灾民打借条向官府领粮;秋季歉收,农民还不起,他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了。由于这些举措,“忤大吏,罢归”(得罪了朝廷,被罢了官)。也有人说他是“称病辞官”;其实对他是一样的。郑板桥的仕途只有十一年。离开官场,他来到扬州,卖画为生,是“扬州八怪”之首。

本诗开头的“衙斋”是作画的地点,点明作者身份,是官员也是画家。在县衙的背景上,窗外的一丛翠竹,激发了画家的灵感:由萧萧竹联想到民间疾苦声。用“萧萧”二字来形容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悲凉寒冷的气氛,也与“民间疾苦声”相互映衬。“疑是”二字,通常用来表示错觉,在这里表示联想。当他“心系百姓”、对民间疾苦相当关切时,他听到飒飒风声、汩汩水声也会联想到那是百姓啼饥号寒的声音。

三四两句把这种个人的感受上升到普遍的理性高度。“吾曹”,我们这些人,与“些小”合在一起,表示一种谦卑的口气。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官位虽低,官职虽小,但我们老百姓的点滴疾苦(“一枝一叶”),都与我们紧密相联呀,时刻都在我们的心上呀。

一位封建时代的下级官吏,有此情怀,实在难得。

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6)

《王老师说诗文》专栏入选青云计划优质图文奖

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7)

王宜早

王宜早,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学者、诗人、书法家。1942年生于江苏宿迁,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过南京三中语文教师、南京市教研室主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卫生部处长、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王宜早自幼学习书法,后师从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沈子善教授,主攻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兰亭集序》,立定根基,广收博采,数十年潜心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和风格。

学习郑板桥竹子(青云计划优质专栏)(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