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场提质增效(新曹农场奏响绿色转型)

暖阳和煦,春风徐徐,初春时节的江苏省新曹农场有限公司到处春意盎然眼下,瓜农们正在1.6万亩大棚地里忙着移栽西瓜苗,新曹已成为江苏大棚西瓜单体面积最大的种植核心区同时,林工们正在紧锣密鼓新植、移栽、销售各种高档苗木“生长不足5年、胸径15厘米的东方杉每棵出售价470元,今年已售2200多棵,创利润105万元,去年销售各种苗木21510株,盈利300多万元”技术员何文娟介绍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现代农场提质增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现代农场提质增效(新曹农场奏响绿色转型)

现代农场提质增效

暖阳和煦,春风徐徐,初春时节的江苏省新曹农场有限公司到处春意盎然。眼下,瓜农们正在1.6万亩大棚地里忙着移栽西瓜苗,新曹已成为江苏大棚西瓜单体面积最大的种植核心区。同时,林工们正在紧锣密鼓新植、移栽、销售各种高档苗木。“生长不足5年、胸径15厘米的东方杉每棵出售价470元,今年已售2200多棵,创利润105万元,去年销售各种苗木21510株,盈利300多万元。”技术员何文娟介绍说。

在新曹,一度沦为“附业”的林苗、种瓜、栽花、养殖业等,正变成新曹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绿业”,变成致富职工的“富业”,变成了全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龙业”……这正是在新体制下新曹奏响的“绿色转型”、发展高效“最强音”。

近年来,新曹以建设“强优富美兴”新农场为目标,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工增收、农场增强,农业效益连年攀升。2020年,新曹实现农业经济利润首次突破1亿元,且连续三年年均增长44%,名列江苏农垦前茅。

对绿色发展的追求,新曹人有深刻而现实的动因。当年,江苏农垦实行农业资源整合,新曹面临人多地少、如何转型发展的抉择,他们经过调研谋划、科学决策,决心推进绿色向纵深发展,凸显“林苗瓜花禽”主导产业,挖掘绿色经济效益。

“我们坚持保护生态与绿色发展并重,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丰富绿色发展新内涵,把绿色转型作为新曹的特色经济去努力提升。”新曹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国强铿锵有力地说。

新曹过去能为人知的只有意杨林,没有一亩苗木,如今,这里拥有苗木基地近4000亩、林木基地1.1万余亩,珍贵树种20多种,畅销品种达15个,在田苗木达40万株。由于精准精细管护,全场纵横道路两侧、田园两侧以及成片的苗木基地一片连着一片,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林苗品种不胜枚举,田在林网中、渠在林带中、树在绿色中、家在园林中,让人不由生出“步入森林”的感觉。

“一朵花”更是绽放千亩芬芳。他们创建大马士革玫瑰园三年,连年亩产创全国之最。从玫瑰花种植、管护、采花、加工到中高端化妆品应用,去年玫瑰系列产品全部销售一空。8个人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多万元、利润超百万元,亩纯效益近4000元。

绿色发展成为新曹的一张新“名片”,主动融入地方“一片林”工程持续推进,道路绿化工程、造林工程、森林覆盖率均成为盐城市的样板。新曹还不断拓展林业经济,发展林苗、林果、林套、林棚等项目,打出绿色产业发展“组合拳”。

方式一转,过去的“附业”变成了“富业”。农业资源整合后,该场有3000名职工面临转岗就业。这成了农场党委一班人日夜思考的“选择题”。方法只有在发展方式上转变,拓展林下发展空间。该场采取规划先行、政策引领,通过示范带动,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让职工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径。近几年来,林下“一只鸡”“一枚蛋”禽业养殖成为新曹转型发展、致富职工的闪光点,鼓起了职工的“钱袋子”。

目前,该场有林下规模化禽业养殖户100多户,规模最大的一户超过10万只,全场年存栏达120多万只,产品从草鸡蛋、商品鸡蛋、肉鸡、蛋品等应有尽有,让600多名职工就地就近就业,还吸引了部分退休人员加入。退休人员姜正英今年65岁,退休闲不住的他,先是帮儿媳在菜市场销售鸡蛋、草鸡,现在和老伴自办了万只养鸡场,与儿媳俩摆起了林下养殖“擂台”。

为了改变过去旧的养殖模式与条件,该场创新思路、创造条件,从规划、环保、通路、通电、通水到防疫指导、禽粪处理实施全程管理服务。

“去年下半年鸡蛋行情转好,加上职工养殖技术管理到位,产蛋率均保持在98%以上,一标箱商品蛋销售价高达130多元,每天全场有5000多箱鸡蛋运往全国各地,养殖效益稳步提高。”该场养殖动防中心负责人说。去年仅“一枚蛋”全场创营业收入1.4亿元,过去的“附业”如今成了真正的“富业”。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龙头带动向产业链延伸。该场党委一班人深知,乡村振兴与农场转型发展不仅要让职工富,还需要“龙头”产业支撑场域经济发展。他们坚持“人有我特”的思路,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打造农业“升级版”。

新曹9万多亩砂碱性耕地,既适应常规农业高产,又适合高效农业种植,如何提高耕地产出效益成为该场管理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充分发挥耕地资源空间大、区位好的优势,发展大棚设施农业,从5年前的5000多亩扩大到如今的1.6万亩,形成高效农业与常规农业水旱轮作良性循环。为了便于轮作耕种,他们把“通电、通水、通路”超前全场实施全覆盖。

在曙光分场12大队北匡田,职工冯海宝夫妇正忙着大棚移栽西瓜苗。“我从场直单位下岗已经种大棚20年了,今年承租了40亩西瓜地,亩租金2000多元,由于农场配套设施到位、服务好,我们的收入也可观。说实话,承包西瓜田,越种心越甜。”50岁出头的冯海宝腼腆地说。

今年新曹种植大棚西瓜的农户有462户,带动职工及周边农民近3000人就地就业致富。

新曹把发展大马士革玫瑰花项目打造成“种加销”特色产业链,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运行,实现了造林、造景、造产业、创效益。现在,自行加工的“新曹”牌玫瑰精油、纯露、润颜保湿精华水、多效修护面膜等系列化妆品与上海某日用化妆品公司合作,正式进入终端消费市场,在第54届广州国际美容产品博览会上深受消费者青睐。去年10月26日,以色列客商专程到新曹对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加工过程实地考察,赞叹不已。

去年,该场又与美国泰森公司合作创建现代化肉鸡养殖项目,可年出栏200万只,年创利税突破500万元。

绿色转型一片林、一只鸡、一枚蛋、一朵花、一根丝……一个个带着“农”字头的产业效益一路飘红。“这是我们迈出绿色转型的第一步,根本在于提质增效。如东方杉林里套种中山杉,生长不到5年销售,亩净利润达4275元;玫瑰园纯鲜花销售,亩净效益达3600元以上,深加工成化妆品效益更可观。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从农业到产业升级的龙业。”陈国强说。

新年伊始,他们就积极规划融入紧邻新曹的沪苏合作的(东台)“康养小镇”700亿元项目,构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度假等极具活力的新业态、新格局。对于新年开新局、起好步,陈国强满怀信心地说:“农场要富强,产业做支柱;产业要发展,融合是关键。新曹坚持做好‘农’字文章,除了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外,更要在林地、隙地上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实现土地空间效益最大化,走出一条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融合路径,奏响绿色转型最强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