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病的日文音译(日语中真的存在)

中二病的日文音译(日语中真的存在)(1)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I want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并非网友杜撰,而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语言。事实上这样奇怪的混合语言曾出现过很多种,那它们又是怎样由来的呢?

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咪西咪西这样的日语,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一种叫做协和语的中介语言。协和语(日本语:きょうわご),又称兴亚语、日满语、大东亚语,是指20世纪初流行于伪满洲国(今中国东北)的汉语、日语混合语言。

中二病的日文音译(日语中真的存在)(2)

1938年针对日语母语者的语学检定测试

汉语和日语相差较大,互通性极低。自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其间大量日本人来华,不可避免要和中国人打交道。高级官员有翻译,但普通日本军民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为了与中国人交流,日本人在占领区往往推行所谓的“皇民化教育”,日语教育是重点内容。台湾就在几十年的日语教育后培养了大批会说日语的民众。但日军在中国大陆活动的时间相当短,且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语言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中二病的日文音译(日语中真的存在)(3)

在双方都不谙对方语言的情况下,说一种不中不日,又中又日的语言,就成了历史的选择,即所谓的协和语。

作为一种两个人群临时的交流工具,协和语与一般语言相比特点十分鲜明。

首先是较低的词汇量。协和语前身是侵华日军所谓的“大兵中国语”,即临时用语,表达上不会追求语言的丰富精确,对方能听懂就行。词汇往往局限于简单交流,如“要不要”、“你的”、“我的”、“他的”、“买不买”、“多儿钱”、“干活计”之类。相应的,协和语在句式上也比较固定,便于在不同场合套用。

作为汉语和日语混合的产物,协和语也会引入一些通俗易懂的日语词汇。中国人熟知的“哟西(よし)”、“咪西(めし)”、“哈依(はい)”等日语词,很大程度上正是拜协和语所赐。而例如用“料理”表示“菜”、“便所”表示“厕所”、“料金”表示“费”、“出荷”表示“交公粮”之类的日语汉字词就更常见了。

中二病的日文音译(日语中真的存在)(4)

来自维基百科

此外,协和语受日语影响,出现了谓语后置等一般在汉语中不会出现的语法特征。而由于词汇和表达上的局限性,协和语中就经常出现了语词重复的语法,大多表示强调等等。

以上这些特征导致协和语与正常的汉语、日语差别都很大,如一句简单的“你把这个给我”,协和语的表达则是“你的,这个,我的,进上”。而“我吃饭”则用中国人听来非常奇怪的“我的,めしめし,干活计”来表达。

这两个短句颇能体现协和语的特征,词汇和句法都非常简单。谓语放在了句子最后,使用了重复的日语借词めしめし(咪西咪西)。而滥用“的”这个受日语影响产生的习惯正是中国人刻板印象中侵华日军说话的一大特征,所以各种抗日神剧中“大大的有”、“你的”、“花姑娘的”之类的说法并非臆造。

这样奇怪的混合语言,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今天的我们应当了解的一段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