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1)

谭元寿

“没有《沙家浜》,就没有今天的我,这是我的命运之戏”。

1964年,还在长春拍摄《铡美案》的谭元寿接到了“速回京”的电报。

电报中写道,现代戏《沙家浜》的男主角郭建光的扮演者,由他来担任。

接到这一指令后,谭元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北京。《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

为了能演好郭建光这个角色,谭元寿多次去到江南水乡体会角色经历,他还发挥自己武生的扎实功底,和导演设计了一系列高难度,又稳打稳扎的动作。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2)

谭元寿扮演的郭建光

为拍摄方便,谭元寿直接住在了剧院,一遍又一遍地打磨动作、唱腔,几乎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在了《沙家浜》这一剧目上。

因为这一切辛劳的付出,谭元寿成功为观众展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新四军形象。

“郭建光”也成为他所演的角色中,分量最重、最威武、影响最大的艺术形象。

一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鼓舞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也成为了万千人心中青春的记忆。

自谭元寿扮演了“郭建光”后,几十年间无人能出其右。也是这一角色的扮演,让谭元寿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3)

如果说侯耀华是中国相声界的贵族,那谭家就是中国京剧界的皇室,而且是不容置喙、绵延百年的“皇室”。

作为谭门第五代传人,谭元寿一出生,便身负传承京剧谭派艺术的使命。

自5岁登台开始,谭老先生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一光荣的使命。

身为京剧世家的传人,自小谭元寿就在京剧科班,经受着严格的教育。文戏武生,谭元寿都要掌握。

“若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秉持着这一原则,谭元寿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地磨练着自己的基本功底。

从跑龙套到配角,从配角到主角,谭元寿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4)

17岁,谭元寿在科班学成出科,开始自己初试锋芒、南北历练。这一时期,谭元寿基本来者不拒,看到好的戏、适合自己的戏,他就会去演,不分种类、不分派别。

也是在这一时期,谭元寿的戏曲能力开始被一些名角看重。

1952年,谭元寿在义演《野猪林》时,有幸得到了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的提点,并嘱托他向老祖宗学习,文武兼备。

后来,谭元寿更是得到了京剧“叶派”,小生艺术的创始人叶盛兰的赏识,在出科后,进入到叶盛兰的育华社,担任了二牌老生。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5)

谭元寿

同时,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也特别邀请谭元寿参加他的剧团演出,为他配演二牌老生。

这样的提点和邀约,对于一位刚进入行当的青年人来说,无疑是十分珍贵的机遇。

当然,作为京剧名家的传人,家族的光辉也为他带来了不少的知遇。

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曾在谭元寿5岁登台演出时,许诺等谭元寿长大了,带他唱戏。

虽然,这一愿望最终没能实现,但谭元寿和尚小云的长子尚长荣,合作了长达30多年。

梅家和谭家也是世代至交,在谭元寿20岁那年,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亲自打电话,邀请谭元寿和自己的儿子梅葆玖合作一场戏。还在自己的家中,亲自提点了两位后辈。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6)

《沙家浜》剧照

自身的努力,再加上家族搭建的平台,谭元寿在戏曲路上,一步步走向了辉煌。当然,谭元寿的努力,不仅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家族的传承。

“谭派”是谭元寿的高祖谭鑫培所创立。谭鑫培本人被尊为京剧界鼻祖,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伶界大王,更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

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京剧电影——《定军山》上映。一时间,万人空巷。

那时候,上至皇宫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无不感叹“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

这里的“叫天儿”就是谭鑫培。梁启超都曾言,“四海一人谭鑫培”。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7)

谭元寿的曾祖父谭鑫培

自谭鑫培之后,谭派艺术便开始代代流传,戏剧行内更有“无腔不学谭”的说法。到了谭元寿,已是第五代传人。

都说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难。谭元寿的父亲谭富英,本身就是继谭鑫培之后,谭门又一位著名的人物。

当时的很多领导人都是谭富英的戏迷。有一次,谭富英在北京演出时,领导人还亲自给谭富英点过烟。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8)

谭元寿的父亲谭富英

因此,面对成就无限风光的父辈,谭元寿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什么是谭派?谁好,就学谁!”这是谭家得以延续百年的秘诀之一。

自小受家族“海纳百川”艺术传统熏陶的谭元寿,在父亲的带领下,拜师在文武并举的李派门下。早就仰慕李少春成就的谭元寿,自然刻苦学习。

谭元寿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李派的技巧,走上了一条与先辈同中有异的京剧之路。

他可以同时扮演老生、武生,甚至一个晚上可以文、武双出。他还把李派的名剧《打金砖》和《野猪林》作为自己的保留剧目。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9)

《打金砖》是谭元寿恩师李少春的代表作之一,曾经也是轰动京城的名曲。

但是自从李先生去世后,就没人再敢碰这部戏。倒不是因为流派之争的缘故,只是因为这部曲目,本身极难。

北京京剧院的著名演员安云武曾说:“这出戏连文带武,唱、念、做、打、翻、跌等各项艺术技巧都要求极高,高难度的动作,吊毛、抢背、硬僵尸,要起得高、翻得帅,更要摔得干净利索,特别吃功夫,没多少人能演好”。

这也是为什么自李先生后,无人敢碰《打金砖》的原因。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10)

看着自己恩师的经典剧目后继无人,谭元寿下定决定要恢复这部剧目。1980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谭元寿,在民族文化宫礼堂进行了《打金砖》的首场演出。

当[二黄慢板]唱到“文凭着邓先生阴阳有准,武仗着姚皇兄保定乾坤”时,全场轰动。谭元寿不仅亦步亦趋地还原了老师的唱法,还融合了自己谭派的特点。

高亢的谭派唱腔,加上一系列行云流水的高难度动作,现场的观众看得热血沸腾,叫好声,声声不绝。

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位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半百老人竟然有这样流畅的动作,可见老先生基本功之扎实。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11)

对待艺术,谭元寿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他因为《沙家浜》出名,却在1976年后,再也没演过自己的这部代表作。

提起其中的原因,他说:年纪大了,很多高音上不去了。

于是,秉持着“绝不以次充好,糊弄观众”的原则,谭元寿在年纪大后,便不再演出《沙家浜》。

1996年,“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要为谭派名剧《问樵闹府·打棍出箱》配像。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12)

年近古稀的谭元寿被请来为自己的父亲谭富英配像。其中有一个“吊毛”的技巧。

(吊毛:戏曲中表演突然跌跤的动作)。

本来剧组已经找好了替身演员,但到了那一个动作,谭元寿示意摄影的工作人员不要停。然后,在大家还没意识的情况下,年近70的谭元寿在一瞬间完成了这个动作。

面对大家的关心,他坚定地说:“这是给我的父亲配像,而且领导又这么重视。如果我连做一个小小的‘吊毛’都要别人代替,那我怎么对得起我的父亲,对得起国家?”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13)

谭元寿的父亲曾嘱托自己的儿子:“唱戏要高调门,做人要低调门”。于是,无论谭元寿的艺术之路,走向了怎样的辉煌,他自己本人始终保持着低调的态度。

今天,我想拜托大家一件事。无论别人怎么称呼,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称呼我为‘艺术家’。因为,在你们大家看来,我的父亲是艺术家,四大名旦是艺术家,而把我和他们放在一起,都一视同仁地称为艺术家,这实在让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了”。

在朋友称呼谭元寿为“艺术家”时,他这样婉拒道。

对于谭元寿来说,曾祖父、祖父、父亲的艺术成就是处在巅峰的程度,而他本人只是在不断地追赶父辈的成就,却不敢妄称自己达到了和他们一样的高度。

他总说,相比老一辈的艺术成就,他实在是差太远了。

谭元寿为什么不唱沙家浜(谭元寿出身京剧世家)(14)

就是这样低调的态度,让谭老先生在艺术之路上,愈走愈高。

2003年,“非典”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一场措手不及的“战役”。

作为京剧演员,谭元寿也想为国家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他带着自己的子辈、孙辈,前往一线进行慰问演出,而且一演就是10多场,那一年,他已经72岁高龄。

2020年10月9日,92岁高寿的谭老先生,圆满完成了自己传承谭派艺术的使命,将祖祖辈辈与自己的辉煌成就留给后人,自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在他之后,谭家的六代、七代传人还在将谭派艺术代代相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