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金庸原著结局(漫谈金庸先生鹿鼎记之二十一)

鹿鼎记金庸原著结局(漫谈金庸先生鹿鼎记之二十一)(1)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

韦小宝在少林寺住了半年有余,康熙传旨命他前往五台山清凉寺担任住持,实为出家,暗为保护顺治皇帝。韦小宝先入皇宫冒充小太监,其后拜师陈近南加入天地会,再被骗神龙岛成为白龙使,至此回书又出家为僧,人生经历可谓是多姿多彩。

金老一生与韦小宝相比亦是不遑多让,年少在嘉兴中学就读初中时,恰逢抗战爆发,祖宅被付之一炬,随一部分学校师生逃亡浙江丽水继续求学,后转学至衢州,毕业后由浙江辗转江西、湖南至重庆。

金老坦言:“不过战争也给了我一些有益的磨炼。我此后一生从来不害怕吃苦。战时吃不饱饭,又生重病,几乎要死,这样的困苦都经历过了,以后还有什么更可怕的事呢?”

由于立志于成为一位外交家,1944年20岁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国际法专业,当时年轻气盛,对当局控制学生自由不满,愤而向学校投诉,直接被勒令退学。

几个月后来到上海,在族兄帮助下,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两年后,1948年24岁的金老已经在上海修习完国际法,欲从东吴大学毕业,正要大展抱负,却又遇上内战,后被招入《大公报》南下到香港工作。

1950年经人引荐直奔北京,准备加入政府外交部门,但由于自身和客观诸多原因,最终他的外交梦想破灭。返回香港后,他除了在做过报刊编辑,还作为编剧参与过多部电影拍摄。

1959年与人在港合资创办《明报》,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明报》成为香港报刊业巨头之一,1991年,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同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金老与两岸三地之间领导人有过多次见面会谈,历任港督都要读他的社评,据说美国国务院、台湾的政要都剪辑他的社评,作为研究和参考。

1973年春,金老应台湾地方政府之邀前往台湾,第一次登上台湾岛,进行了十天的访问。当时蒋介石身体不是很健康,在家休养,他与未来“接班人”蒋经国有过一席长谈。而据台湾新闻界人士透露:国民党中央前主席蒋经国先生,生前爱读金老作品,他的床头也经常放着一套金老小说。

金老武侠作品自问世后,在大陆和台湾被列为禁书,直到七十年代末期才予以解禁。

文革结束后,1981年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金老。因为迟到了几分钟,邓小平已在门口迎接金老和家人,金老随邓从大门走进大厅时,邓称赞他的武侠小说:“好得很,我也很爱看,每天都看这么几页!”他回答:“那没有什么价值,当作娱乐消遣吧!”邓说:“讲中国人的英雄豪杰,好得很啊!”

邓小平先生,可能是内地最早接触金老作品的读者之一,据他夫人卓琳女士说,邓先生在七十年代后期自江西返回北京,就托人从境外买到一套金老小说,很喜欢读。

谈话结束,邓小平对金老说:“以后可以时常回来,到处去看看,最好每年来一次。”一直送到大厅外,又站着谈了一会儿。

金老是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播放了这一消息,新华社、中国新闻社都作了报道,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也都报道了这件事,港澳报纸更是作为头条新闻进行报道,轰动一时。他说:“邓小平说的话,我全部都赞成,发自内心地赞成。”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赴京商谈香港回归问题前经过香港,由港督麦理浩安排,单独会见金老四十五分钟,就香港谈判问题征求他的意见。

1993年,金老两会期间赴北京访问,在中南海获江泽民接见,临别时,江泽民送了十七本书给他,包括《浙江文化史》《浙江地名简志》《浙江方志源流》《浙江民俗研究》等,都与他家乡有关。

至于他的武侠作品都是在1955年至1972年这一段时间内完成,共有三种版本,分为首次在报刊连载之旧版,七十年代修订版及二十世纪新修版。

漫谈金庸先生《鹿鼎记》之二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