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况秀才(看似平常最奇崛)

郭况在姐姐郭圣通被刘秀废去皇后之位时,真正独立面临着人生最大一次生死危机郭况处事谨慎、冷静、稳重,头脑清醒又能洞悉是非曲直,曾常年在刘秀身边,亲眼目睹过多少封建统治最高层政治斗争的惊涛骇浪、血风腥雨,他之所以受刘秀的赏识器重,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在这样的形势下,总能维护刘秀的威望和利益在最亲的人,甚至长久以来一直为他遮风挡雨的姐姐遭遇不幸时,他内心深处也一定有过极度的痛苦,但事实已在所难免,他一如既往的服从儒家遵奉的“三纲五常”的宗旨,顺时应变这是标志郭况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成成熟的标志事件在接下来,亲外甥的力辞太子一职时,郭况应对起来就更是举重若轻的有一个明智而正确的态度和善后行动表现这就是郭况为人为官的秉性和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所以他能得到刘秀这位“眼里不揉沙子”的明君的一惯赏识,甚至视为“挚交密友”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史学家说,刘秀废后易太子时,不仅没有株连郭况,反而因为怜悯而封赏郭况这样的说法太牵强附会了试想,郭况已非未成年的孩子,他早已是朝中担任要职近二十年声名显赫的重臣,如果他的态度能力没有过人之处,不要说封赏,恐怕立于朝堂之上都会令刘秀赧颜啊而刘秀对郭况的“考验”好像下手从来就没有轻松过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沛王太后郭圣通去世,已位居“三公九卿”之列“大鸿胪”一职的郭况,不论血缘论职责也负有为姐姐主持办理丧事的责任就在办理姐姐丧事期间,“因诏郡县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以次捕斩宾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为什么刘秀非得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开杀戮呢?原来是刘秀的二子,也就是郭圣通的第二个儿子沛王刘辅收养的“侠义之士”牵连到一桩命案,引起刘秀震怒结果刘辅也被投入大牢,所幸并非主使,关押三日后即释这是一向疼爱子女的刘秀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向自己的儿子兴师问罪自此,他再也不让儿子们围在他身边待在京师了,让他们都到自己的封国去清者自清,虽然这次事件中“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而郭况却能孑然事外,但谁能否认这件事从一开始刘秀就没有怀疑过郭况呢?事实却再一次证明郭况做人为臣的品行和节操这一年刘秀将喜爱的小女嫁给了郭况的儿子郭璜、并安排郭璜到朝中了高官作为郭圣通长子、本来对父皇就已经战战兢兢的刘彊,在母亲灵前目睹一幕幕杀戮惨剧,怎能不心惊胆寒?四五年后,刘秀驾崩,太子刘庄登基,最先要造刘庄反的却恰恰是他的亲弟弟山阳王刘荆刘荆不敢名目张胆,却玩了一个很歹毒的阴谋,他竟以刘彊的亲舅舅、大鸿胪郭况的名义,给刘彊写了一封密信,劝本来就坐了长达十八年太子的刘彊,趁着父皇刚刚去世、人心动荡之际,里应外合,起兵夺回皇位“彊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一项谨慎小心的刘彊岂止是惶恐,自己早已辞去太子之位,慕黄老之术,急流勇退,远离政治漩涡中心,更清楚舅舅的为人,所以他当机立断将送信人连同密信一起交给了新皇帝刘庄刘荆的阴谋自然暴露,“徙山阳王荆为广陵王,遣就国”刘庄对自己的弟弟的处置,显然是轻描淡写,还真有点春秋郑庄公的遗风,或得了他父亲“柔术”的真传,这位亲弟弟却愣是撞到南墙也不回头,一而再,再而三的与这位皇哥较劲,最终成了一只被温水煮死的“青蛙”而自杀身亡而东海王刘彊却连刘荆被驱离京城的结果都没看到,就在惊恐和疾病中去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担任大鸿胪一职已长达十几年的朝中元老郭况,其威望和声誉更是如日中天章帝刘庄相对待亲舅舅一样加封郭况“特进”——只给予“九卿”中德高望重老臣的非常荣耀的官职名号也许是与自己感情很深的外甥刘彊的夭亡带给的伤感,也许是认为已完成了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永平二年,为东汉默默奉献一生的郭况离世,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郭况秀才?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郭况秀才(看似平常最奇崛)

郭况秀才

郭况在姐姐郭圣通被刘秀废去皇后之位时,真正独立面临着人生最大一次生死危机。郭况处事谨慎、冷静、稳重,头脑清醒又能洞悉是非曲直,曾常年在刘秀身边,亲眼目睹过多少封建统治最高层政治斗争的惊涛骇浪、血风腥雨,他之所以受刘秀的赏识器重,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在这样的形势下,总能维护刘秀的威望和利益。在最亲的人,甚至长久以来一直为他遮风挡雨的姐姐遭遇不幸时,他内心深处也一定有过极度的痛苦,但事实已在所难免,他一如既往的服从儒家遵奉的“三纲五常”的宗旨,顺时应变。这是标志郭况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成成熟的标志事件。在接下来,亲外甥的力辞太子一职时,郭况应对起来就更是举重若轻的有一个明智而正确的态度和善后行动表现。这就是郭况为人为官的秉性和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所以他能得到刘秀这位“眼里不揉沙子”的明君的一惯赏识,甚至视为“挚交密友”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史学家说,刘秀废后易太子时,不仅没有株连郭况,反而因为怜悯而封赏郭况。这样的说法太牵强附会了。试想,郭况已非未成年的孩子,他早已是朝中担任要职近二十年声名显赫的重臣,如果他的态度能力没有过人之处,不要说封赏,恐怕立于朝堂之上都会令刘秀赧颜啊!而刘秀对郭况的“考验”好像下手从来就没有轻松过。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沛王太后郭圣通去世,已位居“三公九卿”之列“大鸿胪”一职的郭况,不论血缘论职责也负有为姐姐主持办理丧事的责任。就在办理姐姐丧事期间,“因诏郡县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以次捕斩宾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为什么刘秀非得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开杀戮呢?原来是刘秀的二子,也就是郭圣通的第二个儿子沛王刘辅收养的“侠义之士”牵连到一桩命案,引起刘秀震怒。结果刘辅也被投入大牢,所幸并非主使,关押三日后即释。这是一向疼爱子女的刘秀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向自己的儿子兴师问罪。自此,他再也不让儿子们围在他身边待在京师了,让他们都到自己的封国去。清者自清,虽然这次事件中“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而郭况却能孑然事外,但谁能否认这件事从一开始刘秀就没有怀疑过郭况呢?事实却再一次证明郭况做人为臣的品行和节操。这一年刘秀将喜爱的小女嫁给了郭况的儿子郭璜、并安排郭璜到朝中了高官。作为郭圣通长子、本来对父皇就已经战战兢兢的刘彊,在母亲灵前目睹一幕幕杀戮惨剧,怎能不心惊胆寒?四五年后,刘秀驾崩,太子刘庄登基,最先要造刘庄反的却恰恰是他的亲弟弟山阳王刘荆。刘荆不敢名目张胆,却玩了一个很歹毒的阴谋,他竟以刘彊的亲舅舅、大鸿胪郭况的名义,给刘彊写了一封密信,劝本来就坐了长达十八年太子的刘彊,趁着父皇刚刚去世、人心动荡之际,里应外合,起兵夺回皇位。“彊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一项谨慎小心的刘彊岂止是惶恐,自己早已辞去太子之位,慕黄老之术,急流勇退,远离政治漩涡中心,更清楚舅舅的为人,所以他当机立断将送信人连同密信一起交给了新皇帝刘庄。刘荆的阴谋自然暴露,“徙山阳王荆为广陵王,遣就国”。刘庄对自己的弟弟的处置,显然是轻描淡写,还真有点春秋郑庄公的遗风,或得了他父亲“柔术”的真传,这位亲弟弟却愣是撞到南墙也不回头,一而再,再而三的与这位皇哥较劲,最终成了一只被温水煮死的“青蛙”而自杀身亡。而东海王刘彊却连刘荆被驱离京城的结果都没看到,就在惊恐和疾病中去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担任大鸿胪一职已长达十几年的朝中元老郭况,其威望和声誉更是如日中天。章帝刘庄相对待亲舅舅一样加封郭况“特进”——只给予“九卿”中德高望重老臣的非常荣耀的官职名号。也许是与自己感情很深的外甥刘彊的夭亡带给的伤感,也许是认为已完成了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永平二年,为东汉默默奉献一生的郭况离世,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